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嘉蔚
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課堂將廢舊的物品運用到實踐教學中,不僅能夠為初中美術課堂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還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潛移默化的滲透環保意識,讓學生在廢舊物品的運用過程中明白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這不僅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更是新課改教學背景下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體現。鑒于此,基于德育視野下,在美術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針對性的強化對廢舊物品的運用,利用“變廢為寶”的理念實現初中美術的綜合性教學。
關鍵詞:德育視野;初中美術;廢物利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教學素材的開發和有效運用引起了很多的關注。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分析,初中美術教學的目標和過程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基于德育視野下開展美術教學,教師可以將廢舊物品運用在日常的美術教學當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生活當中的廢舊物品產生好奇的心理,積極的參與到美術活動當中,還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美術教學中廢舊物品運用的意義,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探索德育視野下初中美術廢舊物品運用教學策略。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廢舊物品運用的意義
(一)激發環保意識
初中美術教學當中可以運用到的廢舊物品很多,比如我們生活當中經常見到的包裝紙、塑料瓶、廢電線等等,一些包裝紙的圖片十分的精美,并且獨具特色,學生在觀察各種各樣廢舊的包裝紙的過程中,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欣賞和觀察的能力。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廢舊物品,如果扔了的話不僅十分可惜,有的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那么如何將廢舊物品進行利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靈活的思維來將生活中的“廢物”運用到課堂上,不僅能夠使得教學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垃圾分類知識合理貫徹課堂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讓學生在運用廢舊物品的過程中產生保護環境和垃圾分類的意識,有效的在美術學科當中滲透德育的理念,促進學生的發展。[1]
(二)培養創作能力
初中生通過對廢舊物品的回收和利用,尤其是將其運用在美術課堂上,如何基于廢物利用開展美術活動,這就需要學生開動自己的腦筋,思考如何將這些廢物利用起來,這也是提升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積極性的關鍵所在。讓學生將廢舊物品用來制作美術作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將廢舊物品運用在初中美術的創作教學當中,輔導學生運用這些廢舊物品制作出精美的美術作品,經過學生的細心思考和雕琢,成了一個個充滿美意的作品,不僅從環保的角度灌輸理念,還可以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基于德育視野下初中美術廢舊物品運用教學策略
(一)明確廢舊物品的課堂利用價值
將生活當中的一些廢舊物品運用到美術課程當中,除了有效的落實和滲透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還可以讓學生對生活當中常見的廢舊物品進行發現與改造,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環保意識和審美的能力。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利用廢舊物品的創新與開發時,必須要明確廢舊物品為教學所帶來的價值。第一,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利用廢舊物品,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實踐的場所和機會,讓學生在思考如何改造廢舊物品的過程中培養其思維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生活化情境的渠道下,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活動當中,并且憑借著大膽的想象和積極的嘗試來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第二,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利用廢舊物品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從德育的角度分析,在生活當中丟棄廢舊物品,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并且還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初中美術的課堂上合理的利用廢舊物品,可以讓學生對其垃圾進行分類,理性的看待生活當中的廢舊物品,并且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廢舊物品的價值所在,通過再次利用來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步的培養學生環保的好習慣。[2]第三,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利用廢舊物品還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的人文素質,方便在課程中高效的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就拿《墻壁小飾物》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物品入手,比如廢紙、舊衣物等,一起開展創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壁飾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并且利用廢舊物品在制作一些小裝飾品,從而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環境保護意識。
(二)結合廢舊物品來開發校本課程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積累一些廢舊物品,對于這些本身不具備價值的廢舊物品來說,我們可以從色彩、造型、材質等多個角度來思考其物品在美術教學當中的價值體現。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收集和整理美術課程的教學素材,還可以使得數學素材更加豐富多彩,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學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手機廢舊物品,可以減少在課堂上使用材料的障礙性,對于手中的學習工具更加熟悉。在初中美術教學當中,我們可以選擇學生比較常見的廢舊物品,比如:雞蛋殼、塑料瓶、舊衣物、包裝盒等等,并且將其滲透到校本課程的開發當中。與此同時,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鄉土資源的運用,比如說農村地區的學校,可以從泥土、樹葉的角度入手,這些鄉土資源對于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并且還可以突出校本課程的特色。就拿《文化衫的設計制作》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把一些廢舊的生活物品轉化成為開展美術教學的資源,比如落葉、生活中的舊紙張、過期的日歷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設計和制作文化衫的美術實踐資源。比如有的學生就將過期的報紙剪裁下來作為原材料,粘貼在文化衫上創作出具有懷舊風格的作品。結合廢舊物品開發校本課程,不僅可以創新美術課堂,還可以滲透相應的德育理念,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三)構建德育視野下教學評價體系
在實際的美術教學當中有效的運用廢舊物品,不僅僅局限在課堂的利用,其教學評價也是一個極其關鍵的環節,這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課堂的效率與質量。首先,教師要重視對美術課程開發的一個評價,結合廢舊物品的開發思考課程的內容是否得到創新,運用廢舊物品能否真正的啟迪學生的心靈,滲透德育的教育。[3]其次,教師還需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評價,主要是觀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否得到發展,在活動當中學生有沒有掌握環保的意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沒有通過課程的開展有所提升,這些都是學生發展和成長的關鍵因素。最后,教師還需要創設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除了開展師生評價之外,還需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是新課改教學理念下的一個重要策略。比如說《布置理想的家居》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生活的角度收集廢舊物品,并且將其設計到家居環境當中,對于表現優秀的美術作品,教師可以采用生生評價的方式來進行作品展示,并且評價過程中授予學生“創作家”的稱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來說也起到很大的幫助。三、結語
總之,基于德育視野下運用廢舊物品進行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來說有極其重大的教育價值和作用。從美術教師的角度分析,教師需要重視廢舊物品的利用和創新,將廢舊物品與課程融為一體,并且從課程當中體現出環保的理念,進一步探索出美術課程當中所體現的育人的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讓初中美術的課堂更加多元化,符合新課改教學理念下的創新型和實踐性,在培養學生德育能力的基礎上為更好的進行美術學習和創新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易海燕. 淺論廢舊物品在創意美術活動中的合理利用[J]. ?好家長. 2019(23)
[2]翟金春. 廢舊物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教學參考. 2018(24)
[3]張奕玲. 利用廢棄材料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實踐探析[J]. ?求知導刊. 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