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編”一詞從字面上理解具備創作、改編等多層含義,文章介紹了現階段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教學中引用創編的方法,以期令音樂教學在創編視角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關鍵詞:創編視角;初中音樂教學;教學情境
一、 引言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音樂教學,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便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前景,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創編內容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朝著全面化的方向發展。
二、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項主要因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的初中對音樂的重視程度比較低。在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呆板,將歌曲的演唱方式作為教學的主體,并沒有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表達的情感以及歌曲內包含的音樂知識等內容。同時,由于教材內收錄的歌曲年代相對久遠,以及初中生的文化素養不夠深,在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現階段的音樂學習中僅僅學會了歌曲的演唱方式,并不能正確地領悟到歌曲的內涵,歌曲的內容更是難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不斷降低,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用創編的方法
初中音樂是一門以藝術為載體、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性學科,為滿足當前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音樂課堂的形式越加豐富,現階段,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當僅將教學內容局限于傳遞音樂知識這一教學任務當中,而應通過在教學中應用創編的手段,將教學目標拓展到增強學生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等方面,以便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
音樂是人們用各種聲音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有效手段,貝多芬曾說過“語言的盡頭是音樂出現的地方”,現階段初中音樂教材中收錄的作品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大多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輕易地令作品與學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為使初中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作品的內容,為學生營造與內容相貼切的情境,調動其音樂思維,并使其能夠在情境中領悟歌曲中所蘊含的精華,進而逐漸提升其審美創作能力。舉例來說,在進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教學過程中,為避免因學生沒有真正參觀過草原,而出現無法理解歌曲的意境以及作者所抒發情感的情況,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草原的自然風光,以及草原人民的服飾、舞蹈、音樂、運動、飲食習慣等民俗活動,激發學生對草原的好奇心;其次向學生們介紹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主要表達的情感等內容;再次帶領學生學唱這首歌曲,在學生完全掌握這首歌曲的演唱方法后,邀請學生依據課堂開始時所看到表現草原風光的視頻,運用肢體動作對草原的風光加以展現,比方說,學生用拍手的聲音來模仿水流的聲音;用跺腳的聲音模仿駿馬奔騰的聲音等;最后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小組內的成員在演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同時,利用肢體動作對草原風光加以展示。筆者通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到草原的魅力,進而在演唱中融入自身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增強了音樂的感染力。
(二)設置具備針對性的教學主題
感性認知與理性認知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兩個主要階段,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在音樂隨著感覺器官進入大腦皮層后,大腦皮層會對音樂中的音符、音律進行加工,此時學生會隨著音樂的變化產生不同的想象,此時教師通過一定的手段,令學生將這種音樂的感性認知加以深化,使其審美思維加以完善,進而令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夠上升到理性認知的層面,并且在今后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曾經積累的知識經驗創造出優秀的音樂作品。比方說,在進行《青年友誼圓舞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利用拍擊圖示向學生們介紹了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并使學生在進行拍擊練習的過程中,領悟到圓舞曲具備節奏輕快明確、旋律熱情流暢的特點;其次在學生完全掌握三拍子強弱變化規律后,筆者在范唱《青年友誼圓舞曲》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跟隨節奏進行節拍敲擊,以便加深學生對歌曲的感性認知;再次筆者帶領學生學唱《青年友誼圓舞曲》,使其更好地掌握這首歌曲的音準與旋律,然后筆者將班級內的學生依據男女性別分成了兩組,由男聲演唱《青年友誼圓舞曲》的第一段,由女生演唱第二段,再由男女生合作第三段,唱完一遍后,由女生演唱第一段,男聲演唱第二段,再由兩者合唱第三段,從而加深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理解;最后在學生完全熟悉了《青年友誼圓舞曲》的演唱方式后,筆者詢問學生“大家可以通過多少種打拍子方式,來表現節奏的強弱?”有的學生回答“可以用全拍手和半拍手的方式表達歌曲的強弱”,還有同學回答“可以用拍手的方式表達強拍,用拍腿的方式表達弱拍”等,筆者在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后,要求學生在演唱的同時依據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打拍子,以便調動課堂的氛圍,在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激發其創作靈感。
