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小學是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態度、習慣的重要階段,同時數學是一門嚴謹且邏輯性較強的科目,學好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端正的邏輯思維。但數學學習相對枯燥,若加入游戲化的教學設計加以調節,可以創造一個開放的學習氛圍,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學形式,開發學生大腦,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設計應用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數學學習中,應當注意教學場景的選取盡量貼近生活,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以及知識的應用。而探究性的游戲化教學正好可以將兩者有機結合,學生不但可以發現游戲的樂趣,積極參與課堂內容,并且能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牢記課堂的重點難點,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得數學學習能力逐漸提高。
一、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應用價值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學校的教育目的已經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教導學生養成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格。在這個背景下,“寓教于樂”這種把游戲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并得到了大家的普遍關注。
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程度,對教學案例進行游戲化設計,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態度、豐富學生社會情感。游戲化的教學過程將生活與學習緊密相連,拉近了學生與數學學習的距離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設計原則
(一)針對性與靈活性
在設計游戲性的教學內容時,要充分明確每一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保障這一前提下針對性地設計活動內容、教學體系。因為只有在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情況下,才能更加全面、完整設計游戲化教學場景,達到教學效果。同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在設計游戲前也應該進行簡單的調查了解,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需要的課堂情境。
(二)普遍性與適度性
在設計游戲性的教學內容時,盡可能地考慮到更多學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強弱不同,自然會有一些后進生,在游戲設計時可以想辦法讓他們積極融入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設計游戲與課程的結合時,要把握住恰當的“度”。如果游戲過于簡單,大家很快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游戲過于困難,大家會無從下手,失去攻克難題的興趣。
(三)合作性與創新性
設計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考慮一些具有合作步驟的游戲,讓學生們在游戲環節中既可以獨立思考,又能夠分享心得體會。這也是鍛煉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的一種方式。在設計游戲的內容和游戲的環節時,可以依據學生現場的反饋進行課堂內容的調整,不必一板一眼過于約束。還可以讓學生來自主設計課堂形式,更好地融合課堂教學內容。
三、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設計建議
(一)數學游戲在新課講解的運用
如果在新課講解的過程中恰當利用游戲的吸引力,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牢牢把握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再認為,只要開始學習就意味著進入了一種枯燥煩悶的學習狀態。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個知識點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區別銳角、鈍角、直角的區別,可以準備好幾個形狀不同、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讓大家“找朋友”,然后讓學生自己利用雙眼觀察它們之間的區別,這樣能夠更好的方便學生理解各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達到教學目標。
(二)數學游戲在鞏固復習的運用
后期的鞏固練習讓學生更加全面細致地理解知識、接納知識、應用知識。在復習知識的過程中加入游戲的情節,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真正意義上達到復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認識貨幣”時,可以組織“爭當超市小管家”的游戲,讓學生用虛擬的貨幣來進行不同金額、不同數量商品的買賣,在模擬的超市中消費,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行為來認識貨幣,這樣不僅復習了貨幣的概念,也強化了貨幣之間的換算知識,鞏固了之前的教學內容。
(三)數學游戲在課堂總結的運用
通常在接近下課的時間段,學生開始注意力分散,小動作變多,課堂秩序不夠有序,這樣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利于教師進行課堂總結。如果巧妙地在課堂的小尾巴運用數學游戲,讓大家提前感受到“下課”的氛圍,同時又保持知識接收的連續性,有可能會大程度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總結“認識質數”這節課的課堂內容時,教師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自行對了解的數字特征進行概括、舉例、總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享交流后,最后再由老師對漏掉的知識點進行補充說明,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團體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知識點概括能力。
總而言之,游戲化的教學符合我國現代教育的教學理念,在設計時教師需注意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學對象的主體化,牢牢把握正確的教學目標,努力提升自我素養,兼顧的融合教育與游戲,讓游戲更好地走進課堂、服務課堂、提升課堂。
【參考文獻】
[1]安鳳琴.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之游戲化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