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核心素養已經成了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基礎, 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是新一輪課改的要求。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有助于培養學生終生發展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使學生充分掌握初中數學知識并熟練運用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就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逐步滲透式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 核心素養對于初中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一)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是新一輪課改的要求
21世紀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養”結構模型。21世紀培養的學生要成功地融入未來社會,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現在倡導的核心素養正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細化和具體化。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過程中核心素養體系處于基礎地位,是深化課程改革工作的關鍵因素和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所以,在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是新一輪課改的要求。
(二)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用核心素養來梳理培養目標,是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培養學生應有的能力和品格,可以矯正過去只注重知識、不夠重視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核心素養是一個人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把數學知識和學習數學的各種能力、學習的態度、思維的方式不斷內化,形成解決問題、探究世界、自我管理、人際交往等綜合性的表現。在融入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注意觀察每位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采取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逐步展開對未知知識的探索,教師會尊重學生的想法,在這種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培養,并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優秀人才。
(三)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終生發展的能力
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教師更加重視挖掘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文化價值及數學知識所體現出來的嚴謹性,數學知識中所包含的數學思維,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利用數學思想方法來分析和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有效思考和推理,提升自身數學化的思維意識和數學化的觀察世界、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科的育人功能,它將學科教學中涉及的思想、方法、經驗、能力內化為學生的素養,并不斷形成學生個人的思維品質,進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終生發展所需要的能力。
二、 初中數學課堂中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要善于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精心設計一個合理活潑的教學情境,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精心備課,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平時多注意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設計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合理情境的創設來更好的展開本堂課的課堂教學,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幫助學生用學科的眼光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表達問題。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經典建筑圖片,比如鳥巢、水立方、悉尼歌劇院等,告訴學生生活中這些美好的事物都和數學有著很大的關聯,這些建筑本身就包含著許多幾何圖形的知識。利用這些美好壯觀的建筑將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讓學生發現幾何圖形之美,從而對于學習幾何圖形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為順利展開之后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通過創設情境來進行導學互動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設置有層次的問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教師還要在教學時設置提問環節,利用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來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問式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情緒,在提問的過程中增加了和學生的溝通,有效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通過提問鞏固了所學知識,學會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不同的問題。教師在提問時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是要善于把握提問時機,學會在最恰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提問;第二是要注意進行分層提問,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快,有些相對較慢,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提問時注意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避免太過簡單消磨學生積極性,也要避免太難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習《解分式方程》一課時,教師可在上課之前帶領學生回顧和總結之前學過的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同時設置一些案例讓同學們分辨哪些是已學過的方程,分別叫什么方程,通過這種詢問式的歸納、總結、回顧,既類比之前學過的知識,又順利開啟接下來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學會了自主思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分式方程解法的時候,通過設置有解和無解的兩個方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分式方程與整式方程的不同,感受分式方程產生增根的原因,并且能夠總結出來,以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魅力
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對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還要善于將教材內容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講解,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我們日常吃穿住行都要用到數學思維,學好數學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生活。同時,日常實際中的許多案例也能很好的運用到我們的理論學習中。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應該多加留心,適時地增加一些實際的案例到課堂教學中,這種熟悉的日常案例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晦澀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時,教師就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展開教學,引導他們學會自主收集整理歸納數據,首先,教師可在課前詢問學生平時都喜歡收看哪些電視節目,知不知道平時經常聽到的收視率是怎么得到的?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展開后面的教學。然后,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整理,為了更直觀地看出數據信息,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繪制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來描述數據。通過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并主動進行實踐,在思考和實踐過程中教學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開展教學實踐,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出真知,只有將平時學到的課本知識多用于實踐,才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
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方》這一章時,可以借助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故事:《國王下棋的故事》。有一天,國王對其身邊的一個大臣說若今天你能贏我這盤棋,我將會給你豐厚的獎勵,隨便你想要什么,我都會滿足你。贏了國王旗的大臣對國王說:“國王陛下,此話當真?”國王道:“君無戲言!說吧,你想要什么?”大臣說:“我要的東西其實很簡單,陛下,在我們的面前有一張棋盤,在這張棋盤上有64個格子,我只需要陛下在每一個格子上放一些大米,具體方法是這樣:在第一個格子里放2粒大米,在第二個格子里放4粒大米,在第三個格子里放8粒大米,以此類推,后一個格子里放上前一個格子里大米數的2倍粒大米,幫我放滿這張棋盤,我就心滿意足了。”國王一聽非常開心,這有什么難的,這個獎勵簡直是太容易滿足了,結果,負責糧食的大臣在兌現獎勵的時候卻傻眼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當然不知道,這時候老師引導學生用數據來分析,來說理。可以請學生先算一算,在算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數字增大得非常快,會發現算式越來越長,從而為后面乘方的出現打下伏筆,這里還可以類比加法與乘法的關系來認識乘法與乘方的關系。
通過對一個小小的故事中問題的實踐操作,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疑問,再鼓勵學生用數學的語言把心里的疑問表達出來,把自己思考得到的結論用數學的語言歸納、表達出來,通過這種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的方式來有效增強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例如,在學習同底數冪乘法運算的性質時,可以給出以下的算式:
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分兩步把冪的底數與指數分別進行抽象,先從具體數字出發,經過觀察歸納,將指數、底數分別一般化為字母,最后將底數和指數均抽象成字母,進而概括出“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的性質。實現從思維的具體到思維的抽象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直觀的觀察為基礎,分離觀察對象的構成要素,通過類比和聯想,用符號的形式表示一般化的結論,再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發現的結論,通過對特殊問題的分析思考,總結出一般性的結論,抽象出數學概念,建立起數學模型,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
三、 結語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體現,融入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會促使教師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的設計中更加注重體現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中采用科學合理的策略,在課堂的教學效果中追求學生思維與能力的提升、在課堂的評價上從更多的維度對學生進行科學全面地評價,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通過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深入探索和實踐,促進自己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嚴弘.初中數學教學核心素養教育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16):41-42.
[2]鄧永華.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探究[J].神州,2020(13):219.
[3]李娟明.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2020(19):271.
[4]邢介鵬.融入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數學,2020(10):92-93.
作者簡介:付淑梅,中學高級教師,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