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剛
摘 ?要:高中數學學習難度比較大,學生只有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高效學習數學。因此高中教師不能只注重教,還要注重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學,這樣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才能事半功倍,學生才會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同時,教師重視創新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發展最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也可以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鑒于此,本文就將探究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創新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學習方式
高中的各個科目學習難度都比較大,比較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對于數學這門非常考驗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學科,教師只有讓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培養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顯著提升。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推進素質教育,高中數學教師應創新數學教學模式,兼顧實踐與理論教學。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方式變革與創新的意義
我國不少高中學生的能力都不弱,但是部分學生卻對數學學習存在畏懼心理。即便他們學習數學時能夠聽懂教師講述的知識點,可他們卻還是會認為想學好數學非常困難,進而不斷在心理否定自己。加上部分學生并沒有良好的學習方式,學習不得其法,會做許多無用功,即學生自認為很努力,可數學成績卻沒有明顯提升,就又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對數學方式進行變革創新,重視引導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促使學生學習數學變得更加輕松、有效,就會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有利于為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創新策略研究
(一)聯系數學發展和生活實際
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特別緊密,教師只要將生活問題引入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能夠直觀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具體應用范圍,學生對數學的了解就會更加深刻,就不僅僅只限于數值。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要注重為學生講述數學發展史,讓學生能夠知道數學的起源和興起過程,知道在探究數學的過程中,發生了有趣的、能夠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故事。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欲望,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不凡。而在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教學,將生活問題與數學結合起來,學生才不會對數學產生疏離感。
比如在人教版高一數學“函數”中,教師可以先提一提函數的發展起源,然后再結合現實問題,教師就可以大概說一下生活中哪些情況可以用到函數。如人口爆炸,又比如與生物有關的細胞分裂問題,還比如人們特別關心的存在利率問題。
(二)依據教材內容巧設問題情境
問題導學是高中數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最簡便有效的互動方式之一。教師要讓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式,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水平,進而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為學生提供創新學習方式的思路和方向。所以教師就可以結合人教版數學教材的內容為學生設置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
以人教版“指數”為例,教師可以以存款利率問題為主,為學生創設問題。如教師可以先假設學生手中有一筆錢,如果存在銀行,以一個既定的利率進行派息。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單利計息,一種是復利計息,那么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手中的這筆錢究竟要多少,才能靠利息生存,實現財務自由?因為這時與學生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學生的興趣就會非常濃厚,教師利用這種問題進行引導,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顯著提升。
(三)利用多媒體強化數學探究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教育工具也越來越多樣化。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學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優化數學教學內容和模式,讓學生的各項數學能力和素養都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得到發展提升。而利用多媒體教學也可以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有趣。
比如在高中人教版數學中,教師要講“數列”,就可以先提前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設置教學課件。或直接做PPT,插入圖片和視頻;或利用微課,開啟翻轉課堂模式。這些方式都可以加強課堂師生互動,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列的學習中。當然,教師最后還可以為學生構建多元教學評價,以更加全面、更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評價,進一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良好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有助于為學生樹立自信,能夠促使學生一直擁有健康、樂觀的心態,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可以結合數學發展史和生活實際,再聯系數學教材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教師也可以將現代技術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強化師生互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態為學生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這樣學生才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旭強.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探究[J].考試周刊,2020(81):85-86.
[2]盧闖.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創新研究[J].才智,2020(1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