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
【摘要】素質教育中提出個性化教學,分層教學可以較好地助力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分層教學也一度因為威脅到學生的自尊心和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等負面影響受到質疑,而翻轉課堂正好可以彌補分層教學的不足,同時也符合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本文主要將分層教學與翻轉課堂結合起來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并應用到當前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分層教學;翻轉課堂;信息技術課程;運用策略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教育信息化得到越來越多的共識,社會開始對學生的信息化素養與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開始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雖然呼吁教育改革的聲音在日漸增多,但目前的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由于受到社會、經濟、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仍然得不到該有的重視程度,導致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一,也無法完成各項文件中對學生信息素養與能力提出的任務要求,因此,積極探索適合信息化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提出的分層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驗證了其有效性,發現它能規避傳統課堂的一些弊端,希望為一線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提供借鑒,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同時提升其學習效果。
一、學生分層
分層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獨特點就是在于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不同的知識能力傳授,因此,把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層分組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模式中,教師可嘗試從知識水平、興趣態度、認知風格三個層面出發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 A1、A2、A3,分別對應為基礎層、發展層和拓展層。其中,A1 層的學生知識水平較低,對信息技術課程不太感興趣,學習自覺性較差,成績差;A2 層的學生知識水平居中,對信息技術課程有一定的興趣但不濃,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不穩定;A3 層的學生智力因素好,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較高,學習自覺性強,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穩定。教師在新的一單元學習開始前,就需要根據以上對學生分層的三個維度起草編制分層試卷,分層試卷的內容應該包括所學單元所需基礎知識的考察、興趣態度的調查等。應該特別注意的是,認知風格這一維度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多加留意,有所分類,在正式的分層時作為參考。最后,在對學生完成分層測試后,教師應對學生給出真實貼切的學習建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且不會因分層而感到自卑。
二、目標分層
一個好的、有意義的目標是任務譽滿完成的必要前提,教師要開展分層式翻轉課堂,就需要有確定且符合實際要求的目標,只有具備了各個層次的學習目標,教師才能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完成資料、微課、任務的準備工作。與學生分層相對應,每一個學習單元、每一課都應該有學習目標的分層。教師應結合課程綱要中對學生的各項學習要求及不同層次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制作優秀的演示文稿”為例,基礎層的學生應該完成的學習目標是“學會制作完整、實用的演示文稿,能夠在PPT 中插入圖片、音視頻,掌握插入動畫的方法”;發展層的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學會制作優美、實用的演示文稿,能夠將 PPT 的動畫、音視頻、切換等功能熟練應用” ;拓展層的學生在完成前面兩個層次的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還需更進一步達到優秀的標準,制作優秀的演示文稿,并繼續向前拓展。
三、資料分層
與傳統的翻轉課堂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分層式翻轉課堂分層式翻轉課堂模式首先鼓勵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相關文字資料進行預學習并完成相應的初步測驗,讓學生初識知識的基礎上感到有所收獲。因此,教師在準備微課視頻之前,還需要分層準備促進學生初次接觸新知識的文字資料。這些文字資料的基本要求是: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基本學習目標;文字簡潔并有較強的概括力,以防篇幅過長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文字資料中的初步測驗的題目不可過難過多,只需達到檢驗學生預學習的學習效果的目的即可。
四、微課/教學視頻分層
微課/教學視頻作為翻轉課堂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就需要為每一層次的學生制作微課。教師制作的微課需要做到:短小精悍、生動有趣、知識點一擊即中。同時,在分層式翻轉課堂分層式翻轉課堂模式中,微課也需要根據學生分層為基礎層、發展層和拓展層,教師需要用更充足的時間來為每一層次的學生制作符合其學習標準的深入理解新知的優質視頻。
五、任務分層
翻轉課堂模式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課上學生對疑難問題的合作討論及自主學習,在分層式翻轉課堂模式中將這一環節定義為“異質小組任務探究”。教師在初始階段中,就需要將教學內容琢磨透,結合學生在初步測驗環節的結果來預設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疑難問題,將這些疑難問題組合形成一個個新任務。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學習任務除了本身應該具有基礎+提升性之外,各個層次的任務之間還需要具備進階性,這樣,前一層次的學生在完成本層次的學習任務后,如果還學有余力就可以繼續向下一層次進階拓展。
六、評價反饋分層
不同的教育理論都證明,教師對學生做出積極、正確、及時的反饋是有利于學生再學習的,教師的期望也能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因此,分層式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的評價反饋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過程中,學生在完成任務探究及整堂課的學習后,需要把任務單提交給老師,課后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表現,分層進行評價,既要對當堂課的表現做出客觀評價,又要鼓勵學生積極進步,努力向上一層次的任務發起挑戰。下次上課后,教室要把上節課的任務單及時返送給學生,讓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以助于新的知識學習。總之,我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動力及課堂參與度都有所改善;并能在這一模式下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例如,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學習與操作能力等;這種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對信息技術課堂的期待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廣大一線信息技術可大膽進行嘗試。
參考文獻:
[1]李培.翻轉課堂研究綜述[J].教育現代化,2018(02):168-170.[
[2]張明仁.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8,(07):32-35.[
[3]劉曉芳,駱毅.我國分層教學的歷史演變[J].南都學壇,2019(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