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耐力跑是初中階段體育教學重要內容之一,因為耐力素質最佳的訓練階段一般是在14—17歲之間。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家庭環(huán)境普遍比較優(yōu)越,導致學生肥胖,大多數(shù)學生吃不了苦,意志品質差,遇到困難喜歡選擇逃避等問題的出現(xiàn)。當面對相對枯燥無味的耐力跑課時,體育教師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鍛煉,穩(wěn)固并繼續(xù)提高初中耐力跑成績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體育;耐力跑;策略研究
2010年全國第六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現(xiàn)上升拐點,初中學生身體素質下滑趨勢開始得到遏制,耐力素質顯現(xiàn)止“跌”。我國初中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終于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耐力跑還是初中階段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現(xiàn)在的學生家庭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越,導致學生肥胖,大多數(shù)學生吃不了苦,遇到困難喜歡選擇逃避等問題的出現(xiàn)。當面對相對枯燥無味的耐力跑課時,體育教師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鍛煉,穩(wěn)固并繼續(xù)提高初中耐力跑成績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制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計劃,目標引領教學
在組織學生進行耐力跑訓練之前,首先一定要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教學目標可以分幾個階段性目標,逐一實現(xiàn)。
(一)體能恢復階段:在開學的第1—3周訓練中以恢復體能為主,基于學生在暑假或寒假之后回到校園,體能較上學期末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教師如果在這個階段盲目追求成績的快速提升,就容易導致學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所以在此階段教師應安排低強度的耐力跑運動,讓學生身體逐步適應,做到訓練計劃科學、高效。
(二)體能提升階段:在經(jīng)過恢復期的訓練之后,學生身體逐步適應了低強度的耐力跑訓練,這時根據(jù)運動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就可以安排中等強度的訓練。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強度也是較前一節(jié)課的訓練量慢慢增加,而不是一次性突增。
(三)體能鞏固階段:根據(jù)運動訓練的超量恢復原則,在此階段教師可安排學生較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以達到進一步提升耐力跑成績的目的。因為在經(jīng)過前兩個階段的訓練之后,學生身體已經(jīng)適應校內運動強度,在此時逐步加大運動強度,也是科學的、可行的。
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組織耐力跑訓練
(一)競賽法:由于初中學生好勝心強,可采用競賽法進行耐力練習,同時可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可根據(jù)性別不同分組競賽,也可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設置不同的比賽分組,各組進行比賽,例如:4×100米、4×200米、4×400米、4×800米接力跑,還可以把學生編組進行追逐跑比賽。在不同的階段目標下,安排不同的運動量開展比賽。
(二)反饋評價鼓勵法:學生都喜歡被表揚和贊美,這是人的天性。在進行課堂小組競賽中如果有了教師及同伴的及時反饋,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對表現(xiàn)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全班學生的積極性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是一種教學反饋,可以及時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改變環(huán)境和形式的方法:在耐力跑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增強學生新鮮感。 環(huán)境的改變,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趣味欲,所以可利用校園的地形如上坡、樓梯等,采用越野跑、障礙跑、定向運動跑、跑走結合等練習方法,還可以改變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螺旋形跑、追逐跑等來達到提高學生耐力跑成績。
(四)運用其他體育項目提高耐力跑成績的方法:耐力跑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那么如果其他項目運動可以使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強,那對耐力跑成績的提高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筆者建議可采用中長時間的勻速單搖跳(90秒、120秒、150秒)3—4組、不間歇的健身操組合練習(10—15分鐘)和球類項目長時間競賽的練習方式。轉換不同的運動項目,增強學生新鮮感,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從而達到提高耐力跑成績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大課間、校內課后鍛煉時間及校外鍛煉時間進行訓練
在校內,除了體育課堂時間訓練耐力跑之外,教師可充分利用每天學生在校的大課間活動時間、課后鍛煉時間進行耐力跑訓練。由于學生大規(guī)模集中訓練時進行間歇跑訓練的實際操作性比較低,筆者建議課間和課后訓練采用勻速不間斷跑的耐力跑訓練方法。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強,訓練效果也較好。建議體能恢復期訓練耐力跑3—4分鐘,提升階段5—6分鐘,鞏固階段7—8分鐘。
在校外可與家長充分溝通后,布置體育家庭作業(y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建立打卡群,引導和鼓勵學生在周末時間完成體育教師布置的耐力跑家庭作業(yè),完成后在打卡群打卡。家校聯(lián)合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運動習慣打下基礎。
四、建立健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評價體系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有一套評價學生的方法,在每次課后簡單地評價并且在學期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期末總結評價。筆者采用的標價體系主要由訓練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率以及期末成績組成。課內的訓練表現(xiàn)改變用整齊劃一的成績標準來衡量學生的狀況,而是以不同標準衡量。評價時結合學生自評和互評、注重學習過程,分析學生以前的基礎水平和目前所達到的學習水平。運用評價的激勵功能,科學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和成績。在體育教學中,面對那些厭學、擔心失敗和退縮的學生,我們就要鼓勵他們積極承擔那些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從而激發(fā)和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成就進行系統(tǒng)而又現(xiàn)實的自我強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想要提升初中耐力跑成績首先要制定好階段性的目標,然后采用多種耐久跑教學與練習形式,同時爭取除了課堂常規(guī)訓練之外的課后和校外的最大訓練時間,最后改變單一的評價系統(tǒng)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這些舉措,學生可熟練掌握耐力跑基本技術,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最終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祥.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許世巖,季瀏.怎樣充分利用與開發(fā)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J].中國學校體育,2003(4).
[3]翟秀.珍陽光—快樂體育教學模式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81-83.
[4]王永生.學校耐久跑的組織形式和興趣化教學探析[J].中學課程資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