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專業建設,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產教學研共同發展,由學校、行業、企業、高校四方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礎上組建莫愁中專“電商俱樂部”,打造俱樂部成員智庫,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以此打通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渠道,形成“校企雙主體”的育人環境,實現師資優勢互補,深化校企合作。通過實踐,在落實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電商俱樂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2C-0059-04
一、“電商俱樂部”實施背景及內涵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薄凹皶r更新教學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典型生產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內容?!薄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也提出“借鑒‘雙元制’等模式,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1]。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以商貿類專業為試點,由商貿旅游系、南京市電子商務協會、南京行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江蘇經貿學院等四方組成“電商俱樂部”。俱樂部成員除了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課教師外,還包含有德育教師在內的文化課教師,高校專家以及行業、企業導師?!半娚叹銟凡俊弊猿闪⒁詠恚陨罨虒W改革,解決教學痛點為目標,以助力學生發展為宗旨,經過4年的實踐,在行業引領、市場導向下,圍繞企業需求開展真實項目,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崗位技能。實現課程思政在專業課中的滲透,學校與企業、行業、高校之間融通,培養了優秀的教學團隊,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并產生了一定的社會輻射效應。
俱樂部是由企業經營者出面組織,會員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礎上自主參加,并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的協會或團體。為實現《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職教20條”中所提出的要求,我們借鑒俱樂部的組織形式,由學校出面組織,聯系電商專業教師團隊、行業協會專家、企業導師、高校研究人員等,以互助互惠的原則建立團體,定期組織專題活動,將行業規范、新技術技能等融入教育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電商俱樂部”實施路徑
(一)融入思政元素,落實課程思政
在以往的教學中,專業課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缺乏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主動性。成立俱樂部后,借助多學科師資優勢,特別是思政教師的優勢,讓他們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考核和評價體系的制定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中去。修訂了融入思政元素的人才培養方案,為日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落實提供了行動指南;制定了融入課程思政的課程標準,讓專業教師對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有據可依;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學考核和評價體系中,提高了專業教師落實課程思政的主動性;建立了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庫,為專業教師提供豐富的思政元素。構建起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搭建起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協同育人的機制和平臺,從而實現學生的以技養德,德技并修。
在“微信公眾號運營”教學中,以非遺產品的微信公眾號內容運營為主線,以南京行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旗下“妖精的口袋”永樂宮系列女裝微信公眾號內容運營為模仿學習對象,以學校古雅軒社團非遺產品手工團扇的微信公眾號內容運營真實需求為實踐平臺,圍繞工匠精神,積極倡導文化自信,將立德與樹人有機融合,實現課程思政改革新突破,在“技”的學習中培養高尚的品德。俱樂部中專業教師、思政教師、企業導師等均參與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及評價。該課程被立項為南京市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俱樂部成員牽頭并廣泛參與的課題“‘課程思政’背景下職業院校商貿類專業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融合的策略研究”被立項為南京市“十三五”規劃課題。
(二)技能崗位對接,提升競爭能力
新型商貿業態不斷涌現,崗位需求越來越精準聚焦,傳統的商貿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足以滿足市場和崗位的要求,培養出的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成立俱樂部后,在行業、企業和學校的共同推動下,由崗位需求提煉出技能點,由技能點需要設置課程,形成“崗位→技能→課程”的需求倒推模式和“課程→技能→崗位”的正向培養模式,兩個模式形成循環,不斷優化、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完成基礎通識課程的學習后,選擇技能點進行專項突破,將學生培養成掌握突出技能、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型商貿人才。
由數字電商運營實踐平臺(直播營銷)、數字電商營銷實訓中心和電商孵化實踐中心構成的智能營銷實訓基地就是在俱樂部企業導師和高校專家指導和論證下建成的。該基地能滿足“網絡營銷”“直播營銷”“圖形圖像處理”和“視覺設計”等多門核心專業課程的教學和實訓,基于真實場景的智慧電商營銷環境,引入行業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將真實的企業電商運營業務引入學生課堂,將校內實訓變成實操訓練,真正讓學生積累實戰技能及項目經驗,掌握滿足行業和企業需求的崗位核心技能。特別是電商孵化實踐中心,全景模擬視覺營銷、客戶服務、運營推廣和直播營銷等真實的電子商務企業辦公環境。按照企業工作室環境進行裝修布置,配備電腦、投影儀、會議桌椅等,能夠滿足技能大賽、教學大賽及創新創業項目孵化需要。該基地覆蓋校內商貿類所有專業,并融入商業文化元素,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資源數字模擬化與場景教學實踐化相結合,創建一個開放型數字化虛擬實訓平臺與商業經營實戰實踐場景相融合的智慧化實訓場景,滿足專業師生的教學和實訓需要,為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提供保障。
