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數學是初中階段重點學科之一,為了不斷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并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養成良好的總結習慣,掌握自身學習情況并開展針對性學習活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后總結;習慣與能力
一、 控制授課節奏?給學生留足思考空間
對于很多中學生來說,由于基礎能力各有差異,為了全面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應注意把握以下教課節奏。一方面,對于之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點,教師要適當予以提醒,即使是非常簡單的數學知識,也會有一些學生因為基礎差而忘記,而造成思路和節奏的跟不上;另一方面,對于新的數學知識的講解,教師更應該在節奏上有所控制,注意在“慢節奏”中提高質量,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間。學生會在教師留下的時間里,迅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聯想,相互對比,并進行總結提煉,從而實現對新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時,給學生留下來的思考空間,即是學生總結能力的訓練方式之一,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所領悟的知識內涵及外延,會完全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內容,進而保證了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學習初中幾何中關于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及相關定理時,作為新知識點的引入,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留足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總結,“請同學們總結以下等腰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都有哪些定理和特性,哪些知識點如果題目中沒有給出,我們也是可以當作已知條件進行應用的?”然后,時間結束,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回答,說出自己的所知所學,然后引入新知識。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讓學生觀察,“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直角三角形,試著總結一下它有哪些特征?”然后,再結合一些典型幾何證明題進行進一步講解,由此既引導了學生進行總結,以培養他們的總結習慣,又實現了對前期知識點的總結回顧,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基礎,做到“溫故而知新”。
二、 借助課堂筆記?引導學生養成總結習慣
總結習慣的養成,不能單純地依靠人的大腦,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對于初中數學科目學習來說,如果頭腦的靈活性是必要條件,那么,課堂學習中有效記錄的課堂筆記就是充分條件,二者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的相關學習。所以,在日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養成記錄課堂筆記的好習慣。對于課堂筆記,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理論知識點課堂筆記”,該筆記用于記錄新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如新的公式、定理、公理等等。一種是“經典例題、易錯題課堂筆記”,該筆記用來整理和記錄自己在每一次考試后或者教師對經典例題講解時進行的一種整理總結筆記。最后一種是“自身弱勢總結筆記”,該筆記用來總結自己對于數學科目中哪些知識理解不夠透徹、哪些內容自己還沒有完全掌握、原因有哪些等等,以此來將自己對于數學學習的缺陷加以明確,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加強。
例如:在△ABC中,AD是它的中線,BE交AC于E點,交AD于F點,同時滿足AE=EF,證明:AC=BF。
這道例題想要證明的是兩條線段相等,為了讓學生對一類問題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方法總結,并要求學生記錄好課堂筆記。首先讓學生想一想,證明兩條線段相等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有的學生會想到證明三角形全等,有的學生會想到利用等量代換法,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開闊思路,培養自主解題能力。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思路建立,圖中顯然沒有條件來證明三角形全等,那么就需要通過輔助線的方式來構建三角形。如下圖所示。然后,教師在黑板上以此引導性地列出解題步驟,并要求學生做好詳細的課堂筆記,然后讓學生嘗試再運用其他方法來解答此題,從而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自己在題目中都學習到了哪些新知識或復習到了哪些舊知識等等都要進行科學總結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總結能力,養成總結習慣。
三、 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總結能力
初中數學的總結能力和習慣養成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引導,教師要充當好學生學習路上的領路人。實際學習當中,往往教師個人的行為習慣會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如教師在每一節課都有意識地進行總結,幫助學生不斷地回憶自己在本節課都學習了哪些內容等,就會對學生個人的總結習慣產生影響,有的學生就會在寫完一套試卷后,自行總結在本套試卷中自己哪些知識點學習得還不夠扎實,哪些內容需要自己在未來的學習中著重加強等等。這就是作為教師帶頭作用發揮出來的效果,如在學習完三角函數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借助一堂課時間來對新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并有效結合一些經典習題,來檢驗學生掌握的情況,為了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教師也可以將自己整理的學習或教學筆記讓學生觀看,以激勵學生養成總結習慣。
