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艷霞
摘要:教育體系的不斷加強和完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全國教學的普遍課程,也作為學習生涯的必修課,為人處事的奠基開始,小學道德與法治也逐漸成為了當下的熱點話題,道德與法治是人生觀,價值觀必備項,從小開始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思維,是很有必要的,針對上述內容的種種,課程教學也應該有所改變,更新不同的模式進行教學,本文主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在課堂中故事教學的運用作出了相應分析,并且提供了一些簡單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故事教學;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重點和要點都注重在知識點上,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本的內容講述著,我們應該去怎么看待這個世界,去產生什么樣的方法論,去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說法律的重要性,什么是身處社會的作為行為,什么又是不作為行為,這種教學傳統雖然成為了一種固定模式,亦能夠突出重點,可是課堂的效率卻并不高,長時間的教學,會使學生的積極性降低,課堂氛圍枯燥無趣,那么,怎么才能夠擁有一份高效率,高質量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成為了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對象與探索的目標,其中,故事教學模式,在課堂的表現值得一提,本文將從特點為主,攻進故事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概述。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特點
1.1具有實用性
小學的道德與法治,可以說是實用性最強,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一門學科了,課本內容都是直接明了的生活常態,在小學生的成長中,就是生活小事在填充著一切,所以,面對那些高大尚的陶冶情操課堂,與為未來發展打基礎的課堂是不同的,俗話說,有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有狀元,但是,行行的狀元都離不開道德與法治。故事就是生活,故事與課堂就有了生活中的德與法。與實際生活關聯緊密。更容易使小學生接受。通過故事去反映課本上的內容,才能體現出生活中的課程重要性,從實際特點出發,就是用生活講述課本.
1.2 與小學生相適應
小學生是一個過度時期,他不僅有著開闊的思想,不受局限,也有著天真與成熟的并立,講故事的教學方法很受他們的需要,他們不僅僅能夠聽明白,也愿意去聽,有著強烈的濃厚興趣,同時,用講故事的方法去敘述一件道德與法治的案例,更適用于小學生的表達方式,學生自己就可以去講述闡述的內容,自然會有更好的理解。講故事是一種娛樂活動,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參與。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氛圍,吸引興趣,既能夠聆聽他人的故事,又能夠自然而然的表達自己的故事,從故事中去提煉知識點與重點,要比教師運用傳統的方式一點點的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效果好的多。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故事教學法策略
2.1傾聽他人故事
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上,小學生更容易去運用故事來貫徹。怎么用故事去進行講述?我們可以先傾聽別人的故事,讓同學來講述,比如說我們在五年級上冊書中,第4單元“嬌人祖先,燦爛文化”,本單元分別從美麗的文字,古代科技,傳統美德。三個方面進行了整了單元的講述,上課前我們可以有幾個同學來搜索這些相關資料,在上課上進行故事的描述,講故事帶給大家聽,或者是教師來講述一些相關故事,要講故事的前提是要先學會聽故事,聽故事到講故事,再到體會故事,倉頡造字,通天知底張衡,商鞅變法,孔融讓梨等等的故事,來體會我們祖國的文化以及傳統美德,當學生們把這些美好的故事印在腦海里,其實已經完成了道德法治上的一部分。
2.2講述自己的故事
課程的氛圍如果達到一種積極的狀態,那么就需要學生的大量配合,學生的配合更多的是體現在學生的發言率與參與度上,學生在課堂上善于表達,勤學好問,多說多做的時候,那么課程的進度也就提升了一個檔次,在第一單元中,“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學生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發生的故事來進行闡述表達,自主選擇,課余生活中,我們可以講述自己選擇某些課程的理由或者是愛好原因,講述自己與選擇課程曾經有過什么故事發生,第2點的“學會溝通交流”,當學生開始自主發言時的課堂狀態,也就是這種學習內容的體現,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我們可以講一講,我們曾經看過的電視劇或者聽到過的新聞故事,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權去進行自我表達,講述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身邊的故事,或者是自己知道的故事。
2.3根據情景模擬故事
情景模擬的授課方式在新課改之后得到了很大的關注,廣大教學案例中的成功與社會贊揚。給這種學習方法增添了一種不一樣的魔力,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這種方法與故事相結合也可以是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教學模式,二年級第3單元中“我們在公共場所”,我們就可以采用根據場景模擬故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老師可以展示相應的圖片場景,例如說在公交車上有一個老人上車了。這時就可以發生一系列的故事情節,由同學們進行不同的發言, A同學會想到攙扶,B同學會想到讓座, C同學會想到安靜與微笑……以此類推,教師可以同樣展示,排隊上車,不亂扔垃圾,公共場合不大聲喧鬧的各種場景。總而言之,所授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也體現在生活之上,讓學生們在生活中一些場景上來進行故事闡述。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們的主動性,還能夠讓學生們形成高尚的品德,在生活中做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懂法治,遵守紀律的公民。
結束語
在小學時即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輕松的一個過程,對于教師來說,是比較不容易從何處入手的一門課程,對于社會來說是一門必需課程,它的重要意義不是體現在文化水平與知識層次方面,更多的是體現在人的情感與思想的方面,故事教學法與小學生的年齡非常的符合,從重要意義出發,提高學習的效率,用普通語言反串書面內容,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引用學生的興趣來樹立一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提高道德素養,做到全面發展。用哲理故事來滲透,去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葛海情.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國杰確巴.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A]. 中國市場學會.中國市場學會2020年全國代表大會會議論文集(卷二)[C].中國市場學會:中國市場學會食藥同源發展工作委員會,2020:2.
[3]謝格麗·吐爾遜.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探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山西省朔州應縣第三小學校?山西?朔州?03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