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燕
【摘要】在現在的教育模式中,由于小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完善和全面,所以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互動性。這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對于學習小學語文的抗拒心理。本文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謂師生互動就是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也積極聽取學生的想法或建議,做到和學生的雙向溝通。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有效的師生互動也能幫助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得到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反饋,從而使教師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設計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一種活力無限的狀態下,對接觸到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設計教學教案時,將教學情境更加生活化、信息化,設計出多樣的教學情境,可以更加吸引學生,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話題交流越來越多,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會更加豐富,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后,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快樂,學生會喜歡上這門學科,在下一次上課時對課堂保持積極性,也會對課堂懷有期待之情。
二、靈活運用教學模式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學習當中,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講究教學模式,而且要適時引導學生能夠在課下對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這樣才能夠達到有效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之前,老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使學生自己就能夠主動學習,并且和老師之間的互動也會隨之增加。此外,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中,課文插圖配制豐富多彩,老師要學會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圖畫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圖畫和課文的內容聯系起來,老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學習。講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能夠讓學生覺得可以融入課堂互動中去,消除學生對于學習的陌生感和戒備心,進一步提升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在講課過程中,老師要利用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相關的經典故事和歷史背景,多方面和多方位向學生展示有關學習內容,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三、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隨著新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現在的小學生并不像以前一樣懵懵懂懂,他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多樣,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平等,不能因年齡上的差距帶有不同的想法,應與學生平等交流,尊重學生想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有助于互動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交流本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每個人都是作為主體的存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進行友好交流互動,從而使學生有效地學習。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老師要特別注意和學生的良性互動,通過多種互動形式達到和學生雙向溝通的目的,并在了解學生、提髙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從而實現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蘇軍.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語文學刊,2015(15):166-167.
[2]孟曉燕.師生互動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活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