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當前小學科學的課堂并不夠完善,還需要不斷改進,讓課堂高效進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以及充分發揮對知識的效益。想要構建有效課堂,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探索,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科學所發揮的實踐性作用等等。想要高效課堂的完善建立,需要教師認識到現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出相應的改變。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研究策略
在小學科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會遇到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否能得到及時解決決定了學生對科學的高效學習,如果不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會積攢的越來越多,導致學習科學的進程落后。因此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反思改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況,在課堂上多與學生活動,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反饋,不斷改善自己的課堂,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推進。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找到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非常重要,只有找到問題,教師才能夠做出改善,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教學方法提升科學素質。
一、小學科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觀念未更新
想要開展有效性教學,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讓教學理念為自己的教學執行做指引。在教育行業的不斷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的觀念確實隨之發生改變,會有意識的想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科學課堂上全面發展。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根深蒂固,以及教師在接受培訓的時候并沒有對科學的實踐性、全面性進行訓練,而是側重于科學知識點的傳授。在以上的種種情況下,教師雖然在思想上想要積極跟進現在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發生改變。
2.教學的實踐不夠多
科學這門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通過做實驗來明白科學原理,只有通過不斷的實驗活動,學生才能夠明白科學理念的由來。而通過觀察小學科學的教學工作,教師對于科學的實驗活動確實有所開展,但是在數量和形式上無法與現在的教育需求相適應,實驗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內容也不夠豐富有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雖然能夠通過科學實驗來了解科學原理,但是卻無法通過科學實驗對科學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
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科學的教學工作依然是無效教學,因為教育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吸收知識,還能夠從學習中感受到學科的魅力,讓學生進行快樂學習??茖W對于學生的教育目的不應該只是死板的接受知識,還應當讓學生有興趣把科學運動到生活中。這需要教師不斷探索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到真正讓學生感興趣,并且能夠實現有效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策略
1.進行情景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不能夠透過課本教材來看到科學的趣味性,感受到科學的價值,這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因此教師需要借助某種方式,來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有趣?,F在情景教學法非常流行,教師通過設置情景,以多種方式來表現情景,學生能夠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更透徹,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景,吸引學生來聽課,首先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當學生有了興趣以后,能夠通過情景的創設來感受到科學的有趣之處,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科學言之有物,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比如學習教科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的時候,植物這一單元的第二節課《觀察一棵植物》。這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觀察植物的根、莖、葉,并讓學生在觀察以后來畫一畫。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情景,教師可以說自己今天新買了一盆植物,但是通過肉眼并不能夠對植物有更細致的觀察,希望大家來幫我看一看,我買的這盆植物到底長什么樣呢?然后教師以動畫片的形式來展示植物,把植物的根、莖、葉做細致的劃分和展示,讓學生對植物進行充分的觀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特點,并讓學生畫下來,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進行提升。
2.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是教學方式之一,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在游戲的幫助下,學生的勝負欲能夠得到激發,對于科學知識的吸收會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能夠主動吸收知識、運用知識。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科學知識的使用發揮到最大化,因為學生不僅是在做游戲,而是通過對科學知識的靈活運用來贏得勝利。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力非常大,能夠將學生的全部注意固定在課堂中,從而實現有效性教學。
比如學習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的時候,《光》這一單元。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考查學生對于光的把握,當教師在設備上展示有關光的題目時,讓每個小組進行搶答,搶答成功就記一分,游戲結束后,分數最多的小組能夠取得勝利并獲得適當的獎勵,而分數最少的小組則要進行適當的懲罰。通過游戲活動的開展和獎懲機制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勝負欲,學生在勝負欲的影響下,會對這節課的科學知識進行吸收運用。
3.展開實驗活動
科學的原理需要實踐來論證,學生只有在做過實驗活動以后,才能明白科學原理的由來。因此教師需要多次展開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和想象力,并且在實驗中能夠鍛煉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學習。實驗活動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能夠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弘揚學生的個性。
比如學習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時候,電路中的第二節課《點亮小燈泡》。教師可以準備電池、電線、燈泡等設備,為學生的實驗活動準備器材,讓學生通過教材和教師所講內容來自制小燈泡,通過制作小燈泡,讓學生產生自豪感。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發現原來靠自己也能夠做出生活中的物品,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的發明創造意識得到發展。
三、結束語
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并不高深,只是簡單地打基礎階段,能夠很好的培養起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并且在學習中學生還能夠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輔助。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夠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仲毓.核心素養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1(32):63-6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31.
[2]黃強.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知識文庫,2020(23):19+21.
[3]李艷紅. 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C]//2020年教育創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2020:210-211.DOI:10.26914/c.cnkihy.2020.008863.
1135500783273