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大學漢語言文學作為國內高校發展較早的一門學科,在發展上有著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但是,隨著新時期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網絡環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大學漢語言文學呈現出與信息化相結合的發展趨勢。如何使大學漢語言文學適應網絡環境的發展,也是當前培養全能型大學漢語言文學人才的重要發展課題。網絡環境下大學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策略主要包括,加大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網絡技術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漢語言文學和信息化結合的教學體系;強化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資力量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環境;漢語言文學;發展現狀及對策
引言:
漢語言文學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沉淀與縮影,是無數炎黃子孫心中的驕傲與自豪。人們從小就接受漢語言文學教育,上了大學以后更是能接觸到單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各大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基地,這些年來不斷地為祖國發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型人才。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抓住新媒體時代為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契機,處理好新生事物與傳統觀點的矛盾,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化發展的現狀
(一)網絡環境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益處
1.快捷方便
開放性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鮮明特點,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豐富自身知識儲備,當代大學生也能通過網絡獲取到各種信息。移動圖書館和數據資源庫的開發與應用,已經成為了各大高校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電子書、手機各類閱讀APP為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新鮮的渠道,在閱讀方式和時間上也更為靈活,可以利用瑣碎的時間,這也大大地提高了大家對于閱讀的興趣。網絡普及之后,許多以前很難接觸的、甚至接觸不到的文學作品現在都慢慢走進了大家的視線,這無疑為當代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提供了便捷。
2.互動性強
網絡已經實現了時間和空間的跨越,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的幫助下已經以一個新的姿態進入普通民眾的視野。傳統媒體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被時間、空間等因素限制,其影響力遠遠沒有現在深遠。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漢語言文化研究人員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實現及時的交流和探討,促進形成良好、有效的溝通環境,從而推動了漢語言文學研究的進程。
3.趣味性強
近年來新興的網絡用語比傳統的漢語言更富有時代特點,之所以能被更多人接納,也是因為它們具有趣味性的同時又不乏深遠的意義,可以說,網絡用語就是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創新和發展。每一年都會有不同出處的新鮮詞匯被收錄在詞典中,這也為豐富我國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二)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化發展遇到的問題
1.網絡流行語的入侵
新衍生出來的網絡流行語正在影響著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這種“網紅”詞匯雖然詼諧幽默,但無論是從字面的含義還是語法的應用上來看,都與傳統漢語有著不小的區別。例如“套路”一詞,本來用于指武術的一種形式,在網絡環境下就變成了處心積慮、精心策劃的意思。各種網絡用語快速傳播,給大眾帶來新鮮感的同時也埋下了不小的隱患。網絡大環境中的監管問題一直都存在著爭議,在這種虛擬空間中,很多人戴上“面具”,網絡文化良莠不齊,各種不文明現象橫行。部分網絡用語改變了原本漢語言的傳統結構,對于自助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新興詞匯和學校教育就產生了矛盾與沖突,甚至是做出了錯誤的示范,阻礙了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進程。
2.與實際生活相脫離
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不能脫離生活而獨自存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目的也同樣服務于生產生活。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大學課堂上很多老教師仍然采用陳舊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和課本內容的理解與背誦,忽視了學生在大環境下心態發生的變化。使得大學漢語言文化課堂變得死氣沉沉,達不到傳遞知識的效果,反而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
二、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優化策略
(一)加強師資力量
在互聯網普及的大環境下,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研究發展方向有了新的變化。這一變化不僅要求學校針對教學問題提出改革和發展的新策略,同時也要求每一位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師緊跟時代步伐,開發和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大學要適當地引入年輕一代教師,為漢語言文學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年輕教師更加了解當下流行因素和熱門話題,更容易抓住學生心理,從而更容易實現當代流行因素與傳統教育的融合。經驗豐富的教師也應當走出自己教學舒適圈,不斷吸納新鮮文化知識,在總結歸納中不斷更新自己的課程設計和實例教學,對自己以往的成功經驗進行篩選,然后留下符合當代教育要求的經驗。
(二)強化學生自我意識,正確看待網絡語言
網絡的普遍性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達階段,各種網絡應用正在年青一代人中滲透開來,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網絡語言和傳統文學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了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師的難題。網絡是一個大平臺,上面的信息和觀點也是層出不窮的。為了規范網絡語言,保證其正確地傳播,一方面國家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凈化人們所處的語言環境,讓網絡不再成為法外之地;另一方面應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學生自行分辨網絡帶來的利弊,清楚掌握網絡用語和傳統文學的異同。
(三)創新教學方式
“填充式”教學方式已經不再符合當代教育的要求,教師更應當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在課堂上多為學生留出可以互動交流的時間。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大學課堂之中,尤其是一些兼備動畫、聲音等技術的課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各種網絡平臺的推廣使得各高校教師在教授漢語言文學的課程中逐漸拋棄了課堂式講授,轉變為慕課、微課等模式,這種新型教育方式對于提高教師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各大高校為推出國家在線精品課程等優質課程資源,不斷要求教師跟上時代潮流,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的在線課堂教學。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當前網絡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得出了相應的優化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漢語言文學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只有隨著社會變化不斷地吸收新的經驗,才能推陳出新,找到新的發展方向,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李英順.基于網絡環境分析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7):129-130.
[2]程鹍,孫穎.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對策分析[J].知識經濟,2020(07):116+118.
[3]陳家琳.淺淡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4(11):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