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偉 吳麗華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將通過相關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發展和重要意義,進而形成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保護生命的價值觀念。因此,生命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輔相成,在德育教育教學中應當融合生命教育,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真善美,感悟生命真善美。鑒于此,本文圍繞生命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德育模式思路探索展開論述,基于實踐的層面提出具體的策略,以期進一步促進小學德育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提高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道德規范,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教育;德育模式;思路探索
引言: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對象展開的教育教學活動,包含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各個階段,與人們日常的生活、學習、生存發展具有密切聯系。通過生命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并學會尊重和熱愛生命,進而實現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小學的德育教育過程中,生命教育是重要教學內容之一,例如在道德與法制的課程教學中,就將針對未成年人展開生命主題的教學。因此,加強從生命教育的視角開展德育教育的探究,對于小學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生命教育活動的教學目標,優化思政教學的課堂教學設計
在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的德育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課程設計,通過理論聯系的過程讓學生明白教學活動的價值,能夠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促進學生獲得思維的提升和發展,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同時,提高對生命價值觀的認識,實現思政課堂的教學價值。具體而言,在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兩個方面的要素。
(一)課堂教學目標與學生的生活目標相結合
小學課程的實施將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多個層面的教學目標,在以生命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教育活動中,課堂教學的目標設定也應當與學生的生活目標相匹配。具體而言,可通過多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知識目標的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的知識是人們對生活經驗和生活現象的概括化和抽象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需要通過對這些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知識學習實現對生活的認知,進而培養起一定的生活經驗,促進生活素養的提升,以此促進綜合素養的形成。例如,思政課中《生活中的法律》,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用的法律就把目標生活化了。第二,能力目標實現生活化。在生命教育的德育教育課程中,其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明確生命與自然界、生命與社會間的聯系,這就要求學生應當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思政課中《這些事情我來做》,讓學生學會做家庭的小主人,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提升勞動技能,實現能力目標生活化。
(二)課堂教學目標應當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
不同學齡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于課程教學內容也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因此在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不同學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差異,同時還要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生活差異,進而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能夠實現思想的提升。例如在以環境問題為核心的課程中,針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相對較少,對于霧霾等危害缺乏相應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學目標可以適當降低,引導學生對清新空氣有正確的認識,初步形成環保概念即可。而不需要要求學生對與霧霾的污染有更全面的認識,通過教學難度的降低,進一步凸顯生命教育課堂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二、采用多元化課程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生活綜合素養
從生命教育的視角來開展德育教育教學活動,教師應當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感受到課堂所學與生活密切的關聯度,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具體而言,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方法在不同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課程導入階段,可充分貼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激發探究的好奇心,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關聯的內容啟發學生進入課程。例如在安全的教學主題中,可以通過小游戲的方式進入教學主題,通過視頻畫面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讓學生扮演安全警示員,在圖片中找到相應的安全隱患,通過小游戲的模式融入生活情境,提高課堂注意力,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安全玩耍,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技能。也可以通過VR虛擬體驗,讓學生感受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危害,從而在組織緊急疏散演練時提高重視程度,提升在應對自然災害時的自救自護能力。
三、積極開展實踐性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德育教育課程實施中,應當注重討論學習方式的應用,積極開展實踐性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具體而言,在以生命教育為視角的德育實踐活動,設計中應當遵循幾大基本原則,包括認知與體驗相結合、發展與預防相結合、自主和互助相結合。在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引導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和在家庭中學習到的相關知識,通過實踐活動進行檢驗,促進知識的消化與吸收。例如在行為習慣的主題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合理睡眠的重要性,討論晚睡的原因和危害,讓學生認識到睡眠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同時討論實現早睡的方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時間管理效率,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不斷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體健康發展。還有在抗擊疫情實施“空中課堂”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在沒有老師組織和監督的情況下,如何做到自律,如何執行好自己的作息時間等,做到“停課不停學,成長不脫節”。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學齡階段的不斷提升,德育教育除了應當讓學生明白生命的真正價值,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生命與社會、與自然要素之間的各種關系,進而實現生活素養的提升。為進一步提高德育教育教學的成效,在德育教育活動中應當結合生命教育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制定有效的策略,進一步促進課程教學的成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繆婭潔.重視生命 立德樹人——淺談小學德育中生命教育的方法[J].小學生(下旬刊),2021(09):99.
[2]周尹茜.生命教育視閾下的小學德育教學探究[J].新課程,2021(28):231.
[3]靳恩龍,王波清.生命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德育主題活動實踐探究[J].天津教育,2021(18):26-27.
[4]劉丹. 生命關懷視域下小學德育校本課程內容優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
[5]王宏.淺談生命與健康教育在小學德育課程中的開發建設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