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運用趣味教學法不僅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還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考慮到趣味課堂的優勢,很多教師開始圍繞著“趣味”二字設計教學內容,力求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有更多的學習收獲,小學數學教學亦是如此。筆者結合對趣味教學法的認識,從四個方面闡述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旨在為趣味教學法的研究提供“引玉之磚”。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法;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4-0065-02
引 言
小學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等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就會導致學生逐漸喪失數學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應轉變數學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興趣提升的關鍵,也是實現課堂教學高效化的關鍵。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實現“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目標,是充分考慮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是可以拉近師生間距離、增進師生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的教學方法之一。
一、故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數學課堂教學如果比較乏味、枯燥,就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師在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也會走進“死胡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內心想法,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借助故事導入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凝聚他們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措施。所以,數學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自編故事,并結合創設的情境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導入新課[1]。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小張的爸爸問小張:“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錢嗎?”小張一臉迷惑,不知所措。爸爸意味深長地說:“我們國家有188元8角8分。”故事講到這,教師就可以問一問學生:“小張的爸爸為什么會這樣說呢?我國真的只有188元8角8分嗎?”這樣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借此順理成章地引入新課,帶領學生一同認識人民幣。可見,這樣的故事導入不僅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還能借助懸念和認知沖突喚醒他們的探究熱情,為新課的展開鋪平道路。另外,除了“數”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外,幾何中許多知識也是學生日常生活的縮影。所以,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情境進行導入:“教室一共有兩個不同的衛生區域,一個是長方形,另一個是平行四邊形。每個小組負責不同區域的衛生,有的學生就會有意見,認為自己打掃的區域面積比較大,你們認為呢?”這樣一個與學生學校生活有關的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關注,調動他們的好奇心,有利于教師引入本節課教學內容。
二、游戲納入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常常受思維不成熟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深入學習數學知識。而興趣是思維發展的關鍵,激發興趣是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關鍵。游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數學學習與游戲的結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當學生對“人民幣”有所認知后,教師可以設計“抱抱”的小游戲,首先選擇10名學生參與游戲,給每一名學生分別戴上標有1元、5角、1角的帽子,接著喊出一個數,讓學生進行抱團組成這個數。如教師喊出“2元5角”,那么頭戴1元帽子的兩名學生和一名頭戴5角的學生就要快速抱在一起,也可以是頭戴1元帽子的兩名學生和五名頭戴1角的學生抱在一起,沒有被抱住的學生就自動被淘汰了。這個小游戲對課堂氛圍的調節是非常有效的,同時,既可以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又能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另外,在進行趣味游戲教學時,教師務必依托教材進行合理的設計,要結合一定的場景,如此才能真正發揮游戲的功效[2]。
又如,“九九乘法表”是一個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小游戲,如果在游戲過程中輔以緊張的鼓點音樂,學生就更容易走進游戲情境中,思維會得到有效的刺激,游戲效果就會更加精妙絕倫。趣味化課堂并不意味著用熱鬧的游戲堆砌課堂。在滲透游戲教學法時,教師要堅持相關的原則。首先,堅持學生是游戲主體的原則,游戲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游戲中,使其成為游戲的主人,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其次,游戲的設計要指向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既要考慮到游戲的趣味性,又要考慮到游戲中包含的數學知識,還要考慮到游戲的應用是否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最后,游戲教學法還應遵守多元化的原則,從而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新鮮感和熱情。
三、開展趣味競賽,提高課堂趣味
競賽可以說是一種游戲,但是它比游戲更有意義和針對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設計競賽活動,可以為學生營造“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的思維保持高度活躍,進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數學的新知識授課如果是枯燥乏味的,那么數學的復習課會更加無趣。大部分學生對復習課很難產生興趣,導致復習課效率不佳,學生注意力難于集中。復習課引入競賽機制,用緊張的比賽活動增強復習課的趣味性,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勝負欲,還可以讓學生在競賽的氛圍中認真鞏固與復習知識,甚至獲得新知識的學習。
例如,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始終,計算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數學能力的強弱。傳統的計算復習課多是以“題海戰術”展開的,教師給學生發放多張計算題試卷,讓學生在做試卷的過程中進行算理和算法的鞏固與復習。實踐證明,這種大量、重復的計算題訓練很容易讓學生對計算失去興趣,而借助比賽的形式進行計算復習,可以讓學生置身于緊張的氛圍中,進而有效促進他們思維的飛速運作,并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他們的計算水平,使其鞏固算理、算法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設計“數學運算我最棒”“計算小天才”等比賽主題。為了提升比賽的效果,增強復習課的趣味性,教師應設計有獎競賽活動,獲勝的小組或者個人可以給獲得文具、美食等方面的獎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競賽積極性和熱情。同時,數學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設計團體合作競賽,不僅要讓學生在競賽中發揮動力和潛能,還要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學會克服困難和團隊合作,在充實自己數學知識的同時實現人格完善。
四、編排趣味口訣,削減記憶難度
順口溜通俗易懂、生動形象、詼諧幽默、易于記憶,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合適地應用順口溜,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順口溜的趣味性也比較強,順口溜的應用對趣味課堂的構建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數學教師不應困束于教材的文字表達中,應讓學生借助趣味的口訣、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歸納與總結,進而將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轉變成富有趣味的內容,促使學生從“厭學”向“樂學”轉變,最終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在對趣味內容的學習中獲得更多成就感。實踐證明,順口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的,滲透的渠道也是豐富的,能滿足趣味課堂構建多元化的特點。首先,小學生的記憶能力較弱,而數學知識相對較為抽象、復雜。所以,數學教師應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利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讓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有一定的穩定性。教師如果將這些內容加以整理,編排成一段順口溜,如“三角形,要認清,三條線段來圍成。三條邊,三個角,三個定點不能少。動一動,很穩定,加固物體它最行。”這樣一來,學生在押韻的語言中可以形象地認識三角形,從而加深對三角形知識的記憶。其次,小學生的智力尚未發育成熟,對問題的分析與理解能力是相對有限的。所以,教師利用順口溜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如為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數學教師可以將計算的重點——法則,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突破解題瓶頸。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應用題解題能力,教師可以將應用題從審題到驗算的過程編制成順口溜,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幫助他們在應用題解題中減少錯誤。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具有好動、愛玩的天性,這就決定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是依據興趣進行實際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教學內容,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從教學氛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多方面滲透趣味教學,構建高效的趣味性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徐盛蘭.創趣味化教學 ?營造和諧課堂[J].名師在線,2019(17):29-30.
楊多元.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探索[J].名師在線,2019(16):38-39.
作者簡介:唐瑩(1987.8—),女,江蘇新沂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