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 李金娥
【摘要】當前教育背景下,教學反思在教育界人人皆知,然而偏遠的藏區,因地理條件的限制及人為因素影響,一些老師對教學反思持懷疑態度,本文針對藏區老師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工作現狀,分析藏區教師從自身到學生,從理論到方法去認真思考和重視教學反思。通過各方面的反思,逐步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實現從一個小老師發展到當地教育界的學科帶頭人。
【關鍵詞】藏區教師? 教學反思? 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2-0021-0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也在不斷地提高,而在偏遠的藏區,由于學生的民族特性,存在管理難,教師動力不足等現狀,下面我就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談一下當前藏區教育現狀:
一、當前就教學反思而言,藏區教育現狀
雖然新課程改革的號角早已吹遍了偏遠藏區的每一個角落,但藏區的大部分老師仍然用自己的老辦法備課上課,這種固步自封陳舊的教學觀念難以改變。在課堂上依舊采取漫灌式教學方法,把學生當作自動承受知識的機器人,根本不重視孩子學習的主體位置,讓本來就對學習不怎么感興趣的藏區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越來越消極,學習成了一種無形的“包袱”。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們處于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混日子狀態,似乎也束手無策了。終日恨自己生不逢時,遇到了這些笨蛋……忽略了如何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得失這副良藥,盡管有的老師反思了但也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言片語或抄寫點別人的見解想法,根本不符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這種毫無意義的反思根本形不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更談不上協助和改良自己的教學措施了。
二、藏區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去著手教學反思
1.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的反思。扎實學習新課改的相關理論,真正理解新課改的理論內容。各位老師時不我待,新課改要求我們馬上行動起來,既要鉆研專業知識,又要積極學習有關新課改的理論知識,掌握新課改的核心內容,徹底扭轉自己的教學觀念,用新理念充實自我,用豐富的業務知識夯實自己,用新觀念重新透視自己的教育教學。時代要求我們不忘初心,埋頭工作。一手掌握理論,一手付諸實際行動。把新教法帶入課堂,把新學法教給孩子們,突出孩子們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們逐步找回學習的自信,也讓老師逐步找到教學的真諦,這些受益都來自于深刻的教學反思。
2.對本人教學過程的反思。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重要一環,是教學實施的具體化。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有組織、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掌握知識發展學生能力的活動,同時也是老師全面展示自己教學水平的實踐活動,是教與學矛盾統一的過程。“教”是老師用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駕馭課堂的過程和能力,“學”是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以及技能和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除了處理好學生為中心老師為主導的關系外,還要重視教學媒介的使用。教學媒介的使用是現代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學媒介的使用要合理,不能濫用,不能擺花架子,它要有機地融合到教學中去,為咱們的教學起到有效的輔佐作用。對教學進程的反思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時間調配是否合適;教重難點是否抓住;是否啟迪和引導了學生的質疑;老師的教導是否準確、到位;是否關注到學困生,學生活動是否有序高效;是否滲透和強調了學生能力的培育;教學媒體利用是否妥當;各種練習的設計是否有梯度;教學進程是否環環相扣,渾然一體等。
3.對學生作業的反思。學生作業分交本作業和家庭作業,交本作業一般都要當天完成上交,老師要一絲不茍地批閱,及時糾正錯誤,鼓勵優秀學生,面批學困生。家庭作業大部分在家完成,老師要求家長督促監督,切不可以粗枝大葉。作業是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的表現。所以老師要仔細認真批閱每一位孩子的作業,即使課外作業也要抽時間檢查和目閱一遍,萬不可只見布置,不見檢查。以免給部分學生造成偷懶的機會,覺得課外作業做也行不做也行,反正老師不管,這樣失去了課后鞏固練習的大好機會。另外課內作業要分類批閱,即把作業分優秀、良好、一般三類,把重點放在一般作業的處理上,在批閱作業的過程中,去發現后進生的不足,總結課堂教學中廣泛存在的問題,在下一節課中有針對性地做彌補,對個別問題課余時間個別對待。這樣既節約了老師和學生的時間,又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作業的反思,要考慮布置作業是否科學合理適量,是否達到了鞏固訓練的目的,是否進行了及時仔細的批閱,是否在批閱當中發現了課堂教學的不足等。一直以來,對作業的反思是教學反思的一項空白,老師只是找出錯題,然后讓學生去改一改,很少有老師去思考做錯題的緣由。
4.對學生家庭教育的反思。大家都清楚,一談到教育,家庭教育是不可回避的話題。尤其是藏區偏遠村組,家長本身的文化水平較低,思想相對落后,他們的想法與老師的想法大相徑庭,他們只知道放牛牧羊,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是老師的事情,與他們無關。當孩子在學習上有點問題,老師與他們溝通時,他們大多表示很無奈或煩心,都以沒文化沒時間來搪塞老師,所以老師難以更深層次地去解釋了解孩子在家的狀態。他們不是不想自己的孩子優秀,而是藏區牧民們普遍缺乏管理孩子的意識,他們只認定孩子的一日三餐是屬于家庭的事,至于學習與他們無關,豈不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性,也沒人去叩開這扇緊鎖他們思想的大門。我們要反思與藏區孩子家長的溝通,反思以怎樣的方式去溝通,反思如何從精神層面對一個家庭去扶智。老師要敢于充當開啟這扇禁錮家長思想大門的鑰匙,拯救一個孩子,也許要從開導一個個家長開始。
三、教學反思對藏區教師教學工作的意義
1.它有利于藏區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自我反省,是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回頭看。在持之以恒的自我評判、再認知與反醒中,連續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能力、更新技能。有意識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大膽揭示自己的不足,擺脫舊觀念的束縛,從而獲得自我超越,自我凈化的能力。從理論學習到教學實踐到反思教學再到理論的往返過程中,不斷提高本人的教學能力。
