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懷斌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傳統文化建構趣味課堂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重要教學任務之一。教師要積極轉換教育理念,有效應用傳統文化創建出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數學成績及核心素養。本文結合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狀況,闡述如何利用傳統文化建構小學數學趣味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 傳統文化 趣味課堂 策略
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師需摒棄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借助傳統文化創建出生趣盎然的數學課堂。一方面可以契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改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和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狀況
現階段,一些小學數學教師沒有與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還仍然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不能產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并且,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沒能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天性特點及學習能力差異等因素。課堂上不能和學生展開積極互動,忽視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這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及數學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直接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無法滿足素質教育需要。
二、利用傳統文化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重要性
1.營造學習氛圍,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數學的學習過程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一般是比較困難的,老師們按部就班地教授課本中的知識,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中,和數學相關的典故數不勝數,我們可以將一些歷史典故作為數學問題的題干,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被這些歷史典故所吸引,也就提高了他們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所以,把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趣味課堂中去,為學生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也調動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十分單調,而興趣又是決定小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老師們要不斷挖掘教材中出現的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傳統文化知識構建小學數學趣味課堂。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在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2.增強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素養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進步,學校要求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教材中的文化知識,也要培養學生們的道德和人文素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學生。所以,老師們在營造小學數學的趣味課堂的時候,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道德素質。老師在給學生們講解數學公式的時候可以向學生們介紹相關數學家的事跡,讓學生們感受到這些數學家刻苦鉆研的精神。學生們在了解數學家的故事之后,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文化和數學素養,從而為培養他們的精神意志以及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來說,僅僅學習書本知識已經不夠了,現在社會的發展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德育素質,小學生們不僅要具備文化素養,更要重視德育素質的培養。讓原本單調的數學課堂增加人文氣息,在了解數學歷史的同時,學生們也了解到數學家們的思想和方法,這些燦爛的傳統文化會轉變成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三、利用傳統文化建構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策略
1.應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數學趣味課堂
數學教師針對實際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狀況,需摒除以往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技術構建出趣味數學課堂,進而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活動。這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意識,更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比如,當教師教授《乘法》這一節課時,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課前選取的視頻影像開展教學活動。視頻以動畫的形式將幾百年以前的自然環境與現在的自然環境進行對比,當學生在古今強烈對比下看到環境污染狀況,教室內的氛圍變得愈發沉重。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播放手段使學生深深認識到若不從每個人做起,杜絕防止環境污染,那么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將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局面,對于人類生存將產生致命影響。待學生觀看視頻后,數學教師開始為學生們講述這節課教學重點,即掌握乘法計算法則,并要求學生隨后展開實踐延展活動。
延展活動開始后,教師引導學生將丟棄在班級角落、教室走廊、操場或其他隱蔽地方的垃圾袋都收集統計好,并積極尋求其他班級、年組支持,從而最終算出每一天全年組總計丟棄垃圾袋數量。在這種別開生面的教學引導方式下,師生間、學生間情感溝通交流愈發熱切,學生們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下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統計、乘法運算中。這既有助于引發小學生數學學習參與熱情,又在學生心中植入了綠色環保意識,全面提升其數學綜合素養,以培養出全方面發展的人才,滿足新時期的數學教學要求。
2.將傳統文化和趣味教學有效結合起來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本上也出現越來越多關于我國古代偉大數學成就的篇幅介紹、彩色插圖。數學教師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與趣味課堂情境充分結合起來,開展相應教學活動。這樣既可以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加強師生間情感互動交流,又能極大地促進學生數學成績及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高,滿足新時期的數學教學目標。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授《圓的周長》這課節的內容時,要充分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生平成就,構建出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進行教學活動。祖沖之生活的時期還沒有產生類如算盤等計算用具,因此那時若要開展精密計算,只能利用算籌工具。而這種工具,則是由木、鐵、竹、玉等材料制成的扁狀或方形棍子。所以,祖沖之所在時代的數學學習、運算條件是極其艱苦拙陋的。但盡管這樣,他仍然靠著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探索精神,最終精確計算出圓周率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祖沖之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將圓周率的值精準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數字的人。
教師通過這樣別開生面、生動有趣的教學引導形式,不僅使學生更加了解我國古代的偉大數學家的生平及其刻苦鉆研的數學精神,更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點,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并鼓勵學生發揚數學家們刻苦鉆研數學的精神,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
3.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微課的錄制中
教師不僅要做好常規數學課堂知識教授,還需依據當前小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理解能力,借助先進便捷的互聯網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微課的錄制過程中,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探究意識,顯著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數學教師在計劃錄制微課視頻時,可以將背景設計成帶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并且其中的人物也可以設計成《三國演義》《西游記》中的一些角色,這些都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人物角色,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有著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還應大力支持學生參與到微課錄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大膽發表個人看法和意見,針對教學知識點和微課錄制細節、角色等提出個人合理化的建議。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現象以及利用傳統文化建構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具體策略。新時期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實際教學中發現的狀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特點,依托傳統文化形成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進而開展教學活動,要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增進師生、學生的互動,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汪燕《淺談如何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科教文匯》2019年第1期。
[2] 切羊卓瑪《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課堂趣味性》,《小說月刊》2018年第20期。
[3] 鮑苗丹《小學數學教育中有效運用算術名題的策略研究》,《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9年第1期。
[4] 鞠紹權《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