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在轉變教師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形象直觀的思考表達方式,使隱性知識顯化,使學生的思維圖像化、可視化。如何讓學生帶著批判的目光去審視世界,給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則成為教師教學時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探討教師如何采用更為靈活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提升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雷曄楠,西安經開第一小學。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要素構成。其中思維品質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心智保障,包括logical thinking(邏輯思維)、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維)、creative thinking(創造性思維)。“思維導圖”(Mind Map)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通過一幅幅形象的“圖”直觀呈現出人類大腦的放射性思維過程,使大腦的思維可視化。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有助于學生提高單詞記憶、英語閱讀、話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并且對如何歸納整理已有的知識體系、學生英語興趣的激發、教師英語教學過程的優化和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高效的手段與方法。
二、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使用的必要性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對圖畫比較敏感,喜歡繪畫,但普遍對記憶單詞或英語寫作存在畏懼心理,興趣不濃。思維導圖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恰好能解決這一問題。它是一種可視化、圖形化的工具,其圖畫、顏色、線條、關鍵詞等元素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視覺沖擊。它通過寫寫畫畫,將抽象轉化為具體,多種元素被整合調動起來參與思維和記憶,學生自然會對英語學習興趣大增。
2. 開啟學生的思維。被動接受信息、背誦記憶,依然是大多數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模式,這必然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思維導圖利用圖形的形式,整合文字信息與圖片,激發學生思考。在英語課堂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發散學生已有的相關詞匯信息,促進聯想相關知識。思維導圖還能拓展寫作思路,不斷延伸學生寫作內容的廣度,挖掘寫作內容的深度,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寫。
3. 增強英語邏輯性。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不匹配,導致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在英語習作方面,大多結構混亂,邏輯性差。思維導圖的圖形、箭頭、關鍵詞等元素將寫作內容連接起來,形成清晰、形象的知識體系,進而梳理出富有邏輯性的寫作結構。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輔助英語學習,條理清晰,主題明確,文章結構明了,邏輯性也更強了。
三、 思維導圖在高段教學應用的可行性方案
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能力,其認知水平相較低年級也有很大提升。因此,可以運用更為抽象和復雜的思維導圖形式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并歸納總結。
1. 串聯詞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歸納等方法對所學詞匯知識進行梳理。筆者在教授水果類詞匯時,將水果及其顏色聯系起來,利用顏色的分類將沒有關聯的水果串聯,變成具有相同特質的同一類物品,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網狀結構,既清晰直觀且一目了然,方便學生記憶和提取內容。在學習family這一主題時,利用finger family這一英語歌謠帶領學生畫出思維導圖,標出英語單詞,學生可用最直觀的觀察法結合圖形文字學習,方便理解并記憶。這樣不僅擴大了詞匯量,提高了學生的記憶速度,還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 復習整理。思維導圖可以用來學習新知也可以用來歸納舊知。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單詞、句型、語法等知識要點,使零散的知識變得更系統,復習也更加有章可循。同時,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出自己的英文歌曲庫,使英語思維導圖更加多元化。
3. 梳理文章。筆者在教授故事閱讀與綜合練習book2 "The farmer and the snake"" The crow and the pitcher""Pan Gu makes the world"時通過故事的前因、發展、結果等創建故事結構圖,幫助學生厘清課文脈絡,抓住文章主旨。在課堂中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逐漸引導和培養學生采用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除此之外,在故事閱讀與綜合練習book2"The badger"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獾的外形、顏色、大小和習性著手,層層勾描,最后展現出一個完整的獾的形象。在逐層深入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獾這種動物的特征。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英語教學,以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形式活潑的教學知識結構圖來呈現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興趣, 提高其學習注意力。
4. 多學科整合。思維導圖不僅停留在紙筆階段,學生在英語課中也可以嘗試用mind master, X-Mind等軟件進行思維導圖繪制,將英語學習與信息技術相整合。在英語課中,學生不但可以用英語語言輸出,也可以用電腦進行表達,并將電腦軟件繪制出的思維導圖進行講解。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與思維品質,也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筆者在教授My favourite animal這一主題時,采取一系列猜謎活動,引出思維導圖的概念,并結合微視頻在信息中心教授如何利用電腦軟件mind master制作思維導圖。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不僅可以掌握方式方法,而且可以用英語流暢地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本節課合理有效地將英語和信息技術兩個學科進行整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也不失為一種學習英語的新方式。
5. 寫作融合。寫作是小學高年級英語的重點及難點,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很高的要求。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整理出文章脈絡,列好框架,總結出文章的重點信息,從而讓寫作過程變得簡易可行,文章條理也更加清晰。如筆者在教授PEP六年級下冊unit1 "How tall are you?"這一單元的寫作時,加入了思維導圖,并將其劃分為Appearance(外貌)、Characteristic(性格特征)以及Hobby(愛好)三個板塊,這樣更利于學生理解寫作主題,發散相關知識儲備,激發新思維。
四、 思維導圖在高段教學中的影響分析
通過對思維導圖的研究,教師和學生在能力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學方法得到了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也更加高效。
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新課預習中,思維導圖的運用使學生提高了預習能力。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前置性作業中,在預習時給出知識要點,引導本班學生展開探究。大部分學生通過教師設置的思維導圖進行預習,便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基本理解,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就會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降低了他們對新知識的畏難情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英語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學會了梳理知識,把握閱讀篇章的重難點,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記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思考的學習方法,并能夠熟練繪制思維導圖,從而達到快速理解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在課堂內容輸出時,學生表現很積極,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每一次測驗結果,學生的成績相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學生的成就感大大增強,閱讀興趣得到極大提升。
2. 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在教師對于學生的管理問題上,思維導圖可以激發教師豐富的聯想思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學生出現問題的關鍵因素和關鍵環節繪制出來,進行分析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疏通和正確引導,使學生更能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發展。
在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升上,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把知識、教案進行整理、歸納,把整個教學過程用導圖軟件繪制出來,上課時投影在大屏幕上,根據教學進度展開相應節點,讓英語課堂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主的特點,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也由傳統低效的教學模式轉變成現在高效的上課模式,教師的業務能力得到了大的提升。
五、 結語
將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高段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幫助學生構建英語思維框架,實現更有意義的學習。實踐證明,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是可行的,也值得英語教師們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桂婷婷.例談小學英語高年級寫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J].小學教學設計,2020,03:51-53.
[2]王思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應用[J].讀與寫,2016, 01:109-120.
[3]邱玉珍.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應用[J].新教育,2014,10:38-39.
[4]許小梅,許國輝等.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3,03:39-43.
[5]朱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無縫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