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情境教學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歷史情境的融入,理解歷史、感悟歷史、體驗歷史,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探究歷史問題,進而解決歷史問題。借助情境創設及問題引領的方式,涵養學習生態,形成歷史思維,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歷史情境;問題引領
一、 引言
歷史學科過去性、不可復制性的特點,使得教師只能通過史料邏輯推理和嚴密論證,這也是情境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此外,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情境教學架起了學生理解歷史的橋梁,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關于歷史情境教學這個話題,教師并不陌生,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也或多或少地會運用到一些相關的技巧。
學科核心素養日益普及,改變了過去歷史課以識記為主的特點,開始注重對歷史的體悟。在眾多的優質歷史課中,總能看到情境教學的影子。而由這些變化帶來的便是對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更高要求。如何有效創設歷史情境,捕捉情境,設計具有思維性的歷史問題,助力核心素養,值得一線歷史教師思考和深思。
二、 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重要意義
歷史情境教學是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立足教材主體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創設特定的歷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從而掌握歷史知識,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情境作為問題的載體,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習得。因此將情境教學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是對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對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首先,歷史情境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新課改形勢下,課堂教學的重心由知識講授轉向情感體驗;由以教師講課為中心轉向師生共同學習;由注重課堂教學結果轉向學生學習的過程。簡言之,學生的“學”才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則是一種輔助。在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嘗試多角度地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去了解、感受、體會歷史。走進歷史,解決歷史問題,進而理解歷史,形成自己對歷史的看法和認知。
其次,歷史情境教學的實施還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歷史人物、歷史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圖像史料等的運用,有針對性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歷史,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入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去認識評價,以期學生在歷史情境中進行知識遷移,舉一反三。學生通過歷史情境的創設,發展其時空觀念,樹立“論從史出”的基本素養,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在“唯物史觀”的大前提下,感悟家國情懷。
三、 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難點分析
(一)理論認知與實際的脫節
當前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現狀還存在諸多的不足,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關于歷史情境教學的理論認知與實際的脫節。部分教師習慣性地為情境而創設情境,導致情境教學的目標性不明確,情境教學的指向性發生偏差。一般來說,在這種脫節的課堂中,情境教學的主要作用在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沒有凸顯情境教學深層次的作用,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問題設計與學情的脫節
當前初中歷史情境教學還存在著問題設計與學情的脫節的不足,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未能根據所創設的情境和學生的認知實情,設計思維深度和難易程度相適宜的歷史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或者過于簡單,或者難度過大,教師成為問題的實際解決者,學生仍舊在被動地學習知識,死記歷史知識。這樣的歷史情境教學往往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了歷史情境教學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基于當前初中歷史情境教學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教師在具體實施時,必須時時牢記,優化問題設計,凸顯情境教學的深度,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家國情懷的熏陶看成是歷史情境教學的核心。
四、 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創設歷史情境,關注歷史時空
過去的歷史雖然遠去,但源遠流長,鑒于歷史題材是當下眾多影視作品、網絡游戲的重要素材,教師可以從這些熱門的資源入手,尋找歷史與當下熱門資源的契合點。學生無法穿越過去而處在當下,但身處信息時代的他們也會有熟悉的歷史人物,比如一些流行的網絡游戲中出現的歷史人物。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質,創設情境,在新課導入部分,借助學生熟悉的音樂、人物、電影等,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精彩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歷史時空。
以初中歷史《三國鼎立》一課為例,可以這樣導入。課前播放《王者榮耀-王者戰歌》的音樂,學生馬上被他們熟悉的游戲音樂吸引了過來。然后老師生動地講述:“同學們,在學習今天的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猜謎游戲》。猜猜他是誰?”給出提示:在京劇表演中,他總是白臉飾人,象征著奸猾;在史學評論中,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在文學家眼中,他是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名篇有《觀滄海》。大多數學生在第一個提示后,就猜出了曹操。馬上就能反應過來,今天要學習的是三國時期的歷史。然后,教師平靜地講述:“今天,讓我們走進曹操,走進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走進新課的學習。”