(三)將信息技術帶入音樂課堂中
藝術創編指的是通過創作者通過對現實的觀察、研究、加工、提煉等一系列的工作,對藝術形象加以創作,并使作品展現出一定的藝術效果,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包括音樂、舞蹈、攝影、繪畫等作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類電腦音樂制作軟件不斷涌現給音樂課堂的創編活動帶來了一定的支持,具體來說,對于教師而言,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缺乏足夠樂器的前提下,將各種樂器的音色展示出來,并且利用這些樂器進行MIDI制作;對于學生而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音樂創編具備足夠的新鮮感,學生甚至可以利用諸如Cubase這一類的音樂軟件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并且利用一些初級的效果器對創作的音樂進行試聽。將信息技術帶入到初中音樂課堂當中,教師與學生都可以更好地認識、分辨各類樂器的音色,在學習教材音樂知識的同時,及時抓住自身的創編靈感,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其記錄下來,使學生在提升自身音樂素養的同時,能夠更好地調動自身參與音樂創編的熱情,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歌曲創作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音樂情感的引導
音樂創作作為音樂藝術的實踐形式之一,其創編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音樂藝術發展的基本情況,一首優秀的創編音樂作品需要保障歌曲詞、曲的風格意境相統一,比方說,歌劇《白毛女》中的《北風吹》中明顯借鑒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委婉凄涼的情緒內核以及音調骨架、《好漢歌》也巧妙地融入了河南民歌《王大娘補缸》那種潑辣明快的旋律特點、《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中借用了《祁蒙山小調》質樸豪放的音樂內核等,從以上歌曲中可以看出,創編工作明顯為樂曲帶來了新的文化內涵。在當前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情感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開拓想象的空間,鼓勵其自行開展音樂創作,打破傳統填鴨式教學對學生思想的局限,提升其音樂創作能力與藝術審美眼光。比方說,在進行《軍民大生產》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回憶在進行拔河比賽的過程中,體育老師所喊的號子是什么樣的;其次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馬季的相聲《勞動號子》,要求學生指出視頻中號子的類型,并邀請學生欣賞由軍民大生產改變的打夯歌,要求學生跟隨節奏模仿打夯的動作;再次通過教學生演唱《軍民大生產》,并由學生模仿勞動中的各類動作以及喊號子的方式,令學生充分感受歌曲中所展現的情感;最后筆者將班級內的學生依照座位分成了5個小組,并給予學生10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依據歌曲的情感對其進行創編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有的學生通過敲擊、搬動座椅的方式表達勞動的場景,有的學生將音樂演唱、朗誦與舞蹈等形式結合到一起的方式表達勞動的景象,但學生的表演大多比較零碎,沒有完美地將《軍民大生產》的整體表現出來,此時,筆者通過引導學生聆聽歌曲,并共同分析表演中與歌曲內容不相適應部分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歌曲內涵的理解,并要求5組同學共同討論,將各類表現形式組合到一起,進而對歌曲的表現形式加以完善,確保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變化。
(五)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自尊心與好勝心都很強,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感變化有著極為強烈的影響,有人曾經說過:在人生中,若將鼓勵比作是加油站,將批評比作是維修站,那么一個人需要的不是不斷地維修,而是不斷地加油。若要提升初中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采用正確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方說,在進行《友誼天長地久》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為學生播放了與這首歌相關的演唱視頻,在學生對歌曲的旋律加以熟悉后,帶領學生共同學習這首歌的具體演唱方式;其次在學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歌曲進行練習,并依據自身的理解,對歌曲進行簡單的創作;再次在簡單的小組練習后,邀請學生分小組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演;最后依據學生的表演方式,對其進行點評,在點評過程中,筆者先對其創作方式加以肯定,然后指出其表演中需要改進的部分,并通過贈送小獎品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最終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 結論
結合新課標對當前初中音樂教學的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只要保證自身的教學內容符合全體學生的學習需要,還應當在創編視角下考慮到每名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注重對其進行個性化發展的引導,以便使學生可以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溦,徐國莉.初中音樂教學中民間歌謠活態傳承研究[J].音樂生活,2020(6):74-78.
[2]蔡文娟.基于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音樂思考——初中音樂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法的研究策略[J].北方音樂,2020(10):197-198.
[3]榮國芳.基于創編視角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效果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9(18):27-28.
[4]趙思琦.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音樂課堂的初步應用[J].北方音樂,2020(12):160-161.
作者簡介:
蔡乃吟,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陸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