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嫻
摘 要:伴隨時代的發展,舞蹈已經不僅僅是藝術形式,更是思維和肢體行為的塑造過程。通過分析創造性思維在舞蹈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具體闡述舞蹈活動中的創造性思維,包括辯證性思維、個性化思維、逆向思維和互動性思維,促使教師在舞蹈活動中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舞蹈活動;創造性思維;辯證性思維
多種思維方式共同活躍才能完成完美的舞蹈表演,舞蹈藝術需要情感和思維發生碰撞才能產生火花。舞者本身高超的舞蹈技巧和思維方式對作品有直接影響。舞蹈藝術來自生活,在情感中得以發展,在創造性思維中得以創新。創造性思維屬于理性思維,應用在舞蹈表演中可以幫助舞者更好地展現作品,賦予作品個性魅力。在舞蹈活動中,藝術表現力要通過想象力和積極思維方式來體現。也就是說,舞者既要會跳舞、會表演,還要擁有編導能力和實踐經驗。由此可以了解到,在舞蹈活動中,舞者需要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創造性思維在舞蹈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創造性思維屬于理性思維的一種,是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和認知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想象力,形成新的想法。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是拓展新知的思維過程。藝術在生活中起源,在創造中興盛[1]。在藝術領域中,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是極其重要的,是舞蹈作品創新性和特色的體現,也能充分表達舞蹈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在舞蹈活動中,舞者擁有創造性思維可以促進創造能力的提高,有效激發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促進藝術素養的形成。在舞蹈藝術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自身的特點,積極創新,讓藝術呈現出個性化發展趨勢。相同的舞蹈經過不同舞者的表演,所呈現出的效果也大有不同,而每一位觀眾所獲得的觀看體驗也不同。表演者是以個體的形式獨立存在的,因對事物的理解角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作品、同一舞者,在不同時期也會演繹出不同的效果。
因舞蹈活動會受到燈光、舞臺、音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舞者在表演中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創造性思維可以幫助舞者冷靜應對突發情況。創造性思維顧名思義,其重點在于創造,有利于舞者推陳出新,推動舞蹈的創新發展[2]。中國傳統的舞蹈中蘊含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發展,舞者要立足于文化內涵,創作出符合時代特點的藝術作品,讓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會面對很多學生,不同學生的基礎和學習心理都存在不同,教師需要以創新的形式進行教學,引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將創新性思維應用在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舞蹈練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舞蹈訓練時積極學會運用創造性思維,在自主訓練中掌握動作技巧,讓自己成為合格的舞者。
二、舞蹈活動中的創造性思維
(一)辯證性思維
辯證性思維在社會實踐中產生,這種思維方式伴隨人類的發展不斷進化,是認識事物和創造事物的前提,可以幫助人類將感性認知逐漸轉變為理性認知。從舞蹈活動的角度來看,辯證性思維是促進舞蹈技術提高的關鍵[3]。舞蹈屬于肢體的語言,是對肢體動作的優化,在舞蹈中需要以思維控制肢體,將表現力和舞蹈技術結合起來進行再次創造,這都要建立在嚴格訓練和科學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運用合理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大程度挖掘學生潛在能力,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學會適應舞臺、享受舞臺。
在日常舞蹈訓練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教師在面對不同學生時,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以辯證統一的態度解決教學問題。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個體對舞蹈技巧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站在客觀的角度系統性分析矛盾所在,在解決共有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和講解個別問題,讓全體學生都能靈活應用舞蹈技巧站在舞臺上展示自我。舞動技巧的練習是動態形式的學習過程,學生在不斷學習中,要通過教師的引導性教學和自我理解,逐漸學會辯證客觀地看待問題,師生共同努力有助于學生的舞蹈技能實現質的飛躍。
(二)個性化思維
個性化思維是展示舞蹈魅力的基礎,也是創新性思維的核心。同樣的作品經過不同舞者的演繹,可以體現出舞者的個性,這也是個性化思維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期望舞者可以實現個性化的發展[4]。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在編排舞蹈時應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能力,既要體現出作品共有特點,也要能體現出個人魅力。在舞蹈技能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個性特點靈活調整教學,重視個體的成長和發展,讓學生在舞蹈活動中感受舞蹈藝術豐富的內涵。
舞蹈作為藝術形式中的一種,始終處于發展的狀態,大眾的審美也從關注作品本身發展到關注舞者個性和作品內涵。舞者需要將自己的個性體現在舞蹈作品中,以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個性和看法,賦予舞蹈作品靈魂,提升個人的魅力。這種藝術發展趨勢也在督促舞者發揮個性化思維,舞者應結合自身舞蹈技巧優勢和情感,演繹獨具特色的舞蹈風格。
(三)逆向思維
人類的常態思考形式以慣性思維為主,逆向思維是與之對立的,也是創造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思維模式。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引導學生從相反角度推理問題,從而尋找問題答案[5]。通常情況下,舞蹈活動中的逆向思維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第一是逆向思考自身能力。舞者要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清楚了解自己的水平,并且擁有突破自我的膽量,自我反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在遇到慣性思維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學生要學會運用逆向思維深入分析問題。這樣,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生也能提高創新能力。讓學生用逆向思維創造作品,既能形成獨特的風格,也能實現更高的藝術追求[6]。第二是以逆向思維分析其他舞者的慣性思維。舞蹈形式豐富、變化萬千,學生在舞蹈活動中不能以其他舞者的想法編排作品,要充分體現個人魅力,勇敢追求個性,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演繹舞蹈作品。舞蹈作品的創作要堅持個性,舞者也要堅守自己的風格,用逆向思維突破限制,充分發揮創造能力,在實踐中獲取新知,為舞蹈藝術添加色彩。
(四)互動性思維
在舞蹈教學中,互動性思維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互動性思維應用在舞蹈活動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藝術形式的創新。教學和學習二者相互矛盾,而互動與統一則是最佳的教學狀態。在素質教育要求下,互動教學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在其中起到輔助和引導性作用,教師應帶領學生以互動性思維方式進行學習。
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僅僅讓學生單一模仿肢體動作,沒有在舞蹈教學中形成交流性學習模式,這樣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舞蹈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運用互動性思維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讓教學和學習相互補充,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擁有展示自我的勇氣,激發自身的創作才能。教學場所不僅是學生學習舞蹈技能的地方,也是表演的舞臺,教師應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創造性思維,通過課堂互動,建立互動式思維。
三、結語
藝術需要在創新中發展,舞蹈藝術伴隨社會的進步也在積極探索,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從舞者的角度來說,創新性思維是永恒的藝術命題,也是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徑。關于如何將創新性思維應用在舞蹈活動中,又通過何種方式才能展示出自己的舞蹈技能,一直是舞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舞蹈藝術是在大眾的創新中才不斷發展起來的,在舞蹈實踐活動中,舞者要充分調動辯證性思維、個性化思維、逆向思維和互動性思維,以此呈現出最優質的藝術作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將引導教學貫穿始終,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模式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桑德松保.試論舞蹈藝術活動中的創造性思維[J].參花(上),2019(12):113-114.
[2]邸彤.淺談舞蹈編導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青春歲月,2019(20):221.
[3]殷媛.基于創造性思維的舞蹈教育探究[J].知識文庫,2019(14):88,90.
[4]胡雋,秦笑笑.大學舞蹈專業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27):125-126.
[5]陳春雨.試論舞蹈教育的創造性思維培養[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19.
[6]軍鄒.創造性舞蹈作為一種新的舞蹈教學方式:高校舞蹈教學的新嘗試[J].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2020(2):161.
作者單位:
蘭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