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并意識到了科學知識對人類生產(chǎn)及生活的重要性,故將科學作為一門學科融入各教育階段。基于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重點分析了促進小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活動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學習活動;主動參與;方法與策略
小學作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階段,開設小學科學課程,以此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活動,能夠提升科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必須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及策略,以促進小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活動。
一、做好科學教學準備工作
首先,基于“科學探究”基礎設置有效的科學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活動主要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推斷能力、分類能力等科學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小學生完成科學知識的構建,對小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進行初步培養(yǎng)。
其次,確定好教學目標后,要結合小學科學教材的單元內(nèi)容和單元目標完成整體的設計,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探究主題,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備課時就要從整體上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設計,通過各個階段科學知識的學習,分步培養(yǎng),進而完成全面的教育教學活動。
最后,科學教學活動材料的開發(fā)和設計也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準備的活動材料,包括實驗器材、演示模型等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欲望,這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科學知識學習的關鍵。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借助教學活動來鍛煉學生對周圍事物細節(jié)的觀察能力,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科學思維意識。比如說,教師可以不定期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樹葉、草木、花卉等景物,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景物來設定觀察的問題:如樹葉為什么會落下來?長在樹上的葉子和落在地上的葉子為什么不一樣?它們之間有哪些區(qū)別呢?這種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的模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喚醒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除此之外,科學教學活動也能夠與手工課很好地結合起來,手工與科學兩門課相似,都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所以兩者相融合教學,可以更豐富現(xiàn)有的教學活動。比如說,在學習關于“廢物再利用”這一主題的手工活動時,教師可以摻入科學的知識,在學生選擇廢報紙重新創(chuàng)作為玩具船時,教師在教授制船方法的同時帶領學生了解船舶的種類和運作原理,這種方法在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豐富學生的相關科學知識。
三、加強學生啟發(fā)能力培養(yǎng)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多使用灌輸式的理論教學,未能重視理論與實際動手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兩者相輔相成,如果單純傳授理論知識的話,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思考能力,最終學生雖然記得了理論知識,但并不能夠借助所學知識去看待、解決生活中所遇見的科學問題。
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指定活動主題時,嘗試將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雨雪天氣,我們可以從戶外帶一塊冰,然后給學生提問進而展開科學知識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問這是什么呢?如果將它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變化呢?在課堂上,最需要的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當學生敢于將自己的疑問告訴教師時,這名學生甚至其他學生的思維火花都會被點燃。除了講授冰與水的原理外,還可以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比如冰激凌含在口中會因為溫度而融化,雪花落在手中會因體溫而化成水,慢慢地刺激學生對科學的欲望。
四、將科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科學與生活按兩者間息息相關,只有當學生將科學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后,才能對科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更直接地作用在生活中。比如說:學習“熱”時,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生活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如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能夠說明熱的存在?為什么我們一跑步身體就會越來越熱?這種提問式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引起學生興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熱愛科學。
又比如,在學習有關“彈力”一課時,老師可以借助足球、籃球等一些運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為什么球落地會彈起呢?為什么越用力球彈起的越高、越遠呢?同理,在學習“阻力”一課時,也可以提出問題,比如說,逆風時為什么跑步很累,順風時卻很輕松呢?像這種借助科學與體育項目的方式,能夠在了解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對科學的重視度,進而更有興趣、更自發(fā)地去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
總而言之,科學教學活動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科學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小學生動手操作,還需要小學生多觀察、多分析、多討論及多創(chuàng)新,故學習科學能夠強化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綜合能力。因此,老師要注重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科學學習活動,從而提升科學課程教學有效性。加強與學生交流、將生活與科學課程緊密聯(lián)系等,都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活動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任躍粉.淺談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20(3):47.
[2]閆仕剛.如何引導小學生主動而有效地學習科學[J].學周刊,2015(21):20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