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陽
摘要:小學生的核心素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點教育目標和方向,而音樂課程教育的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文化理解、藝術表現和審美感知。一般來說,音樂作為精神寄托陪伴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豐富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學生所處的環境和對音樂的文化理解不同,對音樂的喜歡程度和理解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小學作為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對了解音樂文化的內涵和落實文化基礎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1]。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教學視角;文化理解
一、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文化理解和核心素養概述
1.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文化理解
音樂中的文化理解是指通過音樂感知或者是藝術表現等形式,充分理解不同語境中文化藝術的人文內涵,如今的小學音樂課中一般都是通過對課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國家和地域文化中的音樂作品,對音樂文化進行簡單的介紹和了解概括,學生只是大致掌握了音樂的表層含義,并沒有深入了解背后隱藏著的文化內涵。
小學的音樂教材中內容涉及十分廣泛,有提到大量優秀的中外音樂家和相應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不同形式、題材的音樂文化,而且具有時代的意義??梢哉f如果理解了某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就等于領略到該民族文化中所蘊含著的民族精神和音樂表達的深刻思想情感[2]。因此,學校需要在小學階段通過設計音樂課程的形式滲透音樂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對于音樂文化的理解,引導學生享受音樂、熱愛生活。
2.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核心素養
小學核心素養是指小學生需要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關鍵技能和必備的素質品格。核心素養一般可以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大部分,綜合可以表現為科學精神、人文知識以及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而音樂文化理解作為人文知識的基礎內容,可以理解為尊重和了解音樂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并且還具有發現音樂、感知音樂和評價音樂的基礎技能。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促進小學音樂教學中文化理解的有效途徑
1.通過對音樂的欣賞提高音樂文化理解的深度
音樂文化中淺層次的學習只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掌握,學生通過課堂的指導學習看起來好像能懂、能奏,實則并沒有真正體驗到音樂的魅力和感受,只是被動地參與欣賞,這樣的學習方式無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的欣賞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感官欣賞、情感賞析和理智欣賞。而小學階段的音樂課一般都只停留在感官欣賞的階段,學生很多都是聽完就忘了,對于其中的文化底蘊不知道、不明白,所以更不會擁有深刻的記憶。雖然小學階段的素材廣泛,但是缺乏正確的教學引導方式,教師只是單純地把重心放在了教唱的環節,所以很多學生難以接受。其實不難發現,學生在經歷從感性體驗和理性認知以后,可以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從而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并且還能夠通過獨立思考將知識進行延伸和構建,進而做到學以致用。
所以,音樂教師首先需要深入分析音樂作品中蘊含的音樂文化,明白音樂文化基于教材,但是不限制于教材,其中隱含著的知識和技能,賦予了深刻而又復雜的教育意義。并且借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設計各種有趣的音樂活動課,或者是音樂小游戲,讓學生熟悉音樂教材的內容,在活動或是游戲中充分感受音樂的律動和美感,進而加深對音樂的熱情和學習興趣,有助于理解音樂的具體文化內涵[3]。
2.學習歌曲文化,利用游戲活動促進音樂的互動交流
在小學音樂課中,歌唱教學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這不僅容易開展教學活動,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簡單的聽和唱就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小學時期的音樂課本教材中,歌唱課程環節內容的設置占比還是比較大的,而且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每個學期的歌唱學習都有相應的安排和設計。學習歌曲不簡單是要掌握聲音的旋律和練習,還要注意音準、節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學習。如果教師單方面地介紹音樂的結構和知識點,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是添加了文化底蘊的理解之后,音樂學習就變得豐富多彩、富有內涵,即使學生沒有去過那些特別的國家或是地區,也能夠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展開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感受到歌曲中的風格特點。
音樂教師在進行歌唱的教學指導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對歌曲文化的充分感知,進而加強對音樂文化的滲透力,引導學生自主地投入到音樂文化的學習之中,這也充分體現出音樂文化對學生表現歌曲的有力輔助[4]。
但是,畢竟小學生的年紀小,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情緒好動、轉變快,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適當增加游戲活動的環節。比如合理有趣的民間音樂游戲可以啟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而且也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素材的知識教育在游戲活動中慢慢滲透,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就可以讓學生保持活潑、熱情的積極情緒,進而理解音樂文化中的藝術文化。
比如,在人音版音樂教材中把京劇納入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在這些多元化的作品里,有傳統京劇片段、現代京劇片段以及創新的京劇歌曲,在音樂學習內容和安排設計上,講究集整體性和調整性為一體的深度學習,這同樣也是促進學生核心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在小學課堂中融入各地方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全面審美認知,以及音樂教育的核心素養[5]。對學生的音樂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感官欣賞的表面,而是要深入音樂文化的情感和思想層面,讓學生對于音樂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細致,進而使學習的視野更加開闊。此外,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音樂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其次,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課程,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璽,辜曉敏. 求新、求深、求遠: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音樂課堂追求[J]. 中國音樂教育,2021(8):10-15.
[2] 王梅霞. 核心素養視域下音樂教學的提升策略[J]. 中外交流,2020,27(3):147.
[3] 鄭學智. 中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傳統音樂文化的探究[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1(5):160-161.
[4] 廖貞. 試論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 中外交流,2016(16):68-68.
[5] 錢丹. 小學音樂教學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J]. 科普童話·原創,202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