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銳
摘 要:ARCS動機模型的科學運用對于學生學習動機具有積極而有效的激發和強化作用。本文探討ARCS動機模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力求找到一系列能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ARCS動機模型;初中化學;學習動機
ARCS動機模型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約翰·凱勒教授在1983年提出。他分析了很多有關激勵學生的研究報告、論文等,最后總結出來四個基本要素:注意(Attention)、相關(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滿意(Satisfaction),簡稱ARCS動機模型。該模型為教師們提供了激發并保持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本文探討ARCS動機模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力求找到一系列能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1 注意(Attention)
ARCS動機模型的第一個要素是注意。在教學活動中要引發學生對一項學習任務或學習目的注意和興趣,這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先決條件。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引發學生的注意呢?
1.1 喚醒學生感知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專家告訴我們:利用學生的多種感知覺,使學生獲得生動的全面的表象,最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采取的教學策略有: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如實物、標本、圖片、圖表模型等,或盡可能使用生動形象化的語言,也可以用多媒體,還可以是引入故事等等。比如在學習鈉原子與氯原子如何變化達到穩定結構時,先展示鈉原子、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的圖片,接著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述:八個人坐滿一桌才能開飯,一桌坐了七個人,另一桌坐了一個人,你如何處理呢?然后使學生通過看動畫,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使學生直觀的看到電子的轉移??菰镉蛛y懂的這一知識點,學生就能輕松地掌握了。
1.2 引發學生好奇心、探索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新奇的、跟自己過去理解不一樣的、出人意料的事物所吸引。教師可采取做實驗、講故事、多媒體、舉例子、出題等教學策略引發學生好奇心、探索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動機。如:在學習“物質微觀粒子構成”時,教師可采取實驗的方式,先取少量氨水,向氨水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讓學生觀察到溶液變紅色。然后用大燒杯罩在準備好的沾有酚酞試液的棉花樹和一小燒杯氨水上,過一會,雪白的棉花樹變為紅色棉花樹。學生們被這一新奇的實驗現象所吸引,使他們迫切的想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關聯(Relevance)
ARCS動機模型的第二因素,就是關聯性或者相關性。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總能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所學化學知識有用,那么他的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和強化。
2.1 讓學生發現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之間建立聯系
把學生置于真實、有意義的情景中,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溶解度教學前,教師事先給學生布置了與學習內容聯系密切的幾項家庭探究實驗:
1)在家燒一壺開水,觀察沸騰前的現象;2)準備開水和冷水各半杯,觀察哪一個溶解的蔗糖多;3)準備兩半杯水,在兩半杯開水中分別溶解蔗糖和食鹽,觀察哪一個溶解的多?4)打開一瓶碳酸飲料(雪碧、可口可樂、汽水等)仔細觀察所發生的變化。
學生通過實踐,發現身邊處處有生動有趣的化學,學生對所學內容熟悉化,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所學內容,學習效率更高。
2.2 讓學生發現新知識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去觀察和思考生活,積極應用化學新知識分析、處理簡單的生活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所學化學知識是有用的,這樣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并加強。例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中創設這樣問題情境:黃銅是一種銅、鋅合金,外觀與黃金相似又稱為“愚人金”,常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請你們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來鑒別“愚人金”與金。學生應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了現實問題,使他們感受到化學學習是“學自生活,為生活而學”,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
3 信心(Confidence)
在教學中,引起學生對一項學習任務的注意和興趣,并使他認識到這項學習任務與自己密切相關,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完成這項學習任務,就會退縮不前。在教學中如何樹立學生的自信,使他學習動機永不衰退呢?
3.1 重視學習方法指導,給予學生支持
九年級學生初學化學,教師應結合學科性質、教材內容、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把方法傳授滲透和融入到教學中。例如初中化學有很多零碎的知識點需要記憶,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引導。教師在金屬活動性順序教學中,采用諧音記憶: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諧音為“賈蓋納美女,身材細纖輕,統共一百斤”,諧音幽默,學生在愉快的情緒狀態下記憶更高效。學習方法的掌握,使學生覺得自己有能力學好化學。
3.2 設置適當的學習任務
大家都有一個經驗,如果教一個學生太簡單的知識,他沒有興趣學;講太難的知識時,他也沒興趣學,太難他覺得學不會。教師為學生設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覺得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成功,這就產生了信心,會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讓學生越學越愛學。例如講元素符號時,要在一堂課里,讓學生記住27個元素符號那就非常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困難,從第二單元至第三單元第三課題以前,把27個元素符號分散到不同內容中提出,讓學生記憶。
3.3 幫助學生正確歸因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成功和失敗做出恰當的歸因。學生成功了,達到目標應該歸功于他的努力,而不是聰明的結果;如果學生失敗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是不是努力程度不夠,時間用的不夠,得到的資源不夠,使用的方法欠妥,缺乏支持等等非能力性因素。
4 滿足(Satisfaction)
ARCS動機模型的第四個要素是滿足,也就是讓學生產生完成學習任務后的滿足感。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會覺得自己學的知識很有用,或者說我做的很棒,內心升騰起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能推動學生主動的完成下一個學習任務。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供積極地反饋,給予學生鼓勵的語言、贊賞的態度或者意外獎勵,使學生體驗外部滿足感。對于學生來說,贏得教師的認可和贊許所產生的滿足感會推動他們更加努力學習。特別是對于學習程度差的學生,要及時地提供適當的指導,使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并且鼓勵和肯定其進步。
5 結論
本文結合ARCS動機模型理論,探討了如何利用該模型在化學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以增進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高中化學課程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君,閻向陽.ARCS動機模型在《無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化工,2011,40(9):98-100.
[2]姜麗華,王瑩.基于ARCS動機模型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動機[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年第2期.
[3]夏九云,曹飛.ARCS動機模型在初中化學微課設計中的運用[J].化學教學,201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