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娜
摘要:分析中職英語學困生的心理,研究有效的教學對策,實現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以及教學效果的全面優化,是英語教師必須完成的艱巨任務。突顯中職英語課程特色,有效地開展學困生轉化工作、幫扶工作,他們的學習壓力隨之下降,學習能力的發展信心十足,更容易突破自我,積累下豐富的知識經驗,繼而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本文特意進行了中職英語學困生的心理分析,希望通過有效教學對策的總結研究,來為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職英語;學困生;心理分析;教學對策
引言
學困生是那些成績落后,且心理方面存在障礙的學生。做好學困生心理的分析,開展轉化工作,幫助學困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得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學以致用所學知識,充分發揮主體優勢,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具有重要意義。英語教師認真負責,精心設計了教學方案,關注著學困生的學習問題、心理問題、生活問題等,提供優質教學服務,深入挖掘學困生的內在潛能,英語教學實踐工作將走向新的成功。
1、強化學困生自我認識
中職英語學困生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要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及時改進相關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效率、發展水平。英語教師必須了解班級學困生實際的發展情況,幫助他們準確地定位自己,端正學習態度,熟練地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主動進行英語知識的深刻感悟[1]。比如,直接以“You are a hard-working student. You should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be able to learn English well.”鼓勵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以“Thinking about this, what can you think of?Express your views boldly.”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引發學困生積極的思考;以“The teacher sees your progress and hopes you can get out of your learning difficulties, constantly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strive to be a high-quality talent.”表揚式的教學方式,增強學困生的學習信心,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使其克服更多困難,真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最大樂趣。
2、引導學困生有效學習
教師教學能力決定著中職英語的教學質量,影響著學困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發展[2]。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可以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利用提問教學法,轉化學困生,組織游戲活動,幫扶學困生,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促使學困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善于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探究、解決相關問題。此外,英語教師也要提供學困生小組合作的機會,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促進、相互鼓勵,閱讀環節不斷地加深閱讀感悟,寫作訓練當中有著令人驚喜的出色表現。最后,教師評價所有學生的表現,繼續幫扶學困生,使其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就可以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形成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3、激發學困生濃厚興趣
對于心理障礙比較嚴重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知識是極具挑戰性的,教學過程也是枯燥乏味的,他們不愿意嘗試,不能主動地尋找問題,未能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職英語教學中充分激發學困生的濃厚興趣,應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有效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在于:英語教師仔細觀察他們的課堂表現,再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他們全部的注意力;直接拓展教學范圍,借助多媒體技術動態化的教學優勢,改變他們的錯誤看法,消除他們的錯誤認知,使其認真對待英語知識的學習探究[3]。比如,大多數的學困生認知事物,參與課堂活動的時候,都表現的興趣貧乏、熱情偏低。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師就可以結合他們的個人愛好,進行動畫視頻的展示,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不同圖片的展示,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緊接著,應該布置下簡單的學習任務,使學困生產生興趣、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大膽地嘗試小組合作,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直接將知識經驗轉化為個人能力,真正得以個性化、成熟化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分析中職英語學困生的心理,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對策,通過有效策略的應用,整體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認知需求,提高了學困生的學習信心,他們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未來發展就越順利,更短時間內成為合格的時代新人,作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充分發揮主體優勢,才可以為社會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房名.中職英語教學中學困生轉化對策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8):52-53.
[2]張洪濤.中職英語學困生心理的分析與教學對策的研究[J].新課程·中,2020(26):209-210.
[3]梁玉潔.新課改背景下中職英語學困生教學策略的探思[J].科技創新導報,2020(1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