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梅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與學統一性的起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愿望。課堂導入起到調動學生對地理課堂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對掌握好一節課的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情景導入、人物故事、設疑置問、視聽導入等方面談談初中地理教學的導入技巧。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導入;學習興趣;高效課堂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課堂的時效性和高效性,必不可缺少的是教學中的導入技巧。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導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去改進,優化課前的導入技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中講解的知識需要切實有效的導入設計,把握學生課堂的入門“鑰匙”,這對于學生開始地理學習非常重要。
一、地理課堂教學的導入設計的背景
首先,作為農村中學的學生,閱讀面和接觸面相對比較窄,小學的科學學科雖說也接觸到一些簡單的地理信息,但是由于認知與課程等原因,學生這方面的知識相當匱乏。其次,初中地理考核與高考接軌,《地理課標》中要求的“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對地理的考核更加地靈活實用,使地理的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改變了過去從概念到概念的單一教學方式。第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生動的導入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導入技巧設計的要求
所謂教無定法。導入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必須要注意幾個要素。
1.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能力有一定的認識。比如觀看月亮,會發現月亮圓缺,但是要分析地球轉動來推理,學生就有點無所適。設計導入的內容就必須要考慮到這些基本因素。導入設計對相關地理知識有一定的延伸性。比如我國的地勢特點,與我國河流,氣候,農業分布等的相關聯等。導入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的質量,不能為設計而設計,應有針對性,真正起到“鑰匙”的作用。
2.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開頭猶如一幕戲劇剛剛開幕的一剎那的情景,選擇的得當,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調,籠罩全幕的空氣,使人把紛亂的雜念放下”。我們常用的是:上節課我們講述了課本哪里,接下來我們繼續探討一下課本哪些方面的知識點。這樣的開頭過于隨意,缺乏藝術性,往往將學生的上課伊始的興致幾分鐘后就消散了,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所以,一節課的開始,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用導入的方式貫穿始終。
三、導入方法
1.時政新聞導入
在教學《美洲地區》時,筆者以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的事件作為課堂導入。為什么美國要抓人,加拿大去扣留。從地理位置分析美洲地理區劃圖,讓學生了解美國與加拿大在地域與國際上的關系;在教學《美國》時再用這個時政設問:美國扣留孟晚舟的背景是中美貿易戰,最實質的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分析中美之間貿易戰背景去理解美國經濟中農業構成,科技經濟貢獻率等。除了學習到美國的相關知識,還能在情感維度上去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導入方式。因為富有生活氣息,也有助于他們打開視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2.生活情境導入
“學習生活地理,讓地理走進生活”這一新課標的要求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到有用的地理,必須要讓地理真正滲透在生活中,這點地理課堂比較容易做到。比如電子地圖導航,旅游景點尋找等。但一些深度一點的內容就需要讓學生實踐了,比如《民族與人口》。筆者讓學生回去做個簡單的調查:爺爺、父親這兩輩人結婚年齡,生育時間計算人口出生數量。這樣的一個小調查數據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數據收集中發現一些知識。在做數據匯報的過程中,學生就已經將課本的知識點領會了:我國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現在為什么要放開二胎。如果單從人口特點去分析,那知識是枯燥的,但是數據調查卻讓學生真正去領悟到人口的變化、我國相關政策的優越等,從而關聯生活的方式去導入課本知識的學習,最終調動學生學習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人物或故事導入法
學生一般對故事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利用他們熟悉的人物或者一些小故事來設計導入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對地理課堂的期待與關注。比如,在上初一第一課的時候,設計的導入是這樣的:提問《三國演義》中的“智絕”是誰?學生嘰嘰喳喳地搶著回答:諸葛亮。為什么?誰能告訴我他聰明的故事?于是經過一番探討圍繞到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特點,這引起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又比如,在教學世界地理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時,可借助倫敦霧都盲人帶路的故事導入。這些都能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在地理課堂上去尋找答案。借助這這些小故事去引導學生對地理現象的探究、分析,從而提高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4.設疑置問導入法
學貴有疑,美國的布魯納曾經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活動。”那么如何設置疑問,留下懸念去吸引學生呢?我認為,必定要根據本課堂的知識點去引導。比如在教學《地球的運動》時,我會用課本的內容引發學生去探究“坐地日行八萬里”“坐在地上每天走八萬里?怎么走的?為什么是8萬里?”這樣的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尋找答案。又如在教學初二地理《西北地區》時候,我會設問:“為什么在我國西北地區,天越旱,人們卻越是盼著出熾熱的太陽呢?”這樣就引起學生去尋找西北地區河水補給的方式——高山冰雪融水。只有天越熱,冰雪融化才最多,這樣河水補給才可緩解干旱。如此設置疑問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有探究的引導,使得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就更加有動力。
5.視聽導入法
視聽導入主要是通過視頻或者是圖片的方式導入學習。地理中有很多圖片或者是視頻素材,比如交通圖、景觀視頻,甚至是風土人情歌舞等資料。這些資料既能直觀地傳達了知識點,又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長江》的教學課件中,我就插入了《長江之歌》歌曲MV,看著滔滔的奔流的江水根據歌詞去問學生:“你從雪山走來”。這里的雪山是指什么地方,它交代了長江的源頭;“你向大海奔去”這里的大海是哪個海?這里交代了長江的入海口。讓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看視頻,一邊去找答案。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地理課堂的教學不斷創新與改革,而導入的設計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設計導入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制定對應的導入方式,最好能與校園文化和身邊事例聯系。用生動,新穎,科學,具有啟發性、趣味性濃的素材作為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對學科的求知欲從而集中精神去完成課堂的任務。總之,把握好地理課堂的“入門鑰匙”,就能為高效課堂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學地理課程標準[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07fad32c647d27284b73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