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云
摘 要:數學有著超強的邏輯思維,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在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了解數學,學會使用數學,構建一個完整的學習方法,是每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培養核心素養引導學生認知世界,建立一套完整的方法,為將來走出校門,進入社會打下基礎。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來分析,根據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探索培養核心素養的路徑,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基本路徑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從當前的數學教育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目標明確、結構框架清晰、教學設計有條理的課堂上,學生才能夠學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學的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將思考的過程展現給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數學不單單要學會知識,更要感受到數學的靈魂。只有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掌握內容,創新思維能力,加強核心素養。對此,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完善教學內容,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綜合型人才需求逐漸增長的情況下,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明確重要知識點,了解核心素養的特征,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提高學習質量。
一、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已經有了明確的界限,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核心素養,目前正處于探究階段,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根據數學原名以及使用的方法,將核心素養當為原名,找尋所具備的共識,對核心素養內涵進行刻畫。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含義也變得更加廣泛,核心素養是對所學知識、自身能力、學習態度的整合。比方說,核心素養更加整體,系統具有連貫性,是人和社會發展的必備素養,是最重要的素養。經過不斷的思考研究,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必須要有以下幾個特征:(1)必須體現出一門學科的本質,立足于學科的核心,反映學科的內在,這是核心素養最基本的特征。(2)要有普適性。學科核心素養是人的修養,因此要有普適性,是適應當今社會人才的需要。(3)承載著育人的作用。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所展現的內容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所具有的抽象思維是研究所得。可以說沒有抽象就沒有數學,也就缺失數學的樂趣。所以說抽象是數學的本質思想,是數學理論知識的核心力量,其具有的意義需要人們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了解周邊事物。通過這樣理解,以數學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生存的世界。不管是什么學科,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有著抽象性,但數學抽象有所不同,這也就決定了只有數學才能夠勝任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這項任務。數學的抽象層次、形式,對學生開展抽象思維有著重要作用,這是其他學科難以取得的成就。讓學生從形態萬千、顏色各異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的數量或形態時,他們就得到了從思考對象中提取屬性、排除非本質干擾的抽象思維訓練。事實上,數學教師都知道數學離不開抽象這一概念,數學學習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這個結論已經被實踐證實。這只是從理論層次上將抽象思維變成核心素養的內容。
二、當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出現的問題
1.重視數學結果,輕視檢驗過程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大多都是終結性的,將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生數學成果的判斷依據。在評價過程中大多數都是考查課本上的知識,忽略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進步發展,顯然這種評價方式是不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沒有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不重視獲取知識的方法,沒有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得學生只是單純地學習數學知識,不能在學習中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對此,只有讓學生沉浸在學習數學中,在學習中主動思考,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重視解題步驟,輕視解題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側重于書本知識,對書本知識講解得非常透徹,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阻隔限制,讓教學形式變得十分單一。教師一般都是先講解基礎概念,讓學生掌握公式,開始解題,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做題能力。這樣的學習方法不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知識,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較差,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因此,加強與數學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靈活掌握,在生活中運用知識,提高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十分重要。
3.重視基礎知識,忽視知識系統
當前小學數學教材是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編制的,采用數學學科的邏輯思維來編排設計,將各個類型的知識點根據難度穿插到課本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都是根據書本順序來進行教學講解的,很少將不同階段的知識聯系到一起,對學生進行反復指導,發現各個知識之間的聯系。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以后,會將之前所學的知識點忘掉。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是分散、獨立的,而小學生又缺乏獨立整合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點進行連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
三、加強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措施
1.在課堂上設置疑問,培養學生推理、抽象能力,展現學生地位
對于新知識、新問題的出現,教師要知道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學生應該是怎樣的思維過程,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讓學生接受,避免出現錯誤,將這些問題作為教學起點,當作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從長遠出發,以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傳授知識,將健全數學人格作為教學的維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就[1]。例如,以“小數除法”這一課為例,小數除法是整數除法的延伸,學生掌握整數除法以后,學生就會更加理解小數除法,學會使用,對其進行正確判斷,將小數與整數連接在一起。教師可以使用貨幣單位之間的換算來讓學生理解小數的內涵,讓學生在貨幣換算的過程中找到小數點的本質。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七名同學結伴去動物園游玩,共花費了125元,如果七人平均結算的話,每位同學應支付多少;教師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讓學生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為學生創造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找到計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反思,在不斷探索中發現新的知識點。
2.開展數學課堂實踐活動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需要思考,需要動手實踐,需要學生解題步驟的周密,所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思維上的漏洞,對學生提供準確的指導。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小組進行討論實踐,讓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合作任務。要讓學生善于幫助別人,善于向別人學習,通過合作來實踐交流,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驗證事實,解決難題,為學生掃平障礙。例如,一年級下冊“2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題:小猴子有25個桃子,其中15個它藏在家里,外面有8個,問藏幾個?這類題型明顯是一個有多余條件的減法,讓剛剛步入學習的一年級小朋友去思考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對所給條件進行思考,找到關鍵因素,讓學生沿著條件去思考,消除多余,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講解這類問題時,可以先安排一個情境,將25個學生分為一組,再安排15名組員到教室外參與活動,在教室外活動的人數有8人,其余的學生藏起來。通過這種游戲,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角色,在游戲結束后再回到課堂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會簡單,學生通過這種游戲,可以準確找出多余條件,培養學生的初步思維。最主要的是,在體驗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方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道路上的動力,學生只有自己對數學產生興趣才能夠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采取適當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對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進行拓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用名人、有趣故事等來開始課堂教學。例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有一個神奇的數字,要是3個3個數的話,還有2,5個5個的數,還有3,7個7個的數還有2,問這個數是多少,讓學生主動思考,引出話題。用這樣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產生好奇,主動思考,從而進行自主學習。
4.完善基礎教學,培育學習路徑
學習數學不是一個快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的一個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深入學習數學。學習數學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對此,根據重視數學運算、數據推理、直觀思考這幾個特點,對各個部分進行實踐教育,這是學生形成核心素養的一種方式。這最主要的優勢就是教師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讓學生體會到這種素養,并且教師還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升華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培養數學邏輯推理這一方面,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已知條件上,根據所知條件對整體進行判斷,用已知條件推出未知條件,從而得出最后的答案。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從問題重點方面入手,逼近最終的正確答案,找出需要的條件,為得出這一條件要做出怎樣的判斷。同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同時,還要適當干預,這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是一個長途跋涉的道路,只有不斷思考,才能最終得出一個正確結果。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學生才會獲得更多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拓展,將局部教學與整體內容相互貫通,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想學習、愛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此推動小學數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姜雪.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2):17-2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