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闡述單元整體教學預備課的教學探究,從單元教學內容解讀、預備課的解讀、導學任務單的編寫原則三個層面,明確了預備課的定義、預備課的由來、預備課的任務及導學任務單的設計原則。
【關鍵詞】預備課 單元整體教學 統編教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1-0034-03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無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設置預備課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在自主學習中學會思考質疑。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理念中,預備課是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一個課型。預備,就是準備的意思,是預先安排或籌劃、打算。本文的預備課是指為本單元的深度學習、語文要素的達成做準備,是閱讀課、實踐課、總結課的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能夠自主學習字詞、默讀課文,能初步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預習方法,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接受預備課的學習任務。大多數傳統的預習課是放任學生自由學習,多是在課前處于不可控的狀態,很少落到實處。但單元整體教學中的預備課,其學習任務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是可控的、扎實的。下面,筆者以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談談單元整體教學中的預備課教學探究。
一、預備課的任務和操作流程
“自主學—合作學—交流反饋”是預備課的基本操作流程。一是要合理組元,固定學習小組。基于單元整體教學思路,筆者依據一定原則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從不同文體、不同題材,引導學生體會“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方法,而“交流平臺”梳理總結了兩篇文章的寫作方法,教學內容總分式關聯緊密。因此,可以將兩篇精讀課文和交流平臺進行整合教學。在合理組元的基礎上,預備課可以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兼顧好、中、差水平,建立相對固定的學習小組,充分落實新課標中“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指導思想,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培養合作探究能力。二是要瀏覽教材,整體把握內容。學生可以用1個課時(視單元內容多少而定,最多安排1個課時)瀏覽整個單元的學習語料,從單元到課后習題,再到語文園地等內容,初步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從而明確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三是以任務驅動,提取基本信息。學生用1個課時完成導學任務單,教師巡堂指導需要幫助的學生,目的是掌握單元學習內容的基本信息,包括需要積累的字、詞、句等,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四是交流反饋,明確學習目標。用1個課時進行交流反饋,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一種評價,同時梳理了學生學習的困惑,為后面的學習確定目標,真正體現“以學定教”。
二、預備課導學任務單的編寫原則
預備課的實質,是由“教”轉向“學”,充分體現學生的潛心精讀、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而把這個過程串連起來的核心就是“單元導學任務單”,這也是整個單元學習的關鍵一步。在編寫單元導學任務單的時候,教師要注意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基礎性原則。預備課是單元學習的起步,主要是為后面的深度學習做鋪墊,突出“基礎性”,即基本的字、詞、句與文章的基本內容等,以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二是整體性原則。在導學任務單中滲透“單元意識”,每個板塊的任務要考慮到整個單元的內容與目標,而不是鎖定在某一節課上。同時,設置的任務最終指向單元的語文要素,以體現單元整體性。三是層次性原則。在編寫導學任務單的時候,要考慮到不同學習能力及水平的學生,做到既關注學習任務本身的梯度,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讓每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通過合作探究達到“最后發展區”。四是豐富性原則。這里的“豐富”主要是指題型的豐富。比如在“生字檢測”的任務中,可以依據生字的特點進行分類,再依據不同的類別用不同類型的題目呈現出來,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等。
三、單元整體預備課案例
(一)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以習作為主題,單元主旨是“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語文要素有兩點:一是“體會文章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二是習作時“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教學內容安排有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單元習作五部分,目的都指向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
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夏天里的成長》《盼》,是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方法: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初步學習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的方法。《夏天里的成長》是一篇散文,側重從不同方面突出中心;《盼》是一篇記敘文,側重“圍繞中心寫具體”。兩篇文章以不同文體、不同題材,幫助學生體會“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方法。
