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林
摘? 要:素質教育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有效貫穿,對語文教學改革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養成有著積極意義。但實際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教學理念滯后與教學方法單一等,教學效果不盡理想,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體現。教師還需加強實踐經驗總結,在教學方法與模式等方面加強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實現知識有效吸收內化,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通過科學研究我們發現,語文核心素養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且語文核心素養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時期,在小學階段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就成為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在國內的小學教育中,語文核心素養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注重對學生講授語文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強調背誦與記憶;其教學方式也還是傳統的單一理論教學,無法凸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的激發出來。這嚴重阻礙了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結合生活實際豐富教學資源
學生在生活當中對于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性。但對農村語文小學課程進行調研卻發現有很多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即學生對于學習有較強的枯燥感以及乏味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當前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而使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乏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進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語文學科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應當靈活運用農村生活實際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經歷入手深刻理解語文知識,實現學習質量持續改進。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引用村井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村井的認識,讓學生通過村井深與抬水沉等特征,體會到挖井人的艱辛。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關于井制作的過程,或是引入關于井的寓言故事,讓學生體會到課文傳達的品質精神。課后讓學生通過自己打水洗衣服,體會節約用水的含義,讓家長講述關于毛主席抗戰的故事,幫助學生認識毛主席的道德精神。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種資源,積極展開德育與情感教育等,讓學生通過文章學習激發起熱愛祖國與家鄉、大自然的品質,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二、層次化教學
教師在貫徹現代化教學觀念時,不能忽視對每位學生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升。擺脫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積極落實層次化與個體化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展開因材施教與因需施教。如在提問時,低基礎層次的學生以問題串為主,通過層層引導點播強化學生認知,如利用字典學習生字的學習目標。中基礎層次的學生以理論實踐自主結合的問題為主,通過綜合性問題引導,強化學生知識學以致用與觸類旁通的能力,如熟悉文章內容與字詞。高基礎層次的學生問題以能力拓展為主,注重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自主聯系構建,使其快速豐富知識結構體系,如總結段落大意與文章主旨等學習計劃。在練習方面,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能力訓練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得到提升進步,從而確保語文教學的全面性與系統性。
三、創設情境有效互動,深化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組織的閱讀教學活動不應該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意識,充分活躍他們的語文思維,保證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有序推進下去。筆者認為,深化閱讀教學的效果,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同時堅持著“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整體教學格局的調整是非常必要的。不論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是創新潛能的挖掘,小學生都無法脫離教師,那不妨構建起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創設出有效的問題情境。比如,學習《窮人》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提出“你們還記得哪些有關窮人的故事”“文章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等問題,使學生在情境中積極的思考。并選擇了合適時機,全班交流及反饋,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桑娜”“漁夫”的勤勞善良,主動學習他們樂于助人的美德。
四、開展實踐活動語文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構建與運用語言,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那么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開展適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理論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開展實踐活動。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學校有條件,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北京圓明園遺址進行參觀,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圓明園的景觀,然后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果學校沒有這個條件,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任務,讓學生自主調查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可以通過網絡,也可以通過書籍,然后做一個簡單的報告在課堂上匯報,完成教學。
結束語:
新時期,課堂教學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導向,廣大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持續發力,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將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上去,進而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陳瑋.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課堂教與學方式研究[J].華夏教師,2019(36):79-80.
[2]趙如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策略新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53.
[3]道吉才讓.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