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日
摘 要: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的內容相比小學更為復雜,這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科學知識。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教師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夠有效擺脫傳統教學思路的束縛,利用更加合理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應用策略;思維導圖
科學是初中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科學教學不同于其他的科目,這門課程更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索精神,鍛煉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當中靈敏的思維。但是用傳統教學方法根本不能對初中科學教學中繁雜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學生難以掌握課堂的脈絡和核心,容易導致思維混亂。這時如果有效地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的層次,使學生具有更加清晰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全面發展。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
對于當下的科學教學來說,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提升學生對于科學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讓他們產生主動探究的心理。所謂思維導圖,就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雖然簡單,但是卻可以幫助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更加有效的梳理。思維導圖利用圖文并重的方式,將所學內容之間的關系用層級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構成連鎖的知識銜接。思維導圖類似于一張城市地圖,通過各條小路和主干道之間的聯系而交錯形成網狀結構,可以更好地呈現人類的發散性思維。
二、思維導圖在日常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在課前利用思維導圖制定教學計劃
對于教師來說,只有在備課的時候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才能利用思維導圖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制定教學計劃,對本節課所要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著重講解,在課后也要為學生進行相應的拓展,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可以有目的地學習相關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在初中科學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因為教師可以在課前的準備階段根據實際情況完善教學計劃,避免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內容重復、雜亂無序的現象。用思維導圖為教師梳理出更加明確的知識脈絡,才能夠使教學更加嚴謹,內容之間的銜接變得更加順暢,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課堂當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提升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營造良好學習氣氛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二)利用思維導圖法評價教學效果
如果想要更好地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那么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因為如果可以構建相應的導圖模型,就可以了解學生對于本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回顧以往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溫故知新,也能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觀察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應用思維導圖
(一)在科學習題當中應用思維導圖
教師除了可以在課堂教學當中采用思維導圖之外,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地化被動為主動,提升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在講解習題的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模式,運用更加新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自己的大腦當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獲得更多的思考。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讓他們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有關浮力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器材,然后讓他們進行自主探究,根據自己的思考進行解答才能夠構建相應的思維導圖,并且將所學習的內容劃分為幾個分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聽課當中的運用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如果只是運用傳統的筆記方式進行記錄就會在思維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難以突出關鍵的問題,但是如果可以在記筆記的過程當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就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知識結構,讓學生能夠在記錄的過程中學會不斷思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只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才能在課堂當中為學生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更好地利用思維導圖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率,調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逐步培養科學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闐.思維導圖在初中科學課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2]張偉旗.基于平板電腦應用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實踐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
[3]項佳.思維導圖在初中科學課中的應用方法分析[J].亞太教育,2016(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