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蓮
摘要:音樂和舞蹈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兩者互為補充、互相作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注重的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繼承,它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把它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建立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本文以人音版教材為例,簡要分析了小學生學習民間舞蹈的重要意義、現存問題,以及教學中的應對策略,期望能提供一些實踐意義。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小學音樂教學;應用策略
引言:
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為豐富音樂教育,提高音樂綜合性,添加了很多舞蹈內容,其中也包含民族民間舞蹈。
一、學生學習民間舞蹈的價值意義
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對學生陶冶情操,提升感悟鑒賞能力有很大幫助。學生在學習舞蹈時,可以增加學習樂趣,培養豐富情感,通過小學音樂與民族民間舞蹈的融合,深刻感受我國民族特色,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增強對民族音樂的感悟,提升民族認同感,建立文化自信。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自身音樂素質,在富含民族文化的音樂與舞蹈感染下,了解少數民族發展背景,風俗特色以及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吸收民族文化
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接觸民間舞蹈,能夠了解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人文特征,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巴塘連北京》時,學生可以了解到藏族的風土人情,通過音樂和舞蹈感染到藏族人民的熱情和樂觀,通過音樂和舞蹈打破地理界限,體會藏族的多元文化。在學習《新疆是個好地方》時,了解新疆的文化內涵,感受新疆人民熱情好客、多才多藝的特點,通過歌曲和舞蹈贊美祖國,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在音樂中打破時間地理的界限,拓寬學生眼界,提高其人文素養。
(二)增強民族認同感
民族音樂和舞蹈蘊涵著很多優秀民族精神,學生通過學校教育,了解民族傳統,在教師的引領下喜愛并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意識到中華文化的絢爛多彩,這有利于新時代青少年在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面對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始終堅持文化自信,關注民族特色,增強民族認同感。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棟梁之才,民族舞蹈和音樂教育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意識[1]。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美育作為新時代教育要求下不可或缺的一環,豐富學生音樂教育內容和審美體驗,接觸更多特色文化知識,是培養學生美育的重要途徑。五育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小學音樂和民族舞蹈通過簡單律動可以協調鍛煉學生四肢,促進身體成長,音樂與舞蹈背后的感染力和歷史背景,可以提高學生道德素養,使學生樂于繼承民族文化和精神。所以說,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并科學融入到音樂課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小學民族舞蹈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隨著教育要求的不斷更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地位不斷提升,音樂教材中融入了很多民族舞蹈元素,但現如今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師實施起來有一定壓力。比如目前的教學方式還很傳統,一般都是老師教,學生簡單的跟唱,對于舞蹈律動的教學還很少,或是簡單的要求學生可以跟唱,做到簡單的律動,對于音樂與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卻沒有挖掘引導,使教學成果浮于表面。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師豐富自己的教學模式,注重在課堂上的情感渲染,為學生打造有文化氛圍的音樂課堂[2]。
(二)學生參與度不高
低年級的小學生,雖然都很喜歡音樂課,但是因為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時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高年級的小學生,對待音樂課有時也不太積極,精神渙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通過豐富教學手段,設置有趣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打造高效的課堂。
三、民族民間舞蹈在小學音樂中應用策略
眾所周知,民族民間舞蹈學習對學生感悟民族情感、傳承民族文化有重要意義,那么教師應該在現存問題中尋找解決策略,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養[3]。
(一)有趣導入吸引學生興趣
小學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學生心理,勾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我的家在日喀則》時,先為學生播放《天路》,詢問學生有沒有聽過這首歌,知道這首歌是哪里嗎?先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的思想都集中在課堂上,還可以進行知識問答,比如提問同學們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是哪里嗎?你知道課本中有一首關于西藏的歌曲嗎,快快跟隨老師一起去看一看。通過有趣的課堂導入,既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又簡單的介紹了西藏的背景環境,通過音樂和舞蹈了解西藏的風土人情。
(二)結合教材拓展知識
音樂往往有很強的感染力,通過對民族音樂和舞蹈的感受,可以體味其中的人文特色,教師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對教材深入挖掘并加以延伸,例如在學習《打起手鼓唱起歌》時,可以通過對歌曲和民族打擊樂器的了解,向學生們介紹新疆舞蹈獨特的律動和節奏,通過樂器展示向學生展示手鼓這種獨特樂器,感受新疆民族歌曲的獨特風格和新疆人民歡快、熱烈的情感,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舞蹈和歌曲,也拓展了眼界、積累了知識。
(三)利用現代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師教學設備也越來越先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為學生創造熱烈學習氛圍,在教授民族音樂和舞蹈時,為學生播放有民族特色的視頻,讓學生深刻感受當地民俗習慣,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現代設備加強學生對唱歌、識曲、律動的掌握。
結束語:傳統文化歷經百年滄桑,民族民間舞蹈來源于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反映出了具有時代特點的豐富情感,把民族舞蹈應用于音樂教材中,對學生提高藝術修養有很大促進作用。音樂和舞蹈的熏陶不僅可以促進美育培養,也可以民族文化中熱愛生活、自強不息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民族精神,增強學生對祖國和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1]張輝. 以民族舞蹈為載體,助力小學生上好音樂課[J]. 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0(16):47-48.
[2]凡秀娟. 關于小學音樂教學應重視民族音樂學習的思考[J]. 求知導刊,2019(17):67-68.
[3]曾旭君. 民族舞蹈介入音樂課堂教學的途徑探微[J]. 小學教學參考,2016(1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