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蔚瓊
摘要:新個人所得稅法的一大亮點是實施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專項附加扣除作為一項全新的制度,一經發布便引發了我國居民的廣泛討論。文章分析了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實施的意義,其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進而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能夠促進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在我國更好的實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減稅作用。
關鍵詞: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實施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新個人所得稅法不僅提高了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還新增了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大病醫療等六項專項費用扣除,這意味著我國又迎來了新的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個稅改革,上則關乎國家稅收,下則關系百姓收入,關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特別是首次提出的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2018年12月月底,國務院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明確了專項附加扣除的原則和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圍、扣除標準、扣除方式,以及保障措施等內容,從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新個稅時代。
一、專項附加扣除實施的意義
(一)專項附加扣除有利于減輕納稅人的稅負
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貸款、贍養老人等,這些支出與納稅人息息相關,新個稅法規定這些項目可以在稅前扣除,可謂直擊“痛點”。特別是一些收入較高又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這些支出都是每月必須的,新個稅法這一新規,可以有效地減少這類家庭的稅收支出。大病醫療政策對于有大額醫療開銷的家庭來說是一項很好的福利,照顧到了納稅人的切實需求,從群眾最關心的健康角度出發,真正做到體貼民情與民意,在醫療支出方面為我國人民減輕了的稅負壓力。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能夠有效地減少納稅人的稅收支出,為居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二)專項附加扣除有利于提高納稅人對稅收的參與度
專項附加扣除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以往納稅人雖然知道自己通過單位繳納個稅,購買的商品中含稅,但基本上超然于稅收治理之外。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實施,納稅人需要自行填報相關信息,這需要納稅人了解扣除項目的內容和標準,正確填報自己的扣除信息,這也促使納稅人密切關注自己應該如何依法扣除、依法納稅,從而有利于加強納稅人對稅收的認識,并參與到國家的稅收運行之中。
(三)專項附加扣除有利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關于專項附加扣除的填報,國家規定納稅人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對照專項附加扣除標準自行填報扣除信息,盡量避免讓納稅人提供各種證明材料,即使是要求提供證明材料的,也是要求納稅人自己留存備查。這種制度安排,給予了納稅人充分信任和最大便利,同時也要求納稅人必須保持誠信。納稅人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資料憑據的,將可能受到有關部門聯合懲戒。這些規定有助于納稅人形成依法納稅意識,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二、專項附加扣除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扣除項基本上都為定額扣除,沒有區分不同地區的收入水平
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中,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贍養老人的扣除標準都是確定的,沒有考慮每個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居民收入也存在較大差別。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地區,可能這些扣除標準能夠很好地減輕居民的個稅負擔,但在一些經濟發達、居民收入高的地區,這些扣除標準可能不能很好的發揮其減稅作用。住房貸款扣除項目的標準是1000元/月,但有住房貸款的納稅人每月還貸款的金額是幾千甚至上萬元,高出扣除標準許多,而超出的部分不能在稅前抵扣,這使得住房貸款的減稅紅利不能完全發揮出來。
(二)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主體不夠科學
贍養老人扣除項目的主體是納稅人的父母(生父母、繼父母、養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庭可能夫妻雙方只有一方在工作,另一方未參加工作,沒有收入來源。這就導致一方可能需要同時贍養兩方的父母,而《暫行規定》中規定贍養老人只包含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就造成其實際贍養了兩方父母,但贍養另一方父母的錢不能抵扣。這也使得專項扣除的專業性不能完全體現出來,使這類家庭不能充分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帶來的減稅紅利。納稅人有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由于各種原因離世,只有納稅人一人獨自贍養父母,此時的納稅人按獨生子女標準扣除還是按非獨生子標準扣除,這一問題也有待進一步明確。
(三)當前我國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不強
在這次個稅改革前,我國個稅的征稅模式是代扣代繳,這種征稅模式是扣繳單位在發放工資是直接根據個稅法規扣稅,納稅人在征稅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這就造成了我國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不強。在新個人所得稅實施專項附加扣除制度后,公民需要對照自身實際情況自行填報專項附加扣除項,這就要求納稅人具備個稅的納稅意識以及了解相關個人所得稅的知識。由于目前我國納稅人的納稅意識還不強,納稅人對個稅知識了解不多,導致有些人沒有申報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這也影響了專項附加扣除實施的力度。
(四)納稅信息的核實存在一定難度
傳統的征稅模式中,稅務機關對于納稅人的納稅信息了解掌握的較為全面準確,但是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后,納稅人在申報了相關信息后,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提交的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無法一一核實。且因為其內容涉及了教育、醫療、住房、贍養等領域,稅務機關要核實信息需與相關機構合作,而各機構之間的工作緊密型較低,這就加大了稅務機關對納稅信息進行核實的難度。
三、專項附加扣除實施的對策
(一)加強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宣傳,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稅務部門和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新個稅法和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宣傳,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對相關知識進行解說,通過微信公眾號、制作紙質宣傳冊等方式進行新個稅法知識的宣傳。同時也可以多開展線上培訓,安排專人在線針對納稅人提出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相關問題進行答疑及指導,讓納稅人通過多途徑了解新個稅法和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通過宣傳提高納稅人的稅務知識和納稅意識,確保新個稅法以及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在我國能夠順利施行,讓納稅人享受個稅改革帶來的紅利。
(二)完善專項扣除項目具體實施的內容
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是一項新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稅務部門可以收集整理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納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組織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完善專項附加扣除制度,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減稅作用。如,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制定與其相適應的扣除額度;對贍養老人的扣除政策進一步完善,明確有特殊情況(如納稅人一人贍養夫妻兩方的老人、非獨子女但其兄弟姐妹已過世由其一人贍養老人)的納稅人的扣除標準, 使專項附加扣除制度更加合理,能更大程度的滿足納稅人的需求,讓納稅人享受個稅改革的紅利。
(三)完善納稅信息體系,建全社會信用體系
由于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是由納稅人自行申報,且扣除項目涉及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涉及面廣,申報信息的人數多,這就加大了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申報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的核實難度。因此,完善納稅信息體系,建全社會信用體系勢在必行。稅務機關可以聯合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涉及的各個部門,建立信息互通的電子化信息平臺,將相關部門緊密聯系起來,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共同合作,為納稅人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提高納稅人信息填報的準確性。同時,稅務部門也可以通過該平臺對納稅人填報的信息進行核實,這既可以提高稅務部門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四、結語
萬事開頭難。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是此次個稅改革的一大亮點,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其實施初期會遇到各種問題和難點,但不能否認,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對于減輕納稅人的稅負、提高納稅人的稅收參與度、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相應地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能夠為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在我國更好的實施建言獻策,使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能更加完善,讓納稅人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個稅改革紅利。
參考文獻:
[1]劉明.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政策影響及優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9(15):161-162.
[2]李偉郴.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問題與對策思考[J].納稅,2019,13(14):48.
[3]孫竹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制度探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9(11):16-18.
[4]曹海英.新個稅法專項附加扣除的實施建議探討[J].納稅,2019,13(23):5+8.
(作者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