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艷
摘要:如何落實雙減,如何使得雙減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是需要初中數學教師結合數學教學的現存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和不斷實踐驗證與反思的課題。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主要目標,注重初中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選用貼合學生成長方向的教學方法,并利用及時和生成性評價引導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
關鍵詞:雙減;初中數學;課堂構建方法
受到長久以來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初中數學課堂突出顯現了一系列問題,如教學內容脫離現實生活,教師的課堂設計缺乏新穎性,缺乏對學生的鼓勵與引導,對于課堂管理的能力欠缺,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較低,學習方法不正確等,這也是雙減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原因,也是需要集中解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初中數學教師首先需要從學校管理者、自身以及學生等不同主體中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從原因入手,應用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一、制約高效初中數學課堂構建的因素
(一)學校管理者
許多初中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目標在長期的應試制度的影響之下逐漸變為提升升學率,落實到各個層級、各個年級、各個學科則是要求教師能夠提高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如初中數學教師任教班級的期末成績、年級成績就成為了其考核晉升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學校的一切管理資源、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皆向此方面進行傾斜。
(二)一線教師
許多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仍然習慣用傳統的教育理念開展課上教學活動,大量占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課外活動時間,習慣利用題海戰術來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備課不充分,個人專業素養和教育技巧有待提高,化解及時性教學問題的方法有限,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也習慣于用總結性、直接性或批評性評價用語。
(三)學生個體
由于初中數學知識已經顯露出明顯的抽象性特征,許多學生對于該門學科則表現出更低的學習和探索熱情,個人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心理承受能力和合作學習觀念缺失,也影響到課上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雙減視野下初中數學課堂構建策略
(一)堅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念
首先,需要教師轉變自己陳舊的教育觀念,把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有創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想法,并能夠將數學思維、數學技巧等作用于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1]。
如教學中給學生分發火柴棍,讓學生自己來搭建連續正方形,讓學生自己找到各自搭建正方形的數形結合規律。其根本目的目標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中感受數學思維,在合作討論中推導規律,并學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學習過程展現在黑板或多媒體上,如某一學生的第1個圖形由4根火柴棒組成,第2和第3個正方形則由7根火柴棒組成,以此類推,并找到了3N+1的數形結合規律,利用自己的思維多角度驗證了不同的知識。學生在講解之中會產生提問和回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拓展了學生的認知思維和想象意識,學習過程充分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當積極利用與數學內容相關聯的生活實際案例,引入知識點,使學生看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用自己熟悉的場景削減數學的抽象性或自己已有的認知心理障礙,并在實踐觀察與應用中提升數學情感和數學應用意識[2]。
如在教學圖形的平移相關內容時,可以找到生活中運用的圖形,如上下運轉的電梯,在傳送帶上不斷移動的快遞等,讓學生從自己熟知但卻容易忽略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知識,再來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是否有發生變化,哪些有變化,哪些又沒有變化,從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物體平移的性質。或在學習概率相關知識之后,讓學生利用本部分內容來分析拋硬幣和紅綠燈等生活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有效思考,逐步形成用數學思維解析生活現象的良好習慣。
(三)選用靈活教學方法
教師還應當善于將數學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情境教學法、數學操作實驗等結合在一起,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動意愿等進行適時的調整,讓學生在多樣的教學手段、學習情境中有認知學習的興趣,有支持自己完成多角度探索的必要條件[3]。
如讓學生自己去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在轉換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長方形關系過程中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性質。將簡單的知識講授變為學生的動手實操,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欲望,更在實際學習中看到自己的學習不足,教師進行講解時,學生也能有針對性的聽課、學知識。或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幾何畫板或畫圖軟件來探討三視圖相關內容,將部分學生進行全體觀察或直觀觀察的內容以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展現出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思維和意識,轉換學生的學習思路。
(四)重視及時評價和多元評價
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有效方式,傳統數學評價多以終結性或書面評價為主,而在雙減背景之下,初中數學教師也應當實現生成性、及時性和多元性評價相結合,以評價結果引導課程走向學生思維,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在雙減環境中的有效落實。
如請學生結合預習先自己畫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替代教師的角色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結果,講一講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不同關系又有哪些特點?此時,利用學生評價的方式,請其他學生指出該名學生學習或認知中遺漏的部分并進行補充,教師適時的進行鼓勵、指導或完善,使得多元綜合評價結合在一起,課堂交流氛圍更積極熱烈,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更好。
三、結語
雙減政策對于義務教育階段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初中數學教師結合本學科知識的特點、班級學生的學習成長情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場景、問題之間的聯系,根據不同學習內容、學生特點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結果等進行生成評價,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更靈活,學習狀態更理想,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學賢.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探析[J]. 當代家庭教育, 2020(2):1.
[2] 王玲娟. 基于生活化視角下初中數學趣味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 ?2020.
[3] 張嫘. 探究初中數學基于核心素養下構建高效課堂的措施[J]. 女報:時尚版, 2020, 000(00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