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要能在思想上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需要教師不能以灌輸知識為主,而是要擁有教育的智慧,利用自身的專業引領。在尊重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的基礎之上,設計出讓學生具有豐富體驗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學中的價值引領。這樣教師才也才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以生為本;教學實踐;策略探究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要能在思想上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不僅需要教師不能以灌輸知識為主,而是要擁有教育的智慧,利用自身的專業引領,在尊重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的基礎之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對教材的理解直接決定了學生的理解水平,道德與法治課的引領是學生知識內化為自己行為的一個過程,教師要能不斷地將自己的課堂教學思考寫成文字。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
傳統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注重教師的講授,而忽略了學生的體驗與參與;更多的時候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的灌輸,缺乏與實際的結合;往往會預設很多的教學目標,課堂隨機生成的內容較少;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度較高,表現較為積極,學困生參與度較低。教師更多的是為了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并沒有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沒有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道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能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如果教師每節課都能堅持做到,那么課堂改革自然能真正落到實處。教師要能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找準教學的切入點,真正體現了道德與法治課的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特點。教師還要能準確把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學生的視角來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程序和步驟。幫助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理解學科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應樹立“教材是范例”的嶄新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樹立新的學生觀、新的學習觀,因為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學生知識面、身體狀況各不相同,教師應充分理解和掌握學生這一規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樹立角色定位觀,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在討論教學觀摩角色扮演過程中,分享經驗共同成長。
二、始終貫徹以生為本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很容易陷入這樣一種誤區,就是單純地認為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識點講全講清楚,就是完成了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而且忽略了道德與法治課堂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德育。教師只有讓每個學生能在課堂上有所得,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但是對于教師而言,不僅要讓學生有所得,而且要盡量多得。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梳理教材、進行教學設計、進行課堂教學、課后反饋等教學環節都要圍繞這一原則。教師在梳理教材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想讓學生學到什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想怎樣的思路是最契合學生的,能夠讓學生最好理解;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想怎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最大度地參與進來,怎樣的評價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課后還要能注意學生的反饋,及時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比如,由于學生的年級不同,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與接受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師要能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具體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等來設計課堂。課堂環節設計要能由學生生活入手,循序漸進地升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核心內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段的提升,他們閱讀理解水平慢慢提高。此時,教師要能給予學生一定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更多展示機會,這與高中道德與法治課一脈相承。因此,在核心素養教育下課堂對教師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備課更為重要的是備學生,再根據學生課堂表現來生成,實現三維學習目標。
同時,教師要想真正站在學生角度,就必須要懂得換位思考。在現實教學中,可能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地跟著教師學習,就能夠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學得扎實,學得透徹,為什么學生會覺得道德與法治課是最難學的科目,這正是由于教師未能真正了解學生。初中生其實沒有社會閱歷,沒有知識儲備,沒有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于干澀難懂的道德與法治提綱確實難以理解。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往往最喜歡這些可愛到幼稚的東西,會瞬間引爆課堂氣氛,反而會更容易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能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應該放低心態,站到學生的中間去,把自己當成學生。這也是我們追求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學相長。
因此,教師要能注重備課,能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實現學習預設目標,實現課堂的生成。作為初中教師,就必須能夠對初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正確的認識,始終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在學生角度去備課。同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需要始終關注學生視角和學生最近發展區。學生視角看問題,現在學生處于社會迅速發展時代,接觸社會、感受社會、體驗社會的途徑非常廣泛。教師就必須要想清楚學生角度,需要蹲下身子,傾聽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了解學生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學生可能發展的水平,作為教師需要凝心在此,為學生設計具備稍高一點難度的問題,從學科特點來說,要能設計一些帶給學生深度體驗的問題,激發他們思考自我成長與他人、社會、國家的關系,進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實現教學中的價值引領
教師要能著重對初中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指導,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沒有智慧的價值引領是一種傷害,價值引領不是選擇適合的學生,而是選擇適合學生的方式和手段,價值引領的本質,不是成績重要的重要性,而是教育的本質需要教師的智慧,也就是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喚醒初中生對學習生活的熱愛。
比如,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實現對初中學生進行價值引領,落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授。教師要能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引導,讓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根植于學生內心,成為學生的文化基因。并能引導學生注重歷史的學習,以史明鑒,認清我國現在的新時代的歷史定位,認清自身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同時,教師要能以身邊熱點案例為情境載體,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師要“以身示范”,能夠端正自身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學生在與自己的交往交流中,感受到自己堅定正確的”三觀“。還要善于發現學校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引入教學教育,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往交流中“見賢思齊”。教師要善于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從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身上渠發現教育的真諦。在新教育理念倡導下,為了實現價值引領促進學生成長,教師要主動學習,自我反思,主動提高,只有教師自身不斷的吸收,不斷的成長,才有基礎有可能實現學生的不斷成長。同時,教師還要能善于關注發展中的學生。互聯網時代下,當今學生接受的知識量大,但卻良莠不齊。教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發展,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才可能真正的了解學生,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正確價值觀的傳輸和引領。再通過精研教材,將教材理論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巧妙設置情境與環節,才能保證這樣的價值引領真正的有效,真正的能促進學生發展。
四、注重生活化教學的探究
現實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教師要能嘗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去舉例子、去總結等,更多的把問題生活化,簡單化。這樣教學才能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讓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變身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將生活實例入課堂要討論、爭辯,并能夠及時澄清學生思想上的疑惑,守好道德與法治陣地。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計適合學生的活動,比如“辯論會、模擬法庭、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活動、情緒成語接龍比賽、課本情景劇、詩歌朗誦、宣誓活動”等,不僅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感知知識,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更讓學生在活動中訓練自身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辨析能力等,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和諧發展,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教師可以利用辯論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通過正反角度的思考與辯論,能夠幫助學生全面認知問題的本質。比如,可以就“網絡話題”可以設計“網絡交友利與弊”大討論活動,學生結合生活經歷暢談網絡交友的經歷,從中感知網絡交友利弊,從而引導理性、謹慎結交網友,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加因為辯論的靈活形式,不僅能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水平和應變能力,還有利于實現了全方位素養的培育。在辯論結束之后,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總結和提升,能在學生已有觀點基礎之上,提出對于問題的分析的新角度、新思維,幫助學生全面、多角度認知。
教師還要能根據具體的校情以及學生的學情,以初中生在生活中的真實困惑為突破口,注重師生雙向的交流與互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將“講授道理”轉變為“探究與體驗”,教師發揮指導作用,引導初中生的行為。比如,在教學《依法履行義務》時,教師可以設計“學法懂法,我來說”的環節,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結合有關的法律規定來說一說。學生積極準備,積極發言,參與度很高,促進了師生雙向的交流與互動。將“講授道理”轉變為“探究與學習體驗”的活動,收效很好。
總而言之,教師要能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獲得主體,實踐的主體,著眼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展示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自身內在的修養和氣質。教師還要能加強與班主任、學校、家長的密切聯系和相互配合,共同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積極努力地做一名活學、樂教、民主平等的教師,多以興趣和生活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并能注重自身專業素質的學習和培養,養成終身學習的品質。
參考文獻:
[1]李夢茵.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9年38期.
[2]汪海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滲透為例[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年04期.
[3]姚同晶.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J].中華辭賦,2019年02期.
[4]孫小娟.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年13期.
[5]陳默.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教學與研究,2018年08期.
[6]戴景仁.大數據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