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賢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也隨之而來。教師應該充分運用信息化帶來的便利展開教學活動。中華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希望,需要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滲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信息化 小學語文 傳統文化 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和其他學科略有不同,語文課程中的內容與傳統文化的關聯性較強。語文學科的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語言魅力,并且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當代社會人們愈發重視學習傳統文化,在教學當中教師要意識到小學生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漢字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漢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開端,還是培養學生們閱讀及寫作能力的基石。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在信息化時代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課堂以及課后實踐中,除了能夠讓學生了解漢字蘊含的豐富文化,還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語文素養,激發識字興趣。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來說,教師需要依托課堂引入我國傳統文化,使得小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熏陶。由此一來,不管是對提升語文素養還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1.豐富了小學語文人文教育的內容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當中,我國傳統文化始終是民族發展根基。舉例來說,我國傳統文化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藝術作品、精神品質、地方的風俗習慣等,這些文化知識都可以讓學生們打開眼界,讓他們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應當積極滲透傳統文化,通過理解傳統文學作品思想的內涵來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2.滿足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最初階段,學生的價值觀還處在不斷形成的階段,是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教學時應當適當增加傳統文化內容,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諸葛亮、到詹天佑,小學課本中介紹的人物都是民族精神具象化的代表,要帶領學生學習他們的精神,從而滿足其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問題
1.教師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
人類學家鮑亞士曾經說道:“人類創造偉大文化的成就是語言文字。”小學語文教師作為課堂引導者以及知識傳播者,在課程教學當中,對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小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程度。
2.教學的方法比較落后
在以往傳統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當中,幾乎沒有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老師、學生以及家長只關注學生的分數,這會讓孩子失掉欣賞、理解以及想象的能力。教師更加喜歡談論如何提升學生們的分數,忽略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這很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就是我國教育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傳統文化課堂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三、信息化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策略
1.運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傳統文化
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就應當利用信息的便利性,通過讓學生觀看與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節目,感受中華文化的美。運用多媒體軟件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靈動、豐富、富有樂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現階段,關于詩詞以及漢字的節目逐漸增多,可見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無處不在。教師需要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放映詩詞節目,讓他們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執教《盤古開天辟地》這一課時,由于文言文的表達方式的特點,會使學生產生距離感,并且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僅僅依靠文字表述并不能使其理解文章內容,而且文言文形式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圖片或動畫資料將這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在信息技術幫助之下,學生們會更加直觀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吸收。這樣課堂教學方式,在讓教學充滿趣味性的同時,還能夠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中更容易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再如,在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放映有關古詩詞的動畫,讓學生們通過看動畫的方式增強對古詩詞的記憶。語文教師還可以為小學生講解其背后的故事,在網上找到相關的古詩節目,為學生們放映,讓學生自己進行對比,感受不同作品中作者所描繪的不同意境。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小學生在喜歡背誦古詩詞的同時,調節課堂的學習氛圍,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
2.通過在網上查閱資料滲透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文化的力量非常強大,并不只局限在教材內容中,所以教育工作者應當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美,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相關的知識。通過網絡,學生可以自己選出喜歡的書目,并進行閱讀學習,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讓小學生在網上查詢有關資料,并且展開課外閱讀。閱讀完成后,教師需要讓學生以讀后感的方式寫出自身的感悟。這種通過網絡查閱資料展開課堂教學的模式,能夠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養成讀書的習慣。
3.運用課堂交流學習平臺滲透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其他課程略有不同,語文學科是需要記憶的一門課程。讓學生能夠快速記憶的前提就是讓其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給學生講解語文知識的前提是教師要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可以將知識點傳遞給學生。教師應當提倡同學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讓每名同學都參與進去,提升學習積極性,讓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這樣的方式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知識。
例如,在教授《古詩兩首》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通過互動課堂的形式,來鼓勵學生們通過課堂溝通學習軟件來進行有效學習。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課堂上對小學生展開監督工作,倘若發現有的學生背誦效果不理想,需要教師為學生指導背誦技巧,鼓勵學生不要放棄,繼續嘗試。通過課堂交流學習,學生熟練地掌握了與古詩詞相關的內容,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及效率。
總而言之,把傳統的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隨著我國信息化教育的不斷發展,應當多讓小學生閱讀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網上查閱資料布置課下的作業,應用課堂互動交流學習平臺都是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途徑。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加傳統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與傳統文化內容的關聯性,發揮學科優勢,為其他學科做出榜樣,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語言文字這一重要載體,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我國培養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鳳鳳《信息化視野下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策略探究》,《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年第7期。
[2] 曹逸琴《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教育革新》2020年第3期。
[3] 姚永峰《小學語文課堂引入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策略》,《學周刊》2020年第3期。
[4] 李永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引入與教育方式創新》,《名師在線》2020年第14期。
[5] 楊傳榮《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分析》,《中國新通信》2019年第5期。
[6] 齊麗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中華文化的引入與教育方式創新》,《信息記錄材料》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