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娜
【摘 要】高中階段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更是學生的思維能力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隨著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而不斷的成熟起來。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對于他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老師在教學時必須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素質,對于學生多個學科的學習都有一定的作用,也會對學生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本文根據學生在地理這門課程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和邏輯思維的運用,提出對應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高中階段的教學,無論是哪個學科的教學,都需要學生思維的激發(fā),只有他們有了相應的思維能力,才能將知識轉變?yōu)樗麄兊?,地理教學也是同樣,雖然地理學科被劃分為文科科目,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在地理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多樣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與其學科知識學習之間是互相促進的,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穿插到地理知識講解過程中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教學形式。
1.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與綜合邏輯思維方法
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分很多種,他們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時需要從多方面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分析與綜合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其中一種,分析是指將一個客觀的對象作為一個整體,然后發(fā)現(xiàn)這個整體中存在的邏輯關系進行分解,讓學生對于其中分解出的一部分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方法。這一思維方法主要是要求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將客觀對象的各部分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對一個客觀對象產生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地理學習中,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其具有理論性較強的特征,各種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運動演變過程構成了地理的知識體系。在每個地理知識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一定的交叉點。學生很容易就將這些知識當做獨立的知識進行學習,反而忽視了其中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教師教學時需要通過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從事物之間內在的邏輯結構上進行不同知識的整合和分析。讓學生也能掌握這種分析事物的方法,促進他們從整體上把握地理知識理論體系。教師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在一個知識的教學開端,應該要讓學生學會做減法,將知識進行拆分分析,而在單個知識點分析完畢之后,在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讓學生再進行將分析和綜合進行相輔相成的學習升華。
2.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與演繹的邏輯思維方法
歸納與演繹的邏輯性思維方法是邏輯思維方式的其中之一,歸納法是指通過根據已知的大量事實,然后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得出一些有效的結論,這樣的方法是一種邏輯推理的科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存在內在規(guī)律的事件,而演繹法,則是一種從一般到特殊的邏輯推理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通過一些已知的事去預測一些未知的事,提出一些假設并且進行論證。這兩種方法看似毫無聯(lián)系,但是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也經常的作為歸納的前導。因此學生在進行地理知識學習時,通常進行這兩種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運用。在進行一個問題的討論時,教師應該轉變由自己直接將相關結論講解給學生的形式,而是首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得出一些可以已知的結論,之后進行演繹法推理,提出一些未知的假設,并且進行論證,得到新的結論。這種教學形式雖然會花費更多時間,但是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知識學習中,所有的歸納總結都不可能單一的存在,而是需要進行兩者有效結合,方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掌握能力。借助演繹與歸納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可以解決大部分學生存在的邏輯混亂問題,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全面。
3.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與聯(lián)想的思維方法
在我們的學習中,對比是一種常用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方法可以便于學生進行統(tǒng)一形式事物的比較,從比較中發(fā)現(xiàn)差異,并且通過差異學習到一些新的知識,而聯(lián)想則是通過兩個看上去沒有什么關聯(lián)的事件進行相同內容的聯(lián)想,對比和聯(lián)想其本質方法是相同的,但是卻又是對立的兩種方法,地理知識之間是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同的,但是學生通過對比還是可以找到其中存在的普遍規(guī)律。因此對比的學習方法可以在地理學習中得到有效的應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而聯(lián)想的辦法則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舉一反三,促進學生培養(yǎng)地理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進行一些課堂活動,例如讓學生將學校所在的城區(qū)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并且通過這些資料進行有效分析。學生要通過一些調查,從中了解到學校所在地區(qū)的區(qū)位條件、交通以及經濟腹地、勞動力、市場等多方面的因素,通過這些因素來總結出這個地區(qū)的一些特征。這樣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進行分析問題方法的應用,有效促進學生地理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4.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進行學生順向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這樣的培養(yǎng)方法容易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固化,教師就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又稱為反向思維,其認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應用了辯證邏輯關系中對立的原則,從而從事物的反向開始思考問題,使得一些難題得到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打破學生腦袋中存在的束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邏輯性更強。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他們在遇到自己不太理解的問題時也能夠進行論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這種教學其實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個人能力發(fā)展,幫助學生擁有比較好的自我探索和提升的機會?,F(xiàn)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必須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幫助學生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在進行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對于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探索,分析思考,這樣才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知識吸收效率。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該要促進學生的討論交流,因為探究討論是學生進行知識實踐的重要方式,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擴展學生的思維,并且促進他們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進行知識討論,讓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當他們在討論時,他們的思維都被調動起來,能夠更好的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因此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理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要固守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應該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技巧,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教師應該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邏輯思維方法,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分析與聯(lián)想的思維方法,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方法,通過運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