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弢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2-061-01
摘? 要?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教育教學中很少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高中階段學生由于學習課程繁多,對體育學習的重視程度不足,這使得學生認為過多的投入到體育學習中會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為了讓學生學習活動開展達到預期目標,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當適當增加體育活動,以使得田徑項目成為影響高中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課程。但由于田徑項目本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特征的影響,高中田徑項目的開展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為此,高中體育教師應當在田徑教學中嘗試融入“趣味因子”,分析“趣味因子”融入到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意義和原則,探究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高中體育? 田徑教學? 趣味因子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在得到滿足之后,對自身身體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田徑項目作為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所處的環境以及自身發展特征的限制,使得最初的教學目標和理念未能得到學校和學生的認同。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開展,各個院校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也隨之提高,學校方面也提出了將“趣味因子”融入田徑教學中。高中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深入分析田徑教學現狀,從多方面入手引入“趣味因子”,以優化課堂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植入“趣味因子”的原則和意義
(一)原則分析
高中階段的體育田徑教學整個“趣味因子”的植入并非是盲目的,教師應當立足于實際情況,遵循“趣味因子”植入的基本原則,即教育性、趣味性、目的性、安全性。教育性原則,是指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只能夠應當發揮出教育教學的價值,考慮如何在田徑項目教學中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和方法。趣味性原則則是田徑教學中提高各項活動的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適當增加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因素,以調動學生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高體育活動教學效率。目的性原則是在教育教學中,任何活動的開展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著具體且清晰的目標。體育作為高中教學的課程,需要遵循目的性的基本原則,在體育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以鍛煉學生身體素質,達成培養學生運動精神的目標。安全性原則,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在學生展開劇烈活動之前,組織學生進行熱身運動,并告知學生如何在運動中避免受到傷害,并做好一系列的安全防護措施,這不僅是運動場地的安全,更有動作的安全,以保證學生在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展開教學活動。
(二)意義分析
1.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有著操作簡單,受外界干擾小的特點。現階段,國家方面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重視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對于學生而言,好的身體是學習活動開展的基礎所在,而田徑運動則可以鍛煉學生的肌肉群,并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2.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趣味因子”在田徑教學中的植入方式多種多樣,如接力跑、障礙跑等等。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得到樂趣,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健康理念。
二、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趣味因子”的植入策略
(一)做好課前導入,提高課程教學趣味性
高中體育教師在展開田徑教學時應當注重學生體會活動的實際感受,從構建趣味情境的角度入手,要抒發學生內在情感,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實際趣味性田徑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通過快樂的方式帶領學生展開學習,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思想品質。如果僅僅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僅無法體現出田徑教學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還會導致學生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最終影響整體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高中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可以通過故事講述或是生活情境構建的方式將學生引入趣味情境之中。
(二)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鍛煉效果
高中田徑教育教學中,“趣味因子”的植入方式是多方面的。在“趣味因子”的作用下,教師通過創新、優化教學方式可以改善傳統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為此,教師應當嘗試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豐富的課堂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選擇更加先進、新穎的方式來為學生展示學習內容,以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熱情的帶動下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進而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
(三)借助趣味語言,優化教學活動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有著極強的好勝心。在展開田徑教學時,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來調整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田徑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借助生動、幽默并且具有感染力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田徑學習的樂趣,通過激勵性的語言的運用,引導學生參與到田徑運動之中。
參考文獻:
[1]張甦.運用趣味教學法讓高中生愛上田徑運動[J].田徑,2020(09):2.
[2]朱勝利.淺議激勵方法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田徑,20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