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 謝婧
摘要:在進入小學六年級后,數學應用題知識面變廣,知識點增多,綜合性增強,解題難度增加,學生對典型的應用題能夠解答,但綜合應用后就難以解答。針對這些問題,創新應用題教學方法及有效策略,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意義重大。應用題的“應用”之意,就是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實現思維和技能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應用題教學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應用題教學
小學生受限于自身實踐經歷有限,往往對數學存在刻板印象,認為數學就是枯燥的數字、固定的圖形和晦澀的公式。應用題則通過對現實問題的抽象和簡要描述,以模擬真實的場景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現實的平臺,讓學生跳脫課堂和書本的束縛,扎根于生活,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有機結合。
一、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手段單一,缺乏針對性
部分教師教學仍然較為傳統,課堂上單一輸出,學生只能作為被動的一方強行接受教師的知識講解。學生缺少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越發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對數學枯燥無聊的偏見難以消除。一些教師缺乏耐心,講課速度太快,導致接受理解力較弱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又因為過于籠統缺乏針對性的教學而無法提高,課堂效果不理想。部分學生經常會犯相似的錯誤,教師不總結共性錯誤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不斷改進,反而讓學生背誦做題套路和答案,學生對數學解題思路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理解,自己的探索只能淺嘗輒止,靠短期記憶應付考試,對數學根本沒有學科自信。
(二)忽視教學創新性
一些教師的問題設計能力較弱,常常照搬其他教師的教案,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學“水土不服”。數學教學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也為了應付考試,常常讓學生只遵循標準答案來解題,不允許學生走“彎路”探索自己的思路,學生缺少可能會有新發現的機會,也變得不踴躍,害怕犯錯不敢嘗試。
二、小學數學六年級教學中的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設置多樣化的問題情境
教師要鍛煉自身問題創設能力,跳脫書本問題桎梏,多扎根生活創設多元化現實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比如,在講授行程這一類型的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列舉學生到學校所走的實際路程,以親身經歷引導學生思考時間、距離和速度等生活問題,熟悉的內容會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得心應手、駕輕就熟,解題也更輕車熟路。胸有成竹的感覺和行云流水般解題的過程,會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愉悅感和滿足感,無形中自信心也得到增強。又如,在教授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超市打折活動時折上折的例子,吸引學生利用分數計算方法算清折扣,比較優惠力度,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其解題熱情會大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計算方法,而且對生活中的營銷策略也有了初步認知和識別。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練習更具有挑戰性的銀行復利計算應用題,學生自然而然會感受到數學無所不包應用極廣,對數學重要性的感知會更加深刻。
(二)鼓勵小組合作交流探索
應用題的訓練在質量不在數量,教師不能盲目為了題量舍棄質量,否則只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在碰到較難的應用題時,教師切忌簡單告訴學生答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思考探索,即使學生課堂上沒有解答出來,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課后積極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要走彎路處處“碰壁”,教師要對學生所做的努力積極回應給予正面反饋,鼓勵學生不要放棄一步步來,穩步前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失敗和錯誤。在學生思維陷入困境之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點撥,不然長久的挫敗會讓學生灰心喪氣,經過一番思考努力的解題過程,才真正能給予學生成就感。應用題解題重在學生參與暢所欲言,在表達中可能會產生之前從來沒在意的想法,開拓新的思路。而小組合作交流更利于學生各抒己見,頭腦風暴中更容易取長補短發現新思路。比如,這道數學常見例題:果園里栽種蘋果樹和梨樹原共150棵,其中蘋果樹占了1/3,后又在果園中種下一些蘋果樹,現蘋果樹比例已經達到2/5,現在共有多少棵蘋果樹呢?在小組討論解題中,部分學生會從分數計算視角著手,重在對蘋果樹數量求解,但此種倒推的方法思路較為復雜對能力具有較大挑戰性,數學能力弱的學生很容易梳理不清楚出現混亂無法解題。在不斷的交流討論中會有學生提出從設未知數解方程的角度解決問題,此種線性思維方式符合學生的思考規律,抓住變量,確定常量,找到平衡等式,較為順利地解決問題。設蘋果樹的棵樹為X,從兩種途徑表達蘋果樹數量,列出方程式(180+X)×2/5=180×1/3+X。小學生對設變量解方程接觸不多,而此種方法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和解題利器,通過此種類型應用題訓練學生對方程思想會有更鮮明記憶,為中學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三)審清題干關鍵信息
六年級應用題會出現不少無關信息,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分辨題干關鍵信息的能力。例如:在龜兔賽跑中,兔子一覺醒來,發現烏龜已經跑到了前面,烏龜的速度是10m/min,它距離終點還有200m,而兔子的速度是100m/min,兔子距離烏龜還有2000m,那么請問誰先到達終點。錯誤解答:烏龜=200/10=20min,兔子=2000/100=20min,所以同時到達。正確解答:烏龜=200/10=20min,兔子=(2000+200)/100=22min,所以烏龜先到達。分析例題,這里要明白兔子距終點的距離不是兔子距烏龜的距離,題干中的信息,還需要仔細分辨才行。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應用題相比其他題型具有較大的綜合性,學生需要根據給定的已知條件,結合自己所學的數學公式、原理方法等,探索未知問題的解決方法。一道應用題往往需要多個公式和解題方法的輔助,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度都有較高要求。對應用題反復練習能有效幫助學生識別自身知識點掌握盲區和誤區,使學生下一步學習和改進的方向更加明確,對數學學科知識的鞏固效果比其他單一題型更好。
參考文獻:
[1]楊小明.簡述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1):81.
[2]陳花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審題解題技能[J].科技資訊.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