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不僅要考慮數學學科本身的教學特點,還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環節。”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挖掘生活特性、設計相關的生活化教學環節,增強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元素,并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熟悉且親切的環境,以便學生能夠在此氛圍中更好地探究數學知識,掌握相關數學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基于多年教學經驗,就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應用策略
生活是知識的寶庫,知識來源于生活,小學數學知識也不例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借助多樣化手段靈活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起生活與知識之間的橋梁,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樹立學生自信心,讓其能夠逐步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便于教師高效開展數學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一、生活化元素引入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中,教師若想引領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就必須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教學之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挖掘生活化元素,并將其引入導入環節,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入數學的殿堂,便于教師順利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方便教師開展教學。
比如,在教學“加法和減法(一)”之時,為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兩位數加整十、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在導入環節中,筆者利用生活元素進行談話介入,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如“早上來學校之后,將車停到車位上,老師發現左邊停車位上有13輛車,右邊的停車位上有20輛車,那么,請你計算一下,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是開車來學校的?”簡單的生活化問題能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場景,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步引出相關的加減法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生活化元素引入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便引領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信心,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當中,從而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找到新的支撐點,幫助其內化數學知識,發散他們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水平。
1.生活化問題的引入
學生有一個心理通性,那就是“他們最先接觸到什么,他們就會愿意去接觸什么”。所以,生活這一偉大的知識寶庫,在學生的潛意識中留下不可磨滅的一些痕跡,而這些“痕跡”就是教師應當著重挖掘的教學契合點。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拋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問題。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兒童節送花這一生活場景,讓學生回憶兒童節中送給同學鮮花的場景,讓學生主動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又如,在教學“認識方向”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如何根據路標確定方向等,幫助學生在腦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感,從而有利于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
多引入一些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和問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歸屬感和親切感,將學生腦中的“數學痕跡”挖掘出來,化為具有實際意義的數學知識,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同樣喚醒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了數學教學效率。
2.注重生活實際應用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既是一種理念,也是積極的倡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生活實際應用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引入生活化元素,創設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以便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而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和自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比如,在教學“認識角”之時,為讓學生能夠認識角,筆者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以便讓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筆者首先讓學生進行觀察感知,初步建立抽象角的表象,如引導學生在剪刀上找到角、鐘面上時針與分針所組成的角以及紅領巾上面的角等,讓學生能夠將這些實物的角“搬到”紙上,形成“∠”的表象,接著,筆者便讓學生通過“摸角”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認識角,引導其逐步發現角的共同點,助力學生掌握角的知識,最后,筆者借助多媒體展現一些“角”,讓學生進一步判斷比較,去找出真正的角,從而逐步深化學生的表象。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生活化教學課堂的創設,以便讓學生產生熟悉之感和歸屬之感,并能夠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解決所遇到的數學問題,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為教師構建高效化數學課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程瑛.讓生活化教學走進小學數學課堂[J].內蒙古教育, 2016(18).
[2]杭瑛.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2(3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