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光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他們可以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那么不僅可在短期內提高語文學習效率,還可根據現實發展需求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樣也關系著小學生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的發展潛能,使其在競爭中不斷優化自己的特長與優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時優化短期的教學效益,促使小學生實現長遠發展。將從豐富預讀指導,提高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完善閱讀交流,提高小學生的合作閱讀能力;拓展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自覺閱讀能力,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策略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豐富小學生的知識結構而展開的,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機械記憶行為居多,很少會自主思考文本的主旨內涵與段落結構,無法積累有效的閱讀經驗,所以也就缺乏必要的閱讀遷移能力。久而久之,小學生必然會承受著繁重的記憶負擔,變得力不從心,切實降低小學生的閱讀效能感。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新構建師生互動模式,切實發揮小學生的閱讀主體行為,使其自主歸納有效的閱讀技巧,在同文體文本閱讀活動中真正實現閱讀進步。
一、豐富預讀指導
預讀活動是發生在閱讀課之前,由小學生自主展開文本閱讀的學習活動。如果預讀活動是有效的、完善的,那么小學生就可以及時熟悉文本內容,自主內化基礎知識,可針對課文結構、內涵情感等進行全面分析,并且可以在閱讀課上把握好閱讀的主動權,將聽講與思考活動結合起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豐富預讀指導,鼓勵小學生自主遷移閱讀經驗,使其能夠及時養成自主閱讀習慣,優化小學生的閱讀思維。
如在《少年中國說》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要求本班學生自主完成預讀任務,使其自主整理課文中的生字詞資源,由此豐富小學生的知識結構,還要重點提煉課文中的主要論點與段落結構,及時歸納閱讀結論,寫下自己的閱讀理解。為了幫助小學生全面完成預讀任務,筆者還整理了關于少年強則國強的人物資料,借此促使小學生意識到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我們每個人努力與奮斗,借此激發小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其自主展開了主旨分析活動。
二、完善閱讀交流
豐富的閱讀交流活動是讓小學生在閱讀課上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活動,促使小學生自主發散閱讀思維,不斷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感受能力,使其全面整合文本內涵,及時深化閱讀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組織豐富的閱讀交流活動,鼓勵小學生共享閱讀資料,有效的閱讀方法促使小學生真正取得閱讀進步。
如在《慈母情深》一課教學中,為了促使小學生實現有效閱讀,筆者就組織了4人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切實優化了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小組內,組內成員需分角色、分段朗讀課文,通過小組檢測糾正讀音問題,歸納各個漢字的拼讀規律。接著,小組合作分析課文的段落結構,說一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件事、是如何描寫慈母情深的,歸納課文內容與段落大意,由此完善學生的閱讀理解。最后,小組便要針對課文的細節描寫與環境描寫分析課文的語言特點與人物形象,由此提煉課文主旨,切實實現深度閱讀,積極闡述自己的閱讀感悟,分享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
三、拓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活動本身就是拓展小學生閱讀經驗,進一步完善小學生閱讀思考的重要活動,具有開放、多元、個性等特點,便于小學生及時根據個人發展需求與興趣愛好來組織相應的課外閱讀活動,是進一步開發學生閱讀潛能的必經之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多元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思維與閱讀經驗,促使小學生通過閱讀實現個人發展,由此改善小學生的閱讀認識,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本班學生由于已經積累了比較充足的閱讀經驗,渴望展開整本書閱讀,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自主完成一本書的閱讀任務。因此,筆者就利用《漂亮老師與壞小子》這本書組織了課外閱讀活動,鼓勵小學生自主設計整本書閱讀計劃,標注每日閱讀任務量,自主制作閱讀筆記,由此推進課外閱讀活動。如此,既可滿足小學生的獨立閱讀需求,還可監督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本班還有一部分感性、聯想能力良好的學生很喜歡散文,表示自己經常會在散文閱讀活動中聯想自己的人生,由此產生豐富的人生體會。因此,筆者就整理了散文集,包括冰心、老舍等多位優秀作者的散文作品,及時完善課外閱讀活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促使語文教育、小學生實現長遠發展的基本要求,可以綜合發展小學生的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優化小學生的人文認識與情感發育,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解放學生,促使小學生自主閱讀,穩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春蕓.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心得[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71-72.
[2]張秀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110-1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