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紅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與創新,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發展與升級,數學作為小學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對小學生綜合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跟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也越來越受到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重視與關注,然而,教師在傳統的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往往對數學課程的學習失去了興趣與積極性,也沒有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因此,教師將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方法引入小學數學的課堂中來,有效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使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文章就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探討與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自主探究模式;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
一、 前言
數學作為小學最重要的三大主科之一,對學生思維邏輯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隨著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升級,也對數學課程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數學課程教學由于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過于傳統與單一,使得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失去了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而阻礙了小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良性循環以及良性發展,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段特點制定出了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數學課程的探究與學習,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二、 設置課堂情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欲望
數學作為小學最重要的三大主科之一,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嚴謹性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隨著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升級,數學課程也越來越受到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重視與關注。但是,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常常處于被動的狀態,從而阻礙了學生數學知識內容學習的良性循環及良性發展,最終導致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都有所下降。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運用在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當中,并且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根據我國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升級,多媒體技術也被廣泛地應用在教育領域當中,并且多媒體中的聲音、圖片、文字、信息、視頻、動畫等優勢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也有效地輔助了教師的教學工作,使得教師能夠快速地完成備課與講授的教學工作。因此,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數學課程的自主探究,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其中,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來,為學生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氛圍,使得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容變得更加的直觀與立體,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探究欲望與探究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傳授學生《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視頻與動畫等功能進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圖片展示,使得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到物體圖形的真正形態,從而在其中發現物體和圖形的運作規律與物體和圖形的真正定義,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
三、 挖掘素材提供探究的教材
教材作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工具之一,對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起著積極的導向作用,然而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往往過于依賴于教材,使得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從而阻礙了學生數學知識內容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素材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與學習,使得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有效地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從而提高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傳授學生《比大小》一課的知識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其引導者的作用,積極地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主動探究,并且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出題,使得學生之間能夠互相進行《比大小》的測試,讓學生能夠獨立地操作與大膽地嘗試,然后再鼓勵學生說出《比大小》這篇內容的規律,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為學生播放一組數的畫面,分別是26和24、9和11、81和18、33和33。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對這一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試著比一比大小,別忘了用“>”“<”“=”。有效地幫助了學生擴展思路,為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傳授小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理解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有效地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且每個小組四個人為最佳,使得學生之間能夠在互相學習與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保證數學成績的有效提高,實現學習能力的優勢互補,而且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也有效地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例如,教師在傳授學生《認識人民幣》一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再現,比如,小組內有的學生可以扮演營業員的角色,有的學生可以扮演收銀員的角色,有的學生可以扮演顧客的角色,使學生在情景再現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人民幣的了解,為數學課堂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以及學習環境,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認識人民幣》課程的學習,而且每個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相互配合、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學習的自主參與性與自主探究能力,在增加團隊凝聚力的同時也有效地保障了學生數學知識內容學習的良性循環以及良性發展。
五、 進行分層探究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與社會環境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每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理解能力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然而,教師在傳授小學生數學課程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來,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與主體作用,從而使得學生往往產生厭學、棄學等不良心理。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這種差異性,并且采用分層探究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學習能力較強數學成績良好的學生分為一組,成績一般的學生分為一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數學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這種分層式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使得每個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得,促進了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良性循環以及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