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然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中除了教師的言傳身教,還需要有學生的課堂融入以及交流過程才能稱之為完整的教育流程。但從實際教學經驗角度來講,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程度之間因為學生本身的個體差異而存在區別。教師在總結課堂反饋效果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思路的反饋,這樣才能在后續的互動環節提升互動的有效性,優化學生學習的效果。而且教師的有效引導也能讓互動過程增加有效性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專注度,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效果提升得極為明顯。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師生互動
合作學習本身是對傳統教學內容的突破,教師能轉變單純的講授者的地位,同時讓學生對課堂的理解更為深入,具備更多主動性。尤其對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有極佳的改善效果,并且學生能更主動地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進行反饋探討,從交流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經驗的提升。這也是合作學習最重要的目的,將求知的過程建立在更加民主和平等的基礎上,這樣也能體現出學生在校園環境中的主體性地位。
一、小學語文教育合作學習的現狀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內容需要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配合才能完成,以往教師通過單純的知識傳導為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建構,當前雖然在教學模式上開始推廣合作教學的方法,但因為傳統教學尚未達到根本性的改變,所以教師對如何展開互動合作教學的認知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具體運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點[1]。
當然,在實現過程中必然經歷一定的難點,通過實踐教學經驗的總結以及一線教師的探索能充分在預期時間內將這種劣勢逐漸轉化,讓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得到更多應用,而且很多互動過程的價值因為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也能得到實現。尤其對學生來說,傳統教學模式中和教師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少,往往都停留在課下時間,不僅難以真正解決學生存在的疑惑問題,同時教師的輔導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當前提倡課上合作交流的方式能有效改善這種情況,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得到全新的交流平臺和空間。尤其是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由教師進行講解,這種形式能有效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中的表現力也能讓學生將其作為課堂學習的經驗進行積累,對其個人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
不過在當前教育現狀中我們也必須看到急待改進的內容,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如何選擇交流的時機和方式,如何采用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需要經過有效的探討后再決定。所以,在研究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教師結合合作交流模式的精髓改善課堂設計的整體結構。
二、探究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的實踐問題
對于合作交流模式的應用很多教師都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提出了針對性的方法,力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效果,發揮其潛能的同時提高其參與課堂的主動性。然而不同類型的學生對同一種教學方法的適應性也是不盡相同的,有些學生能習慣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完全適應。因此,教師應該嘗試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選擇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方法進行合作交流教學。
以往合作交流的互動模式在課堂中其實也有所應用,但總體而言相對單調。因為經常是教師單方面表達觀點,學生缺乏更多表現空間和疑問提出空間。所以,在新的教學背景和新課標要求下教師應轉變這種狀態,為學生構建更良好的發揮空間,讓學生也有自由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改善以往過于單一的交流互動過程。同時教師對這一方面的理論研究也應該有所加強,避免自身的理論素養缺乏造成對學生教育交流不足的狀況。
另外,傳統的課堂互動多以提問方式完成。但學生實際上對提問形式本身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突然被提問造成學生準備不及時或者因為問題內容與自己所想表達的觀點不一致而產生不可意料的狀況,其回答往往難以盡如人意,導致互動效果不理想,這也是急待改善的狀況之一[2]。對此教師應該明確課堂當中的師生定位效果,一方面確立自身的主導地位,同時也重視學生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主體性,充分發揮教育實踐能力,提升課堂效果。
隨著教師行業的準入門檻不斷提升,很多教師也需要對自身的素質有足夠的提升。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授課方式對于互動效果的制約,大班授課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使得教師只能保證大部分學生的平均進度,缺乏對單獨學生的有效指導。另外,集體授課仍舊是當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所以需要教師通過自身教學特色以及學科特點,對小學語文授課效果進行優化和提升。教師應從自身角度多做反思,及時改善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更加具有人文關懷的方式接近學生,和學生進行交流才能有效解決現實狀況中存在的弊端。
三、促進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的具體方法
對小學生教育來說,教師仍舊需要保持較強的規范能力,尤其對于思想邏輯方面尚未形成完整認知的低年級階段學生,教師更應該采用規范的規則形式讓學生逐漸習慣和理解合作交流的內涵,而這首先可以從學生之間開始。對于學習內容的探討在課堂上展開的形式不僅有和教師交流這一種,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探討應對問題,得出階段性的答案。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分別與小組進行交流的方式進行溝通,這樣在學生得出初步答案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尋正確的解讀方向,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學生的集思廣益往往能夠得出更具創新性的答案,再加上教師的循循善誘,就能夠對課文內容產生正確的理解效果。這也是在教學實踐經驗中得出的提升師生互動效果的具體方法。另外,合作學習交流的過程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既定目標。例如,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幾項分析率先完成的學生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這種激勵形式也是交流的一種具體體現,能引入良性競爭的方法讓學生具有更高的追求目標。同時,在學生提交答案后教師應對其正確性進行探討,理解學生為何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從而確定是否足以給出獎勵[3]。
此外,在競爭交流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入更加有效的激勵機制。例如,對于同一問題的答案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讓存在觀點交叉的小組相互進行辯論,從這一過程中提升交流合作的效果,而最終的結論則由教師揭曉。這種學生的自主探尋過程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合作學習效果的主要方法。
四、教學效果預期與教師自身素養提升
合作學習中的交流不僅是學生的任務,同時教師也是行為過程中的主體之一。教師比起學生更需要注意課堂氛圍以及秩序的維持,因此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答案以及思考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保證在課后反思自身的引導教學取得的成果,思考其是否真正符合需求。
另外,教師的個人素質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對于同一篇課文的理解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時代會產生不同的解讀方式,所以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時代特色對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有效解讀,將自身得出的答案告知學生[4]。并且在討論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討論方向,這才是最需要做到的事情。
對于合作交流在語文課堂的應用還可以通過拓展材料的方式進行,很多教師都會通過課外收集閱讀素材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當堂練習的材料,面對課外閱讀素材學生會產生新鮮感和趣味性,從而提升其研究內容的積極性,以此作為合作交流的探討材料也是極具特色的[5]。教師可以適當采用這種方法教育學習,幫助學生在探索內容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和目的,對其自主學習產生良好的引導效果。
同時,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中也應該注意自身的方式方法,以往教師以命令語氣進行授課很難與學生拉近距離。而當前的新教育背景要求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加注重平等性、公開性,教師應該以朋友和長輩的身份和學生進行溝通探討,取得的效果將事半功倍,也能從更廣闊的角度幫助學生,為合作交流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提供空間。小學語文的合作交流問題日后也將成為教育界的研究重點,對于這一方面的探究還需要更進一步尋找更具有科學性的方法[6]。
五、結束語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適當的方法引導,讓學生從中積極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時也能對語文學科有更加濃厚的興趣。畢竟對學生來說只有充分應用合作學習這一途徑才能轉變傳統的人治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輕松屬性和自由性,教師也能從傳統教學中解脫出來,轉變教學過程中的思維、地位,以更加活躍的狀態迎接知識教育。
參考文獻:
[1]黃玉娜,李明宇,李蘭,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C],2011.
[2]奚小慧.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師生互動研究[J]. 文理導航,2019(3):48.
[3]沈茜.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 新課程(小學),2017(5).
[4]王春麗,朱朝進.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6(22):176.
[5]管艷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軟件(電子版),2014(12):293.
[6]安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探討[J].都市家教月刊,2017(8):6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