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對于創新實踐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中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踐性人才。單純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專業人才具備高尚的品格和豐富的人文素養。因此,對當前中職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作為中職院校的重要課程,在傳授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要幫助學生提升自身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及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教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當前大部分中職院校學生并未形成較高的人文素養,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及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的時候,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三觀,更好立足于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以往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沒有過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對教學的建議,這樣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在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注重師生關系的培養,影響學生對教學活動的配合,語文教學效率也就很難得到提高。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狀,語文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一、改進中職語文教學方式
要想改變學生對于語文的認識,引導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來達到培養人文素養的目的,教師應該在教學方式上予以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參與度,使學生可以投入到語文知識和文化中,感受語文中所蘊含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價值,經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并且對其所體現的人文精神進行探討和分享,這樣可以放大語文的教學價值,提升人文素養的培養效果。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中職院校學生當前身心發展不成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質的培養,實現個人品質與人文素養的雙提升。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學習內容,而且還能夠實現全面發現,為接下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的時候,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還要重視對人物特點的分析,通讀文章之后,先讓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將文章內容翻譯成為白話文,以便于學生的理解。然后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文章主人公具備怎樣的品質?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并以此為由展開小組討論,分析人物的優秀品質,并引導學生學習其優秀品質,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拓展中職語文教學內容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各種資源會源源不斷出現在視線中,對于這樣大數據的情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網絡上搜索合適的學習資料信息等等,通過這些資料信息提前完成在預習,如此能更好的了解課本內容從而在課堂上能更快的完成任務,提高學習效率。這些網絡資料不但對學生學生有利,也是教師提升自我能力的途徑。通過這些網絡資源的學習,在備課時可以拓寬教學的內容,豐富學生知識規模的同時,安排相應的人文素質教育。在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包含人文素質的教育內容,在學習課本內容時,會涉及到人文精神,為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例如在《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中,敘述的是本文作者母親這一形象,在這篇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文章中的人文價值觀,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使學生體會到老舍先生對他母親深深愛,并引導學生將這份情感帶入到自身日常生活,體會親人之間的濃厚情感,激發學生內心的感恩之情。如此看來,教師不是單純的灌輸課本單一內容,而是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使得學生在人文素質教育的熏陶下培養出人文精神。
三、增強語文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及生活實踐的聯系
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需要結合中職教育的特點及學生發展實際,增強語文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及生活實踐的聯系,提高其專業、職業性和實踐性,從而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更積極主動的接收語文教學,為提升其人文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可以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學生職業發展的要求,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突出專業的特色;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及語文運用能力進行培養,增加一些實踐性強、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內容。通過對中文教材進行發展與補充,彌補其不足,使中職語文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另外,教師還應該積極深入學生,了解他們語文學習情況,結合專業發展的內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革和創新教學的方法,完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素養的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展示自己的人文修養,讓學生認識到,人文素養不僅是一種內化的素質和修養,它還可以通過行為活動外化表現出來,從而提高他們做人做事的綜合能力。
四、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修養
教師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獲取知識、感受文化的來源,因此,教師要對自身所擔負的期望和使命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認識到自己的人文修養對學生的影響。首先,教師要具備扎實的語文功底,保證能夠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其次,要注重提升語言修養,語言是傳播知識的媒介,也是教師素質與內涵的體現;最后,教師要具備完善的人格品質,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能夠給學生帶來人文素養的啟示。
小結: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職教育體系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充分發揮中職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發揮語文對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燕芬.優化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J].考試周刊,2015(26).
[2]張國彥.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對人文素養之培養方法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6).
作者簡介:趙巖,1986年4月29日,男,吉林省,二級教師,珠海市衛生學校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