凌英
摘? 要:語文在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至關重要,占有核心地位。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語文并非僅僅是積累生活常識,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提升人文素養的必經之路,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肩負起教好語文以及引導學生學好語文的重任。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卻掣肘于種種客觀存在的現實因素,導致教學工作難以順利地深入推進,且教學效率較低。那么,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改變這一現狀,構建一個更加高效語文課堂呢?接下來,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并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方法
眾所周知,語文具有知識點瑣碎、難以形成知識體系的基礎學科特點,同時,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之中有著大量的文字內容需要學生記憶與背誦。受此影響,部分學生抵觸情緒抬頭,不愿意在課堂中投入精力,甚至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狀態,導致教學工作收效甚微。鑒于此,教師必須調整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路,在課堂上嘗試開展趣味教學活動、巧妙地提出問題兩種手段,著手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引導學生的思維。并且,在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備課工作,提升課堂本身的質量,以此為語文課堂賦予生命力,注入活力。
一、深研教材,精準備課
教師備課工作完成得細致、精準與否,也是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教師在進行《守株待兔》一課的備課工作時。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備好教學內容,通過閱讀教材,知道這則寓言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并在故事中透露了怎樣的人生道理。
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備好學生,在備課過程中根據學生以往在課堂上的表現、課后練習的反饋,針對性地提出進步計劃,并幫助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備注每一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突出教育以人為本的原則。
最后,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備好教學流程,充分地結合學生特性,設計恰當的問題,并同時兼顧寓言故事的娛樂性與教育性,為學生設計一次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到課堂當中,進而使課堂更加順利地進行。另外,教師也需要考慮課堂內部的各個環節之間應當怎樣銜接,讓課堂的整體性更強。
二、趣味活動,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基礎動力來源,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有著緊密的聯系。鑒于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教學工作的第一位。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讓他們長時間地安坐在教室內,全神貫注的聽教師講課并非易事,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與發展規律,“投其所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并通過合理的轉化手段,將學生的興趣點從趣味教學素材轉移到語文知識本身,從而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執教《司馬光》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在課前,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中下載記錄“司馬光砸缸”這一歷史典故的動畫片。在課堂上,教師播放動畫片,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對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產生初步印象。此后,教師為學生講解課文,讓學生能夠順暢地翻譯出文言文的內容,并在學生翻譯的過程中,將課文與視頻內容一一對應,從而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便會被動畫充分地激發,再加上教師有意識的將課文內容與視頻互相糅合,將學生的興趣點轉移到了語文知識本身,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效率。
三、巧提問題,引導思維
明代學者陳獻章曾經有一段關于思維與學習之間關系的簡要論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兩句話飽含深意,意思是說,教師如果想要通過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去幫助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提升,就需要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獲得發展,進而將這種更加出色的思維能力帶到學習過程當中,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鑒于此,教師需要利用好課堂提問的機會,更加巧妙地拋出問題,用問題去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切入課文的方向。
例如,教師在執教《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學呢?”由于學生尚未學習課文,便無從作答,此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環節,從而更加高效地從閱讀之中獲取信息。在學生閱讀完畢且回答了教師的問題之后,教師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各個民族的小學生之間的感情如何,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讀課文,展開更加深層次的探究,促使教學效率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教師付出心血,勇于探索創新,并將得來的理論結果付諸實踐,只有如此,才能為學生奉獻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語文課。
參考文獻:
[1]毛海燕.聚焦核心素養? 構建高效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21-23.
[2]汪軍.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甘肅教育,2018(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