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瓊
【摘要】在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知識量較多,在進行記憶和學習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混亂的狀況,而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科學、有效的建構知識框架,形成系統學習的知識體系。英語知識的學習中詞匯量的積累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而在面對這么多相似的詞匯的時候如何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區分和使用,這是每一個學生必備的功課。在教師的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適用范圍十分的常見,它更像是游樂廠里的路線攻略,讓游客能夠準確無誤的到達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也是如此。基于此,主要圍繞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中的有效運用做出了相應的討論和看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英語 閱讀效果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量比較多,學生會對所學的知識雜亂無章而出現思維混亂,對于密密麻麻的知識點記錄十分的麻木,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的方式去增加新穎性,讓學生耳目一新,從而去加深對知識學習的印象。思維導圖的核心是利用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去拓展到更多的層面,將各類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從而有效去去發揮學生的拓展思維,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系統的知識網絡,以便于下次需要時能夠及時有效的在腦海中進行提取回憶。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幫助學生精準有效的把握關鍵的知識點,以此作為中心,從而更好的去進行知識的發散教學。
一、圍繞詞匯進行系統的學習
在英語的學習中詞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句子是由不同的詞匯所串聯在一起的,因此學習詞匯成為了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也因此,很多的教師常常會給學生布置背誦單詞的任務。教師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卻沒有給予學生相應學習英語的科學方法,很多的學生在背誦單詞的時候只會機械的重復,這樣的學習方式的背后是時間的大量浪費、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不斷磨滅以及記憶效果的低效性。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獲得積極高效的記憶單詞的方法,思維導圖在這里就可以發揮它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到Unit 6的Do you like bananas時,就從“fruit”開始為學生進行詞匯方面的延展記憶。教師首先通過PPT的方式展現了一個帶有fruit單詞的一棵大樹,同時教師問學生知道哪些水果的英語詞匯以及它們是怎么讀的。這時,教師再點擊鼠標將詞匯逐漸展示出來,如bananas、oranges。而通過這類水果的名稱之外,還可以拓展到“juice”“jelly”這類與水果有關的事物上去。從而大樹上又出現的分支,從“juice”又可以延展到“wine”“beer”等關于飲品的單詞上去。教師通過繪制大樹這樣的方式去向學生形象的展示這些看似不同卻也有共同點的詞匯,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增強閱讀效果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往往是學生學習英語中最大的攔路虎,在初中階段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材料篇幅一般較長,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夠有目的去進行閱讀就會出現一整篇文章閱讀下來不知道文章主要說的是什么,從而完全浪費了時間。這樣的情況層出不窮,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授給他們相應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去順利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
例如,教師在上八年級課的時候講到一篇名為《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的文章,教師在講解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到它的大致結構就使用了思維導圖的方式去進行引導,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首先,教師讓學生進行三分鐘的自由閱讀,這個時間相對來說較短,學生只能夠大致的進行閱讀,之后教師叫完成相應的任務:分別找出新加坡的“Location,population,language,food,zoo and temperature”.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去文中找尋答案,將課本中的段落和句子進行拆分,從而對新加坡有了一些認識。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讓學生一步一步的根據任務去進行閱讀、思考,從而在教師相應的提出剩下的任務后,學生就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系統的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有效的完成閱讀。
三、滲透到課后鞏固中去
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在課堂中的教學,在課后復習中教師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去幫助學生銜接舊知識和新知識,從而起到溫習學過的知識,連接新知識的作用。很多的教師對于課后復習這一環節缺乏重視,常常只是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去做,以此來達到溫習知識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但同時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惰性,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復習。
四、語法學習的應用
英語語法學習的難度程度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難以掌握,并且語法的內容廣泛且容易混淆,這對于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很多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會發現,相同的語法知識仔仔細細的講述過了很多遍,但是學生還是不能夠掌握,甚至出現學生回答自己沒有教過的疑問,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十分的頭痛的。這樣情況出現的原因在于學生在面對眾多的語法問題的時候習慣于被動的接受,常常是筆記記了一大堆,真正的運用的時候卻毫無用處。解決的方法便是需要教師建立系統的教學知識的框架,在框架的基礎上去進行衍生、細化,其目的是在于幫助學生明確內容,在遇到某個關鍵詞或者熟悉結構的句子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在腦海中提取出相應的知識點,從而有所針對的去進行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到情態動詞的時候說到can,這個單詞的用法有許多,但是在不同的句子中他的意思是千變萬化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區分?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掌握他的所有的意思,從而在帶入句子情境中的時候就能夠進行有效的區分和運用。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can放在中心的位置,由他向四周擴散,從而去分散到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教師直接在黑板上寫出can,將他的所有意思依次排序寫出,然后拓展出相關的例句。1.“能、會”,表示有能力做,指導如何做或能夠發生。例如,I can do it.2.“能”,表示請求幫助,例如,Can you help me…3.“可以”,表示提出建議,例如,I can eat in the restaurant.4.“可以”,表示允許,例如,Can I read your English book?5.“有時可能”,表示常有的行為或情形,例如,It can be quite cold here in winter.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讓學生進行記憶。
五、總結
思維導圖是一種十分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相對于內容錯綜復雜的英語知識來說,想要進行有效的學習必將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而思維導圖就是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梳理知識,建立清楚的思維邏輯的有效途徑。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教師的使用十分的常見,但是能夠精準有效的去進行使用的還是十分不易的,教師需要能夠有效的去進行利用的同時緊抓關鍵詞,力求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它的作用,而不是流于表面。教師在進行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難度系數需要由易到難逐漸的深化。在講解的過程中圍繞思維導圖去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結構,從而更好的去進行教學,便利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李美玲.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84.
[2]徐杰.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名師在線,2019,(24):65.
[3]黃芳.思維導圖 高效課堂——試析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8,(11):132.
[4]茍麗鳳.略論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