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更具過程性和創造性,對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期,但長久以來,初中英語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基于此,本文在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后,對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和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展開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促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朱夢潔(1994.10-),女,漢族,江蘇蘇州人,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英語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社會對熟練掌握英語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初中英語的教學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但當前英語教學的成效差強人意,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高效地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成為初中英語教師關注的焦點。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教學觀念,是將中心思想聚焦在中心,采用圖片、線條等形式將人們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可視化,其標志性特點是放射性思考。近年來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越來越多,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已經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忽略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初中英語課堂無論是單詞還是閱讀教學,教師大多扮演著主導角色,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較為普遍。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趣味性、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方式,易讓學生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少有思考、動腦和參與討論的機會,學生只是機械的記憶,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不但不利于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也十分不利。
2.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生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經過小學學習也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對于英語的學習,學習方法和習慣還不夠科學,如,學生在課上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一味地抄筆記,課下又看不懂,對單詞和語法的學習只能死記硬背,而這種方法只是短暫的記憶,學生背完后沒幾天就會遺忘或記混。英語閱讀則逐字逐句看,只注重單詞和語法的學習,忽略了對于整篇文章結構、層次以及語篇語義的整體理解,且學生大多沒有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這種學習方式限制了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以及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詞匯是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基石,沒有詞匯,學生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升入初中后,英語所涉的范圍越來越廣,學生需掌握的詞匯量越來越多,難度也逐漸增加,很多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基礎較差或無法適應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導致感到英語學習困難,對英語失去學習興趣或產生厭學情緒。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常采用反復抄寫、死記硬背等方式進行詞匯教學,形成了惡性循環。詞匯學習實際上是一個將新舊知識相互融合,根據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構建新的圖式和意義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出發點,借助思維導圖,從搭配、同義詞、反義詞、詞根、詞綴、單詞意思等方面出發,讓學生以一個單詞為出發點,根據自己的思維特點進行發散思維,構建一張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思維網。
如,教師在進行“Seasons”這一單元的單詞復習教學時,可讓學生以Season一詞為中心,引導學生展開關于Season和Weather的詞匯頭腦風暴,要求學生以本單元的內容出發,適當擴展。學生首先會想到一年有四個季節: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每個季節也各有特點,如冬天天寒,會結冰,會下雪、有時還有暴風雪,伴隨著大風、晴天時,也會有陽光,地面的雪會反光,人們可以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如果被凍到可能會感冒發燒、咳嗽等等。學生們通過頭腦風暴的方法展開聯想,就像編故事一樣將本單元學習的單詞串聯起來,以單詞winter為中心,引出了cold、ice、frozen、snow、shower、snowstorm、sunshine、shiny、snowball、fight、snowman、blow、wind、fever、cough等單詞。
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不同,受到其他同學的啟發,頭腦風暴后教師可以預留一段時間,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繪制本單元單詞的思維導圖。繪制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欣賞,在組內成員的互相啟發和意見之下再進行修改。最終,教師將各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各組派代表到講臺前分享本組思維導圖繪制的思路或根據思維導圖創編的故事等。有些小組不但按季節和天氣繪制了思維導圖,圖中還繪制了以詞根為基礎的思維導圖,snow-snowstorm-snowball-snowman。教師在學生匯報結束后進行點評,并將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與學生分享。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對單詞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和形象化的記憶,激發了學生英語單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在生生、師生不同思維的融合下,提高了英語詞匯的教學和學習效率。
2.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學生積累詞匯、獲得知識、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并處理信息是英語閱讀學習的主要目標之一。閱讀具有信息量和詞匯量大、語篇結構復雜、載體多樣化等特點。長久以來閱讀教學的效果可用高投入、低收益來形容。用題海戰術來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方式,只停留在膚淺的表層,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據了解發現,學生在英語閱讀時,對文章停留在零散的理解上,并沒有建立起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不明白通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多是教師向學生介紹背景知識、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學習中。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課前閱讀思維導圖的構建。閱讀前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和相關單詞表達有一定的了解,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思維導圖因其直觀、通俗易懂,是教師開展課前活動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師可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設計相關思維導圖,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如,教師在進行“Wild animals”Section A: The story of Xi Wang的教學時,可通過一張以功夫熊貓為中心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大熊貓的認知,將與大熊貓有關的知識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如大熊貓吃什么、住在什么地方、如何保護大熊貓等,助學生掃除一些生詞障礙,使閱讀更為順暢。
(2)課中思維導圖的交流。課中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最關鍵的環節。教師應當改變以往讓學生泛讀并簡單提問后就逐詞逐句講解的方式,通過設置相應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而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構建思維導圖,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教師在進行“The story of Xi Wang”的教學時,可先根據文章進行相關設問,如,How old was the baby panda when the writer first saw her?What did we call her?what does it mean?等。教師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找出對應語句,然后引導學生詳細閱讀繪制出基于文本理解的思維導圖。有些學生以Xi Wang的成長歷程為主題進行構建,包含了Xi Wang在不同年齡階段的體重及所吃的食物。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取長補短,完善思維導圖,回答相關問題。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回答與學生共同繪制思維導圖,可以giant panda——Xi Wang為中心,第一方面為Xi Wang的成長歷程,第二方面為giant pandas面臨的問題,第三方面為保護giant pandas的具體措施。在這一過程中,師生和生生互動,共同構建了更豐富、更完整的思維導圖。
(3)課后思維導圖的整理。當師生共同討論完成了思維導圖的繪制后,學生對于文章的結構、內容有了比較全面的理解和認知。這時,教師可預留些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完善之前繪制的思維導圖,可以與教師的一致也可以是按學生自己的理解進行繪制,這一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于文章脈絡和內容的掌握。繪制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有條理地復述文章的內容,這種課后復述活動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記憶、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還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概括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記憶方式,是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有效輔助工具,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舒婷.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869.
[2]林海鳳.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分析[J].新東方英語:中學版,2019(10):138.
[3]趙玉華.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交流, 2019(3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