“交流平臺”是在精讀課的基礎上,梳理總結了“圍繞中心意思寫清楚”的方法:一是從“不同的方面或者選取不同的事例來寫”,可以把中心意思表達得更全面、更充分;二是“圍繞一個意思表達時,要將重要的部分寫得詳細些、具體些”,才能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初試身手”旨在讓學生初步嘗試圍繞文章中心選擇合適的材料。教材安排了兩種練習題,一是圍繞主題提供材料,學生選出“適合的材料”;二是依據給出的題目,思考圍繞中心可以選取哪些事例或從哪些方面來寫。“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聯系緊密,為學生完成本單元的習作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支架”。
“習作例文”提供了范例,其功能是讓學生繼續體會寫法。教材安排的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為學生的習作提供范例。《爸爸的計劃》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圍繞“愛訂計劃的爸爸”這一中心選擇多個事例,并在旁批中說明了文章是如何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小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從建筑、月臺、噴水池、四周的山等不同方面描寫小站的“小”,最后點出小站雖小,但設計精心,帶給旅客溫暖的春意。教材的旁批和課后練習,提示學生思考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課文是怎樣選擇材料表達中心意思的。兩篇例文中一篇寫人、一篇寫景,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文體范例,學習圍繞中心意思寫作的方法。
“單元習作”是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習作方法進行實踐表達。本單元習作以“感受最深的漢字”為話題,要求學生從中選擇一個漢字圍繞中心意思進行習作。教材提供了“甜、樂、淚”等12個漢字,提示學生選擇一個感受最深的漢字,確定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先擬出一個提綱,再圍繞中心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選擇材料,最后完成一篇習作,旨在培養學生圍繞中心意思進行寫作的能力。
單元教學目標層層遞進,既學方法又用方法,切實著眼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教學內容分析,筆者結合本課題的單元整體教學思路,對本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安排。如下表(見右欄)所示。
(二)構建預備課導學的任務單
1.生字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苞蕾 ? 菜畦 ? 諺語 ? 苔蘚 ? 袖子 ? ?草坪 ? 縫隙
(2)選字組詞。
梁 粱
脊( ) 高( ) 橋( )
棚 繃
( )架 ( )臉 ( )帶
遮 蔗
甘( ) ( )蓋 ( )擋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六年級學生要有較強的自主識字能力。針對本單元容易讀錯的生字,筆者設計了有梯度的練習,由易到難,讓學生對生字、生詞的識記得到有效鞏固。
2.詞語積累
(1)認真讀本單元課文,找到合適的詞語填到句子中。
①這篇小說里的人物都是? ? ? (指實際生活中的,發生在眼前的)的,有血有肉的。
②我只好打開電視? ? ?(不出聲)地聽英語講座。
③他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詞的,不知道在? ? ? (不間斷地小聲自言自語)些什么。
(2)判斷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是否恰當,對的打“√”,錯的打“×”。
①爺爺小心翼翼地擦拭著這個祖傳的瓷盤。( )
②小明迫不及待地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理直氣壯地讀起來。( )
③陳老師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認真負責,一絲不茍。( )
【設計意圖】小學高年級學生要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因此,此題的設計主要達成詞語的積累與運用的教學目標。
3.理解句子
(1)鄰家的小貓小狗小雞小鴨,個把月不過來,再見面,它已經有了媽媽的一半大。
從中我體會到:? ? ? ? ? ? ? ? ? 。
(2)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
這句話是? ? ?描寫,從中我體會到:
。
(3)我一邊想,一邊在屋里走來走去,帶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
這句話抓住“我”的? ? 進行描寫,從中我體會到:? ? ? ? ? ? 。
【設計意圖】教學讓學生閱讀《夏天里的成長》和《盼》這兩篇課文,初步感受字里行間作者的寫作意圖,指向單元習作目標“圍繞中心意思寫”,為下一步學習“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做好鋪墊。
4.初知內容
[課文 能表現文章中心的詞語或句子 圍繞中心詞、中心句選取的事例(事物) 《夏天里的成長》 ? ? ,山河大地,? ? ? 《盼》 1.? ? ? 。
2.盼穿雨衣(? 、? 、? 、? ?)。
3.? ? ? 。 《爸爸的計劃》 《小站》 小、精心 ]
【設計理念】此任務單的設計,落實了《新課標》對高年級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閱讀綜合概括能力的訓練要求,也是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文章是如何“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有效途徑。
5.“我的困惑”
【設計理念】此任務單梳理、提煉了學生的學習困惑,為后面的學習確定了目標,這樣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學定教”。
總之,單元教學既簡單又符合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自學、閱讀和探究的能力,單元預備課向學生講清了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習重點、訓練目的和具體要求,明確了新的單元學習要達到的目標,為后面的閱讀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統編教材語文要素視閾下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C6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馬俊琦(1976— ),女,漢族,廣西賓陽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南寧市賓陽縣教育局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