把企業課程引入校園,企業崗前培訓也前置到學校里來,校企深度牽手。俱樂部成員共同為學生搭建網店、微信、抖音、閑魚等多重實戰平臺,培養學生成為走進校門是優秀學生、走進企業是優秀員工的“雙優”人才。構建“X(掌握不同技能的新型電商人才)+Y(需要不同技能的崗位)”的培養模式,實現X和Y精準對接。
(三)建設俱樂部智庫,實現課程融通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不同課程的知識和技能相互之間是割裂的,教師與教師之間、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相對融通,教學成本不低,但教學成效一般[2]。例如,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商品圖片設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學生設計具有營銷導向的圖片,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圖形圖像處理教師只教授PS的知識和技能點,市場營銷教師只教授營銷理論知識,教師更多只關注于自己的課程。俱樂部就是一個小型智庫,在不同學科的任課教師、行業顧問、企業導師、高校專家等多方面資源的共同配合下,有效打破了課程之間的壁壘,實現了課程結構和功能的優化。同時,還對多門有內在聯系的課程進行整合,刪除重復的內容,在整合、重組和優化的過程中,既注重知識基礎,又重視能力方法,實現了商貿專業知識體系的整體化、高效化,還有利于學生有效學習、啟迪思維、激發活力、提升核心素養。
“電商俱樂部”讓學校與行業、企業無縫對接,學生在校即在崗,在真實項目的運營中促進專業成長。依托俱樂部,企業提前介入,了解學生,部分學生在進入實習期后就已經開始向技術崗、管理崗過渡。而畢業生就業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由原來的基礎服務崗位轉向核心技術崗位,崗位選擇面由原來的單一化轉向多元化。俱樂部因教學生態、教學模式和教學平臺三大方面的創新舉措,獲得2021年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并在南京市職業院校進行推廣。
三、“電商俱樂部”實施成效
(一)教學生態創新——營造協作共贏新生態
俱樂部各主體之間打破了傳統的關系,是新型的協作、伙伴關系,整體教學生態更加平衡、優良。俱樂部以多元目標進行引導,教師和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項目化學習,以興趣為支點,激發教師的工作創造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內在突破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的動機原理,以“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課堂為基礎,讓教學過程動起來、活起來、笑起來,達到教師“樂教→會教→教會”、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創新——形成產教融合和學科融合的新模式
俱樂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統籌安排行業、企業及高校專家走進俱樂部、專業教師走進企業、文化課教師走進專業課課堂,達到行業、企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和文化課教師之間的全方位、多角度大融合。行業、企業和學校三位一體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專業師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專業課教師、文化課教師雙管齊下,各專業教師跨學科交流,跨專業融合,相互學習提高,使教師成為能教學、能實踐、能服務的“三能”教師,真正達到“雙師型”教師標準。俱樂部采用內部培養和校外引進相結合,構建知識結構優化、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優化原有的教學實踐模式,實行校企課程共訂、基地共建、雙師共育、學生共培,為產教融合和學科融合的大融合模式提供保障。
(三)教學平臺創新——打造專業俱樂部新平臺
俱樂部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見習基地等實戰基地外,為師生搭建淘寶網店,“莫愁電商俱樂部”微信公眾號,“莫愁大韓”“小豬的校園”抖音平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多模式電商實戰平臺,對學生進行多元目標培養。俱樂部以商貿專業知識為“根”,綜合運用不同的電商模式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實戰平臺為“枝”,進行實戰訓練,把學生培養成為具備財商理論知識和實戰技能的專業人才為“果”,秉持“夯實根基、強化枝干、優化果實”的原則,緊隨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不斷豐富優化培養模式,進一步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2020年學生借助電商平臺幫助內蒙古呼倫貝爾的蜂農們直播帶貨,解決他們蜂蜜積壓問題,該項目獲得南京市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二等獎。
俱樂部成立以來,團隊合作激發教師個人能力提升,現已形成一支朝氣蓬勃、結構合理、“四有”標準、“三能”并重的創新教育教學團隊,不僅務實苦干,更能智慧從教。文化課教師在團隊建設中了解了商貿專業的核心素養,在班主任管理中助力專業騰飛;專業教師專業知識得到了豐富,教學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具備了一定的行業影響力。校企雙方就課程資源、師資培訓、學生就業等進行了深度合作,建設專業實訓室,優質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受益匪淺,企業主導的培訓也增強了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信心。團隊成員在國家、省、市等各級各類的技能大賽、教學大賽、微課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電商俱樂部”模式在關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核心素養,塑造對待生活、勞動乃至生命的一種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精神品質。借助專業俱樂部學科融合優勢,尋找課程中的思政力量,使育人育德同向同行;深挖教學中的匠心匠藝,讓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追尋素養中的道德生長,讓道德素養在實踐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趙明安.面向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
[2]唐躍英,趙進軍.高職院校實訓類課程對就業的影響及對策探析——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3).
責任編輯:許潔
收稿日期:2021-07-22
作者簡介:沈鳴,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南京,2100017)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