2.有利于教學成績的提高。教學反思打破了以往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判,全方位透視了教師教學的過程,兼顧了一直以來被教師遺忘的角落。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反觀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努力尋求優化教學的方法,促使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愿藏區教師能以孩子的成長為己任,以自己的發展為目標,長期堅守,持之以恒,在不斷的反思中超越自己,發展壯大自己,努力成長為藏區教育界的一面旗幟。
四、藏區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影響因素剖析
1.教師的職業信念與角色堅守。教師被譽為“道德的楷模”,自古以為便被比作“春蠶”“蠟炬”,這是因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具備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隨著社會形勢的變革,教師的工資水平與各職業相比不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一些教師受到功利化思想的影響開始出現不認真對待本職工作的現象,這些因素導致教師的職業信念日漸薄弱。藏區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地區教育事業的建設水平較低,導致教師隊伍人才流失嚴重,以至于藏區教師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對專業發展、教學反思動機不足的心理,在這種形勢下,若教師的職業信念和角色堅守存在缺失,便會導致他們的教學反思演變為消極負面的。
2.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反思理論。藏區教師所處地區較為偏僻,在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相對陳舊的環境中,教師的教育理念難以跟上時代發展速度,以至于出現了區域教育不平衡的現象。由于藏區教師中普遍存在編制緊缺、教學水平偏低、缺乏專業發展意識、專業培訓機會少的問題,這導致他們的專業發展受到限制。在這種教育現狀下,藏區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育理念無法支持他們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據此,藏區教師要意識到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科研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認真學習教學反思理論,并將教學反思落實在教學實踐中,由此來解決阻礙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反思的客觀阻礙,從而以現代化教育理論為切入點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教學技能。
3.教師教學反思的意識與態度。任何行為活動的開端都是產生相應的意識與態度,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前提也是具備強烈的自我反思意識與端正的教學反思態度,既要形成教學反思的行為動機,又要明確教學反思的內容與方式。然而由于藏區教育科研環境尚未形成,藏區教師普遍對教學反思的理解淺顯,既沒有建設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的相關制度,又沒有對教師的職業狀態進行明確規定,以至于藏區教師沒有形成完善的教學反思意識與態度。目前,許多藏區教師對于教學反思的認知停留在形式層面,未能深入到思想層面,在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也局限于檢測教案效果、收集學生反饋幾種表面性方式。針對這一現狀,藏區教師應及時對教學反思的行為與內容進行研究分析,在思想層面上端正反思態度。
4.教師教學反思的實際操作水平。教學反思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水平,當教師的教育水平較高時,他們會從多角度進行教學反思,所考慮的問題涵蓋了學生認知水平、教材課程目標、教學模式效用等多方面,而教育水平較低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僅利用寫教學后記的方式,所形成的反思收益較低。縱觀教育實踐,藏區教師的教育理念傳統、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水平較低,這些問題都阻礙了藏區新課程改革的落實。這導致藏區教師對教學反思的實際操作水平較為中庸,即雖然能夠意識到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并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進行教學反思,但由于操作水平較低,反思活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困惑,以至于整體教學反思的收效不大。
5.教學反思的監管力度與政策設計。除去教師自身觀念與能力因素外,還需要考慮地區教育部門的政策因素,其監管力度與政策設計是影響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重要客觀因素,監管力度是促使教師形成教學反思意識的外在作用力,政策設計是影響教師教學反思有效性的理論依據。藏區學校由于受到經濟、交通、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教育發展水平也受到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中,藏區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仍相對落后。這導致藏區教育部門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監管力度和政策設計不健全,更是較少關注教師是否具有教學反思的意識與行為。
6.考試評價體系的引領與導向。教學評價體系是學校發展的指揮棒,其具有引領和導向的作用,給教師指明了教育方向。應試教育理念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雖然新課程改革、核心素養理念與素質教育都在深入推進中,但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仍是目前大部分教師的根本目標。在這種形勢下,應試評價體系在教育理念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對于教育觀念相對陳舊的藏區學校來說,教師更關注學生成績而不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對分數的追逐導致他們的教學反思內容更偏向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這種片面性的教學反思是不利于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與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
參考文獻:
[1]劉雅莉.藏區教師職業倦怠感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246-248.
[2]彭雪芳.藏區的教育與現代化建設[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3):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