此外,在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上,教師也可以充分運用學校內的教學資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給學生耳目一新的體驗,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獲得總結所帶來的“實惠”。
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思維構圖,教師進行引導:“三角形的種類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是有什么?有關角的問題你能想到什么?三角形全等證明都有哪些方法?”等等。通過這種訓練方式,既可以極大地增強課堂內的教學趣味性,又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讓學生們的總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 注重課后訓練?促進學生形成總結習慣
對于初中數學科目學習來說,良好總結習慣的養成,需要學生進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而課上幾十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記錄課堂筆記或采用其他方法進行總結式的引導,只是對學生進行硬性或潛意識的教學。這些外在的方法或手段,只能是對學生加以約束,是學生總結習慣養成、總結能力形成的外力因素。而根本性的因素還是取決于學生自己,要利用課后大部分時間來訓練學生的數學總結思維和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每日總結、每周總結甚至是每個學期總結的意義何在,對學生的學習都有哪些幫助,要想辦法讓學生迅速獲得總結所帶來的好處和效果。這也是學生開展總結活動的動力源泉。其次,要科學布置課后作業,不要過分強調數學題量的作答,更不要過分強調解題速度的加快。即不能給學生太大的做題壓力,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可以選擇一題多解的題型進行布置,然后給出一些總結性要求,如“針對這一例題,請你用三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解答,待解答后,請你總結一下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最后,作為教師,想要讓學生具備數學總結能力,通過不斷地總結來提高數學成績,自己就必須做到以身作則,應堅持每天給學生布置總結類題目,讓學生通過不間斷的訓練來逐漸養成總結習慣,通過習慣促進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薄弱之處,設計一些專題性的訓練試卷,然后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訓練。如關于拋物線問題,或者關于圓的問題,或者關于證明角相等或線段相等的問題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專題,來集中對某一類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提煉,學生對專題進行有效訓練,便可以極大地實現個人總結能力的提升。課后作業的布置是為了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路,所以,教師應避免使用“題海戰術”,給學生分派過多的試卷或做題任務,避免因做題壓力過大造成學生對數學知識缺乏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安排一些經典的中考例題,讓學生對題目中的相關知識進行總結提煉,做完一道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弄清楚題目中問的是什么,考查的是什么內容,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最簡便最有效的,還有沒有比它更合理的方法,等等。通過這些總結活動,可以迅速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成績和解題能力。
無論是課上的引導方式,還是課下的訓練方式,這些都是為了鍛煉學生懂得對數學知識進行總結的重要性。要知道,總結習慣的養成可以促進學生總結能力的有效提升,這種總結能力反映在實際學習當中,就是一種數學思維架構能力。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的各種數學知識進行框架建立,讓數學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系統性思維,當在考試當中,遇到某一題目時,學生可以在大腦中迅速做出相應反應,這道題目考察的是什么,根據已知條件我們能得出哪些基本結論,想要證明題目中的問題必須首先解決什么,等等。由此來實現學生解題思路的迅速構建,既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和速度,又讓學生體會到總結的重要性和良好作用,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總結活動。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對學生系統性、抽象性、思維性要求極強的科目,總結習慣和總結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習慣是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來加以引導和約束,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漸養成。總結能力是依賴于習慣之上,良好的習慣養成后,通過年深日久的訓練和學習,學生的總結能力便會自然形成,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構建。習慣與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所以,教師除了在課上對學生的總結習慣和能力進行培養外,還需要借助正確方法引導學生開展好課后的自主學習,主動總結自己的不足和弱勢,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將總結的學習活動落在實處。
參考文獻:
[1]劉恒榮.好習慣、大進步——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后總結習慣[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4).
[2]張正萬.課后總結,習慣養成——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后總結習慣與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12).
[3]武曉蕓.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后總結能力及習慣培養方法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4).
作者簡介:
李瑞,貴州省凱里市,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