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子
【摘要】有效評價,是相對于低效,甚至無效評價而言的一種有品質的、高質量的評價。有效評價,不僅有助于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還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清晰明確的評價目標,是有效評價的行動指南;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是有效評價的基本依據;卓有成效的評價方式,是有效評價的實施路徑。因此,定目標、定標準、定方式,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三把鑰匙。不僅如此,以有效評價為無形推手,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也會得到培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有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4—0064—03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教師要建立一種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評價體系。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習評價體系,是對過去基于三維教學目標評價體系的整合、提煉與升級。該學習評價體系特別強調表現性評價,即圍繞學生在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時的實際表現實施評價,具體包括“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程度,學生探究、學習知識的態度以及學生整合、運用知識的效度”等。
評價,是教師調控課堂教學的無形之手[1]。有效的評價,能夠讓課堂張弛有度、精彩紛呈、效率陡升。那么,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應該如何基于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實施有效評價呢?竊以為,定目標、定標準、定方式,是有效評價的三把鑰匙。清晰明確的評價目標,能夠讓評價有方向;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能夠讓評價有依據;卓有成效的評價方式,能夠讓評價有蹊徑。
課堂教學評價的目標是評價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是評價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是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評價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程度,還是評價學生探究、學習知識的態度?是評價學生整合、運用知識的效度,還是評價學生拓展、延伸知識的廣度……抑或是,兼而有之?倘若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教學評價缺乏清晰明確的目標,那么,在實施教學評價時,難免就會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現象。如此,評價的作用就會因缺乏清晰明確的評價目標而大打折扣。因此,為了提升高中地理課堂中評價的有效性,教師首先應該在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學情確定清晰的評價目標。
比如說,在教學“海陸間的水循環”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評價學生對“海陸間水循環概念的理解程度”作為評價方向;在教學“海陸風形成的原因”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將評價學生“地理信息的收集能力”作為評價方向;在教學“世界洋流分布規律”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將評價學生“準確、靈活運用地理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評價方向。
顯然,有了清晰明確的評價方向之后,在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就不會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尷尬,也不會出現“丟了西瓜撿芝麻”的現象。相反,以清晰明確的評價方向為指引、為導航,教學評價就會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是有效評價的基本依據。評價標準就好比是一把尺子,能夠讓教學評價的過程更科學、更合理,能夠讓教學評價的結果更客觀、更公正[2]。有效的評價,既不是“毫無尺度”的隨意評價,也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盲目評價,而是以生為本的科學評價。不同的學生,在基礎知識、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也會存在不同的差異。如果教師在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忽視甚至無視學生之間的各種差異,那么,評價的結果肯定不夠精準。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得教學評價更加有序、有效,教師要圍繞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不同的學生學情,潛心制定科學合理的分層評價標準。
比如說,在教學“世界洋流分布規律”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一項教學活動,即讓學生閱讀“世界洋流分布圖”。為了科學、客觀、真實、公正地評價學生在此項教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筆者制定了細致入微的評價標準,選錄如下:在觀察世界大洋洋流時,學生是否能夠將其分成不同的海區進行對比觀察;學生在觀察世界大洋洋流時,是否會遵循一定的順序;學生在觀察世界大洋洋流時,是否能夠主次分明、細致入微地觀察。
實踐證明,實施評價的過程,歸因于評價主體能夠依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所以評價的過程就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評價的結果也就更加趨于準確。與此同時,以評價標準為引領,教師可以對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并為今后“揚長避短”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指明方向。
在評價目標相同,評價標準一致的情況下,往往會因為評價方式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評價效果。立足不同的教學活動,基于發展學生不同核心素養的現實需求,高中地理教師理應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據此提升評價的效益,進而更好地發揮評價在促進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方面的作用。依據評價的主體不同,可以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細分為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等。
1.學生自評,在自評中反思。學生的自我評價,是他們自我認識、自我反思的一個過程。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領、啟迪、指導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各種教學任務,還要為學生創造一些自我評價的機會,搭建自我評價的舞臺。通過有效的自我評價,學生會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對某種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會準確地感知自己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等;而這又會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相關知識以及提升自身整合、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找準方向、優化方法等。
比如說,以“評價學生提出地理問題的能力”為評價方向,筆者潛心設計了一張學生“自我評價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自己是否能夠根據已知信息,提出一些地理問題;提出的地理問題,是否有深度、是否有質量;自己對類似的教學活動是否感興趣;自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是否準確、是否通透等。
顯而易見,利用“自我評價量表”能夠讓每一位學生明確自我評價應該“評價什么”“怎么評價”,能夠使得整個評價的過程簡單易行。當然,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利用“自我評價量表”進行自我評價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達標檢測練習等進行自我評價。
2.同學互評,在互評中互鑒。盡管自我評價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項與短板,但由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盲區”,會遺漏自己的一些長項,忽略自己的一些短板。而這,也是自我評價的不足之處。為了彌補學生自我評價的不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有序、有趣、有效地開展同學互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中較為普遍的一種學習方式。事實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契機,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同組的成員對學習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承擔小組探究活動中的相關任務,在完成相關探究任務時是否能夠做到細致入微、一絲不茍,在解決問題時思維是否活躍……這一切,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此,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時,同一小組的成員最有“發言權”。
例如,在教學“如何預防和適應近現代氣候變暖的形勢”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小組合作學習。某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學生說,對于持續不斷波動變化的氣候,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去適應環境;也有學生說,氣候變化與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諸如,亂砍濫伐、溫室氣體排放等,因此,人類應該主動作為,改變自身的生產生活方式,以更好地預防或減輕各種因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在學生有效合作的基礎上,筆者又組織學生有效地進行同學互評。
同學互評,并不是“雞蛋里挑骨頭”,更不是互相指責、互相批評,而是一種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在同學互評過程中,在指出同學的不足與短板的同時,還會指出同學的優點與長項。而這,正有助于同學之間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有助于每一位學生更全面地發展自身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3.教師點評,在點評中頓悟。教師點評,即教師評價,不僅要讓學生能夠認清自我,還要讓學生有所頓悟。以教師的點評為增長點,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透徹,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點評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把握好點評的時機,還要掌握好點評的力度。唯有如此,才能將教師點評的作用最大化,才能讓學生從教師的點評中有所頓悟。
例如,為了全面、深入、詳細地了解高中學生的環境意識,筆者設計了一份與環境意識相關的調查問卷。這份調查問卷既注重評價學生對待環境問題的態度,也注重評價學生對待環境問題的行為,既注重個性化評價,也注重整體化評價。當學生在線完成這份調查問卷之后,筆者首先利用大數據對學生完成調查問卷的實際狀況作了統計、對比、分析。之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完成調查問卷的情況進行了批量點評與個別點評。
很顯然,通過批量點評,教師能夠指出學生在問卷調查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而通過個別點評,教師則能夠指出學生在問卷調查中存在的一些個性問題。在本案例中,教師利用大數據,在學生完成問卷調查之后,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細致入微的點評,其點評是適度的,也是適時的。與此同時,教師的點評對每一位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也能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而言之,定目標、定標準、定方式,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實施有效評價的三把鑰匙。定目標,能夠讓教學評價的方向更加明確;定標準,能夠讓教學評價的過程更加科學;定方式,能夠讓教學評價的路徑更加通暢。當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變得有序、有效,那么,在評價這只無形之手的指引下,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也會得到全面提高。
[1]陳綺云.高中地理學案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4.
[2]魯武東.淺談如何構建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J].新一代:理論版,2019(1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