以初中歷史《文景之治》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課前播放《戰狼》片段,學生會被精彩的熟悉的電影吸引過來。教師即可順勢發問:“《戰狼》這部電影相信同學們并不陌生,那么同學們是否知道電影中一句特別經典的臺詞?”大多數同學即能脫口而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教師指出,其實這句話最早的出處源于漢代的一位大將陳湯,原話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借助創設的歷史情境,教師順勢設置懸念:“漢朝大將為何有如此底氣,說出如此豪言壯語?通過今天的新課學習,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進而引出本課課題“文景之治”。
(二)創設問題情境,確立史證意識
以往的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經常會遵循這樣的一個習慣思路,即原因、經過、結果和意義等。這樣設計授課當然沒有問題,課程結構也相對的比較清晰明了。但是一節完整的歷史課都是這樣的問題設計思路的話,就會顯得非常的死板,思維含量低,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即一節課問題設計的是否靈活,巧妙,極大程度上決定著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可以說,能否依據歷史情境,提出符合學生思維水平的問題,是歷史情境教學的關鍵。
以初中歷史《三國鼎立》一課為例。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曹操一勝和一敗的原因分析是難點。以往教師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是將一些相關史料進行堆積,學生“論從史出”,找出答案。這固然也是歷史情境的創設,通過借助史料展開教學,但是效果可想而知。本節課上可以通過兩個活動環節,設置問題情境,突破難點。活動環節一:學生角色扮演《許攸獻計》,通過角色扮演,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人物性格。最后設置問題,通過這個短劇,你知道此戰曹操取勝的關鍵得益于哪一個計策?你能對這樣的戰爭的結果分析一、二嗎?活動環節二:觀看視頻《赤壁之戰》,通過視頻,了解赤壁之戰的概況,以及曹操在此戰中的表現。然后設置問題,看完視頻后,你知道與此戰有關的小故事嗎?你能對這樣的戰爭的結果分析一二嗎?這些歷史情境,是學生感興趣的素材。此處基于歷史劇角色的扮演,學生都能從中分析一二,了解曹操重用人才的一面。通過視頻的播放,學生能了解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驕傲輕敵的一面。借助開放性的問題設計,最大限度地運用到這些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悟歷史,進而確立史證意識。
(三)創設文學情境,感知家國情懷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的學科,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 價值觀的正確指引。歷史史實構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而歷史活動的主體是人。選取恰當的素材,挖掘教材的人文閃光點,可以賦予歷史課堂以人文主義教育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走進歷史,面向歷史人物,以歷史思辨的思維來思考歷史問題。有內容的歷史課,在史料的鋪陳、羅列中,給學生創造一個體悟歷史的機會;在史料的考量、思辨下,化腐朽為神奇,感知歷史的家國情懷,在歷史課堂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以初中歷史《三國鼎立》一課為例,出現了很多歷史人物。其中的曹操是一個有維度的歷史人物。如何將這樣的曹操呈現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感知曹操的這種胸懷。本節課在講課過程中,多處運用到了曹操的詩歌。從“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名句,感知曹操是一位滿懷悲憫之情的詩人;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老傳說,感知曹操是一位胸懷天下的軍事家;從“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感知曹操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哲學家。家國情懷,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固定的答案,但卻是學習歷史不可或缺的。文學作品也好,歷史人物的活動也好,或許是學生走進歷史、解讀歷史、感知家國情懷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四)創設現實情境,形成唯物史觀
歷史發生在過去,卻映射著當下。只有借助現在,才能理解過去;也只有借助過去,才能充分理解現在。身處信息時代的學生雖無法穿越歷史,但是他們會關心時事,關注國際大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質,借助史料,創設情境,映射當下,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簡言之,“以史為鑒”是學習歷史的真諦所在。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環境中去認識、評價,這是歷史唯物史觀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以初中歷史《三國鼎立》一課為例,教師在新課結束時,這樣講述:“老師有一個疑問要問,你們認為曹操到底是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前提下,教師出示當代名人對曹操的評價。比如魯迅說: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毛澤東說:曹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對比本課的歷史學習,對照現實,學生自然而然地知道,評價歷史人物時的基本方法,即一分為二的、全面的、客觀的評價;同時也要將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環境中去認識評價。然后,師生水到渠成般的達成共識:曹操是一個多維度的歷史人物,要全面、客觀的評價曹操,明確曹操推動歷史的進步,對他的評價應是肯定的。
五、 結語
總之,情境教學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不管是在過去,還是未來,都有其生命力。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當下,教師要與時俱進,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情境教學,回歸原點,樹立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創設歷史情境,根據情境提出歷史問題,以歷史問題為引領,串聯本課的主線,注重學科思維的培養。在教學的道路上,只要教師鍥而不舍,不斷探索,情境教學必將孕育完整美麗的生命,重新綻放。
參考文獻:
[1]陳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探究[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10).
[2]莫宏雨.試論中學生的歷史感的培養[J].歷史教學問題,2007(5).
[3]肖登望.史料實證對新課標下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7(12).
[4]李漢文.談高中教學過程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
作者簡介:呂玲,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新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