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創新教學方式的應用,并通過對這些方式的應用來促進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有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都非常有用。因此,文章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希望可以對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啟發,為完善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深度思考;促進
一、 引言
一說到數學,大家腦海里最先出現的就是枯燥的數字和各種計算公式,這些都是數學的特征,數學不能沒有數字,同時也不能離開計算,但除了這兩點,數學還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學生剛剛接觸數學,他們的數學底子還太過薄弱,而且因為有太多抽象的概念性知識,所以學生學習起來也很吃力。為了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一些,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任何學習都離不開思考。而我們作為教師,要深刻的認知到深度思考對于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嘗試,尋求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有效策略,來幫助學生更高效的學習好數學。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思考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思考本身就是對于問題的思考,因為只有你對一個事物產生了質疑,你才會為了解開這個質疑去進行思考,所以也可以說質疑就是思考的基礎,同時也是創新和發展的動力,只有具備質疑的能力才能讓創新思維得以誕生。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要想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必然要先去引導學生去進行質疑,這才是幫助學生去進行創新的關鍵因素,學生如果不具備質疑提問的能力,那么必然也就不會創新。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學生的腦力運動當中,放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也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且讓學生進行思考。”所以在小學階段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是非常意義的一件事,同時也是每一數學教師都應該重視的一件事。因為,小學階段正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黃金時段,這時候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鍛煉。而創新思維對于學生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它可以讓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讓學生在這個時代走得更高更遠。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人類的思維活動來源于人們對于問題的思考,那么學生自然也不例外。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促進學生深入思考,那么必然要先教會學生怎么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成為學習活動中真正的探究者,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數學學習,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而且因為要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教師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問上,這樣的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讓學生的主動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得到培養,以此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代著名學者陸九淵曾經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句話就是說在學習中如果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的興趣,如果沒有思維就沒有創新。問題產生于懷疑,沒有懷疑就不會出現問題,只有質疑才能敢于創新。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思考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開端,引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同樣適用。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數學課堂的伊始就要先將學生帶入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給學生營造出輕松有趣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從學生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來看,一般如果班上有其他班級的教師,或外地教師來上課,學生的精神狀態會更加飽滿積極一些,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學生是非常喜歡新鮮感。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雖然不能讓自己每天都變個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改變上課方式,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前引導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還沒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如果還采取以往枯燥的課堂模式,很難達到促進學生深入思考的目的,因為學生可能還沒有聽多少內容,思緒就被其他事物吸引走了,所以為學生創設課堂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加專注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從而促進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情景來提高學生對于課堂教學興趣的程度。教師可以將日常教學中的一些數學問題,編成各種形象生動的童話故事,并將學生也放在這些童話故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提高了。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一課《加與減》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生加法的時候,可以結合《猴子掰玉米》這個故事來給學生編一個新的故事,幫助學生進行加法學習。首先,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有沒有聽過《猴子掰玉米》這個故事,學生一般都答“聽過”,然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自己編的《新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了,“這天,小猴子又想吃玉米了,然后它這次學聰明了,拿了筐去掰玉米,結果筐太小了,不一會就裝滿了,但是小猴子總覺下一棵玉米要比自己筐子里的好,所以它又開始掰下一個玉米,扔一個玉米,最后總共扔了11個,筐子里還有9個,大家來幫小猴算一算,它總共掰了多個棵玉米?”。
(三)捕捉學生思維狀態,巧妙進行提問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用提問這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督促學生去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幫助學生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根據當下所講解的教學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去設計的,為了能夠讓這些問題發揮出它該有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以及提問時機的把握上要多加重視。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將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到位,同時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內容學生解讀起來會更加容易一些。然后是提問時機,只有最好的時機才能讓問題發揮出它最大的效果。一般來說,最佳的時機就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教師提出的問題才會得到學生的重視,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來判斷這一時機的具體時間,而至于教師要用什么樣的方式去進行提問,這還需要教師自己去把握。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課《除法》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弄懂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師就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為學生買了500個毽子,現在要分給10個班級,問學生一個班級可以分到幾個毽子。”。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和思考,學生會根據自己之前所學的內容列豎式來獲取答案。這個時候教師再提問學生“列豎式時為什么1要寫在十位上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當有遇到難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一旁指導。當學生完成討論之后,要給學生留有匯報發言的時間。學生通過不斷的交流和討論,會加深自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通過這種啟發性的提問,會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問題相互融合,從而讓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利用有效資源,促進學生突破思維難點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所以很多數學中概念性的問題學生會不太好理解,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上所講的那樣授課,學生會很難理解,這樣的結果就是學生記住了教材上的概念,但概念中所表述的內涵卻一知半解,最終只學到了一些皮毛,這樣非常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因此,作為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多利用身邊一些有效的資源,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上的難點。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一課《除法》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地了解面積的概念,教師可以在班上選擇兩位同學,讓學生來進行一場小小的比賽。比賽是要雙方來進行比拼,看誰能更快的涂滿一張紙。在講完規則之后,教師拿出自己之前準備好的一大一小兩張紙,分別遞給兩位同學,這個時候學生就能很快地反應過來,這個比賽是不公平,因為兩張紙的大小差太多了,也就可以得出物體的表面積是大小之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去了解面積的概念,這樣學生即便之前沒有接觸這方面的知識,但因為這個小比賽也能很快的理解面積概念,陷入積極探索的狀態中去。
四、 結束語
總的來說,枯燥的教學內容是很難讓學生去進行深入思考的,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正處于愛玩的年紀,對自己的行為也不具備良好的自制力,所以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導致深入思考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因此,作為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時,一定要將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放在首位,然后,再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去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讓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深度思考:以“體積與容積”一課為例[J].新課程,2016(28):120.
[2]林寶琴.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深度思考[J].考試周刊,2019(35):83.
[3]徐小俊.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深度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17(3):150-151.
[4]田曉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深度思考:以《三角形內角和》為例[J].科研:57.
[5]鄭鴻雁.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思考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7):156.
[6]陳天翠.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深度教學,提升學生思維品質[J].新課程:綜合版,2019(3).
[7]林惠,汪峰.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深度教學提升學生思維品質[J].讀天下:綜合,2019(20):97.
作者簡介:
鄭怡福,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縣埔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