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清
摘要:近年來,微課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微課具有諸多傳統教學模式不具備的優勢,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文言文是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升學考試中占了較高的比例。因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對文言文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微課來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效率和質量,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對微課在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應用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教學時間通常會控制在十分鐘左右,教學內容更加精煉。微課屬于新型的學習模式,能夠實現在線學習的功能,同時微課具有更強的趣味性,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保證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微課在中職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1提高中職語文文言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通常情況下,中職學生能夠將注意力維持在8-15分鐘左右,如果教學時間過長,學生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一堂微課的時間通常在10分鐘左右,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持續保持注意力,保證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根據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研究表明:圖文并茂的信息更容易被人類所持久性記憶。微課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聲音、圖片等來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進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1]。
1.2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學生的文言文基礎是存在一定差別的,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反復學習,同時還能在觀看視頻的時候進行暫停操作,對難以理解的部分重點學習,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微課給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可能性,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1.3有利于中職師生共同進步
文言文教學微課制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涉及諸多的準備工作,包括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重難點知識點的歸納等等,同時還要綜合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于中職語文教師而言,在制作文言文教學微課的時候,需要面臨諸多的挑戰,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中職語文教師的個人水平也會在微課制作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作為學生,在微課學習中能夠有效鍛煉自己的學習和探究能力,為個人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在微課制作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與交流,共同探討研究更佳的教學方式,實現共同進步的目的。
2.微課在文言文教學各環節中的有效應用
2.1微課在課前準備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中職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課文都是某個篇目的節選部分,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準確的理解選文內容,就需要對選文的背景進行簡要的介紹,包括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觀念等等,這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作者產生共情,準確理解選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保證文言文教學的實際效果。以文言文課文《鴻門宴》為例,該文主要講述了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學習的重點包括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故事的發展脈絡等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紀錄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楚漢相爭這一歷史時期,還可以按照時間線,讓學生了解在鴻門宴之前以及之后,這兩位主人公之間都發生了什么,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準確的分析出人物的形象,還能夠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知識產生更加全面的了解[2]。
2.2微課在文言文句式中的應用
文言文句式是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考查內容,包括被動句、倒裝句以及省略句等等,這些特殊句式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尤其是倒裝句,涉及到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以及賓語前置等等,非常容易混淆,因此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講解倒裝句的時候,可以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對三種典型的倒裝句式的結構進行簡要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產生初步的認知。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可以以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為切入點,和文言文句式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法、歸納法以及演繹法等多種手段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準確辨析三種常見倒裝句式的格式和區別。在錄制好微課以后,教師需要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按照由淺到深的順序掌握倒裝句的相關知識。同時,還要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找出教材中其它含有倒裝結構的句子并嘗試翻譯,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運用和鞏固[3]。
2.3微課在“積累型”文言知識點中的應用
文言文教學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基礎知識,包括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以及詞類活用等等,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這些知識往往是通過講授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教師講完,學生往往是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去掌握,不具備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同類問題的能力,學習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微課的形式對知識點的用法進行深入的解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運用知識。以介詞“于”為例,在課文《勸學》中有這樣一句話:“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句子中出現了兩個“于”,教師可以錄制微課來講解兩個“于”的不同含義,“取之于藍”中的“于藍”位于動詞“取”之后,表示動作或行為的處所,“于”表示“從……”的意思。而“青于藍”中的“于藍”位于“青”之后,“青”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顏色,這里的“于”就表示比較的意思,“于”等同于“比……”。這樣一來,學習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理解兩個“于”的不同含義,同時學會如何去分析和判斷,在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攻克文言文中的重難點知識,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夠促進中職語文教師的個人發展,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作為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對微課教學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保證其實際運用效果,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鐘雁虹.微課在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案例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0(12):0029-0030.
[2]李星星.微課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文學少年,2021(22):0212-0212.
[3]王博謙.淺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青海教育,2020(1):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