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天祥
摘 ?要:素質教育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對此,教師應轉變原有觀念,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切實保障學生在課堂中的中心位置。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傳統課堂上教師大量地講解,難以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也很難提升教學效率。針對這些問題,小組合作似乎是一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析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的解決,以及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進行路徑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路徑分析
引言:
小組合作教學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小組教學可以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課堂討論,讓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發展。
一、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尚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流于形式,未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
雖然小組合作教學法已經廣泛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教師并未完全理解小組合作教學的涵義,在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時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能力,盲目開展小組合作教學。例如有些教師在開展小組教學時,為學生布置了一些難以實現的任務,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較差,所以教師布置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小學生并不能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這些任務。教師通過布置任務,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初衷并沒有錯,但是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那么很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引導
雖然小組合作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主要依靠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來輔助教學,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無需發揮作用。由于部分教師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理解出現偏差,這部分教師往往在課堂中“隱身 ”,這類教師認為小組合作教學完全由學生自己來進行,無需教師的參與。這種思想是完全錯誤的,小學生的各項能力有限,完全依靠學生自己的力量來完成小組合作學習,是不現實的。小組合作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確保小組合作探究的順利進行。如果教師在小組合作中沒有發揮引導作用,那么學生很可能對小組合作產生抵觸心理,影響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三)小組設置不夠合理,未實現合理分工
學生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例如有的學生計算能力較弱,但交流協作能力較為出色;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但學習基礎扎實。這兩類學生如果在同一個小組開展合作探究,會實現完美互補,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通常忽略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只是機械地進行分組,這樣既不利于學生發揮個人優勢,也會造成各個小組實力相差較大的現象。
不僅如此,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時,小組內部的分工也不夠合理,有些學生計算能力較強,但是卻在小組里承擔記錄的任務;有些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較強,卻承擔著計算的任務。這種分工不合理的現象,很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利于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
二、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措施
(一)科學布置小組合作探究任務
布置小組合作任務時,一定要深入考查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其能力范疇之內開展合作探究。例如在學習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時,僅僅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很難完全理解這部分知識。這是就需要調整小組合作探究任務,選取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形成充分討論,待學生形成討論結果之后,教師針對討論結果所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更正,并再次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對于難點知識要重點關注,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研究中,收獲新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
(二)小組探究任務進行合理分工
教師布置的任務,需要小組成員協作完成,但是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擅長領域,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有著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分工,讓每位學生都能各司其職,保障小組合作教學的順利開展。在對學生進行分工時,應充分考慮興趣的重要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通過小組探究真正地愛上數學課堂,不斷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數學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類學科,對于學生進一步學習,以及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應當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小組合作教學法對于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有著很大幫助,雖然這一教學方法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還需要不斷地對這一教學手段進行完善。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時,首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布置小組探究任務,對小組人員進行科學分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牛周吉,祁生蓮. 小組合作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多層次運用[J]. 科教導刊(下旬),2019(07):152-153.
[2]宋愛萍. 探究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的實施策略[J]. 華夏教師,2019(27):41.
[3]董世云.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合作教學策略[J]. 教育教學論壇,2013(07):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