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幸福
【摘要】完善課程教學是一個系統、長期的研討工程,需要學校教學組以及教師們的集體努力與合作,通過研討活動提升教師的合作能力,助力教師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以高中數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當下教研活動現狀,并提出了有效的研討策略,希望通過有效研討策略的推動可以助力教師合作能力的提升,同時為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 集體研討 課程合作能力 提升研究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51
現代化教學理念支持下的教育教學,要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有效研究,基于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高中數學是一門復雜、系統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輔以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方式。在集體研討工作中,通過教師的集思廣益,討論新的方法,以將新的方法應用到教學中來,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立足高中數學,從集體研討這一視角出發,對如何提升教師課程教學能力進行深入闡述。
一、高中數學教研活動現狀
(一)教研活動形式“模式化”
縱觀當今的高中數學集體教研活動,依然習慣采用“發布通知———聽報告———課例展示———評課議課”這一套模式。這樣的研討活動有自己的優勢,但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缺乏教研的針對性,沒有真正地將教學目標落實到位;缺乏對參與活動教師的深入分析,導致教研活動成效不大。
(二)教研活動內容“低效能”
通過對高中數學教研活動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很多教研活動都是只顧眼前,而忽視了對教師的長遠培養?;顒觾热菀簿窒抻诳荚嚪秶鷥?,多以傳達上級指示為主,因而降低了教師的參與積極性。部分教師甚至認為教研活動都是名師、名家的事情,對自己的教學沒有很大的幫助。試想,教師以這種態度對待教研活動能夠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嗎?能夠提升教師的課程合作能力嗎?
(三)教研活動過程“走過場”
教研活動走過場存在如下兩種情況:第一,重準備,輕反思。當教師拿到教研課題的時候,花費了大量時間準備,并開展了反復試教,最后展現給大家,完全忽視了教研反思。第二,重結果,輕過程。很多的教研課都是以大量準備為前提的,并對重難點環節進行反復演練,這種重視形忽視神的教研課例表明教師并未真正地理解教育理念。
二、高中數學教師在集體教研活動中提升課程合作能力的有效思考
(一)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開展教學研討
新課改下的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和諧、共生的師生關系。只有在和諧師生關系下,學生才能放下心中芥蒂,才能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學中去,才能真正地展現自己的想法。在數學集體教研活動中,筆者就以本班的案例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了研究。比如在教學“集合”的時候,教學主要目標為引導學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性質,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和記法。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必須深入到高中學生群體中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發展特征、數學能力,然后通過教師引導對學生開展訓練。
(二)做好反省,基于教學實踐反思數學教學質量
教師是教學課堂的引導者和實施者,教師的言行會引發學生的關注。所以,教師要樹立反思意識,反思自己的課堂講學,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高中數學是一門知識點多、涉及范圍廣的學科,眾多數學知識點又存在很大的關聯,這就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開展例題講解時,一道題就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所以教師要盡量將例題中包含的知識點展現出來,并通過強化讓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規范作答。高中數學的邏輯性、抽象性使其成為了令很多學生頭疼且畏懼的學科,在說到數學的時候往往表現出畏難情緒。所以作為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在開展集體研討的過程中,必須以難點問題為基礎,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差異,并通過研討、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法,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所以,開展集體研討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三)團隊合作,努力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混合之后,比花崗巖還堅韌”,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它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而集體的力量卻是無窮大的,這是實踐檢驗得出的真理。另外,高中數學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切勿急于求成,它需要正確的數學思維,大家的不斷分析和討論,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當然,這道理應用于教師集體研討也是一樣,大家共同交流,集思廣益分享自己的方法,以在教學中不斷推廣,助力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直線的方程”的集體研討會上,教師對這一章節內容做出了具體分析:直線的五種方程形式是解答問題的基礎,并且直線方程是高考的熱門考點。首先,要分析本節的難點、重點,通過大家集體討論和研究明確了直線五種方程形式是重點,推導過程是難點。直線的方程教學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谏鲜龅难杏懟顒?,可以明確“問題引導———集體討論———探索總結”的探究方法,注重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課堂研究、講練結合,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
三、結束語
教研活動只有認真規劃、精心組織,才能喚醒教師的反思意識,才能讓教師參與到與同伴的交流中去。綜上所述,合作研討已經成為當今教育工作者的必備技能,高中數學教師的教研工作同樣離不開合作。教師的集體研討只有堅持生本理念,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數學基礎知識、接受能力出發,積極探索高效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身為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要深刻地懂得單憑自己的力量在教學進程中不斷探索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建議大家利用各種時間、機會,積極參加研討活動,為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薛花.高中數學教師在集體教研活動中提升課程合作能力的實踐與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002): 32.
[2]許文燕.數學教師課程合作能力提升的實踐與反思[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4(010): 15.
[3]駱翠群.集體備課:提高一線教師群體專業能力的實踐與反思[J].新課程:教研版,2013(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